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董音菲
7月12日,山东威海文登市的19岁女孩小赵因父母多次责打自己,深感没有面子而将农药放到饭菜中,导致了母亲最终死亡,父亲中毒的局面。
说实话,这十分令人吃惊,仅仅是由于不满父母的教育方式,孩子做出了反抗,只是,她的反抗太过彻底和决绝。她的母亲泉下有知,不知道会做何感想?死者已矣,似乎也不应该说一些指责的言辞,毕竟,就下毒这个事件而言,小赵的父母是直接受害者,小赵的母亲更因此断送了性命。舆论的初始导向也很可能是指摘这个90后女孩的冷漠绝情,仅仅因为父母的几句责骂就如此狠心。
小赵的父母管教女儿本来没有错,我想,她的父母也仅仅是怀抱着“望女成凤”的心态,因而严加管教,他们的好意,小赵完全没有理会,在她心目中,父母对自己管束太严,动辄就责骂,自己仅仅需要他们的一些关爱,也无法得到满足,长久的失落,加上父母与女儿缺乏必要的沟通,长久积累与埋藏的矛盾扭曲了她的认知,父母对于她,是令人厌恶的存在。因此,最终走上弑父杀母的道路,也是可以预见的。
人常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因为时代确实是在变化的,所以人们对于社会中一些事物与现象的认知的变化,也是必然的。小赵的行为,确实令人震惊,也确实触犯了法律的底线,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令人心寒的是这个孩子说出“他们打我、骂我,太不给我面子。”这样的话,可见这个孩子的自我,我是80后,严格来说是个80末,几年前也有人这样指摘80后“太过自我,很自私”,我想,这和家庭教育其实是关系很大的。
小赵的父母的问题在于,他们走入了一个家庭教育的误区:一方面他们对于自己的孩子严加管教,而不是放任自流,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教导女儿处事安身,生怕女儿被社会上的污秽之事带坏,因此就格外严格;另一方面,他们却从来忽视与女儿的沟通,忽略了女儿内心价值观的成长,孩子在13—19岁正是心理建设时期,就小赵而言,长期的“高压”管束已经造成了她的不满和压抑感,父母一味的“威权”与孩子日益积累的叛逆相对,终有一日将爆发,小赵最后的下毒前母亲刘某在大庭广众下的责骂显然加速了这一不满的爆发,孩子在众目睽睽之下感受到的羞辱感最终导致了这一幕人间悲剧。
现在父母的教育方式要么是“主导式成长”,要么是“陪伴式成长”,时代变化的太快,作为父母,特别是新时代的父母,面对孩子的教育时常手足无措。并非说这两种哪一种更好,因为本身任一事物都有着自己的利弊,只是在选择的时候,不要忘记,教育的主体之一是孩子,他们与父母处在平等的地位,多倾听孩子的心声,重视他们价值观和内心世界的健康发展,远比多花一笔钱送他们去上培优班要有价值的多。小赵的教育,就当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反面教材吧。
只希望,这样悲剧不要再发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