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93|回复: 0

看29位书记省长交出的这份答卷

发表于 2009-7-17 14:05:3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穆杉

  “向省委书记和省长反映问题,以前‘上访’,现在‘上网’。”一位网友的留言,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利用互联网这一及时、互动的平台,打造官民沟通的新渠道,人民网为千位各地各级党政“一把手”开通了专属留言板。一年间,已有29位书记省长“现身”地方领导留言板,用网络问政的方式与网友交流沟通,成为美谈。

  官员上网已不是新鲜事,“新”在怎样用网。如何使群众和官员之间的沟通渠道得到实质性的拓展,能了解到原汁原味的民情民意,切实、长期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设立这样的网络问政平台,在“E时代”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其重要性。

  大量地方领导“现身”留言板,带来了网络问政的新风。这里有坦诚相见——“我们既欢迎建议意见,也接受批评诤言”;有忧患意识——“希望通过留言渠道,及时发现特别是基层存在的大量苗头性、倾向性、隐患性的信息,及时知晓隐患、化解隐患”;还有高官的幽默感——“真诚欢迎大侠们‘打好铁、抢沙发、盖高楼’”……气氛轻松、互动真诚。

  从县里乡里修路、架桥,到居民家中的有线电视、供暖、用水……点滴都是民生,在留言板上,群众有诉求,官员有回应,很多矛盾化解在了基层。“对网络民意的重视不能空挂口头。”网友们的担忧得到了书记省长们的切实回应,地方领导留言板上的“你来我往”,就是真正地把网友反映的问题“当回事”。

  经历几年发展,网络时代的官民沟通已经从单纯的“倾听问题”发展成了“解决问题”。同时,这种互动不是“一阵风”,已有多个省区制定了专门的留言回复常态工作机制,有专门机构负责督办。这种进步,既有利于信息公开,建设“阳光政府”,也能优化政府服务,更好地代表民意。

  种种变化,让人欣喜。但不能回避的是,依然有地方和部门不够重视网络民意,依然缺少探索网络时代官民沟通的新途径,依然留恋“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一年来,一些公权部门的职能失守、一些地方问题的矛盾扩大、一些官员诸如“替谁说话”的雷人话语,在网友的不懈追问下无处遁形。互联网的作用和影响之大已经基本成为共识,政府官员更应该善于用网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正因为如此,地方领导留言板备受关注,不仅因为其体现着地方官员对网络舆情的反映与处理能力,更因为群众对这种官民沟通模式本身,也有着更高的期待。这个官民互动平台背后,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互联网为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生活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广阔平台,党和政府借助网络来及时吸纳、了解民情民意,化解矛盾和纠纷、采纳合理化建议。

  就像有网友评价的那样:“本不存在官民沟通有无的问题,只有沟通的风度、气氛、方式问题”。网络问政体现的不仅是党和政府工作方式的与时俱进,也考验着官员们的政治智慧。这同时也是保障群众“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的时代要求。

  每一个细微的声音都应当倾听,希望更多的地方领导“现身”,和网友面对面。一年来,29位书记省长交出的这份答卷,也让我们对地方领导留言板今后在发挥民智、舆论监督上能否更有作为拭目以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