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4月22日,成都市召开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对2009年以来在全市各行各业中涌现出来业绩显著的445名劳动模范、96个模范单位、199个模范集体(班组)进行了表彰。(4月24日《四川日报》)
评选表彰劳模是每年五一劳动节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的一项重要活动。劳模即劳动模范,是劳动者的楷模,是我国授予在生产劳动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的一种光荣称号,同时也是劳动者的最高荣誉。劳模一般由各级工会组织评选表彰,根据评选表彰单位可以分为全国劳模、省级劳模、市级劳模、县级劳模等。
劳模应该是真正在劳动、生产和建设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普通劳动者,应当主要来自基层,来自一线,来自企业、社区、单位、农村。别让劳模评选成了“官模”、“款模”、“星模”的代名词,成为“官员”、“富翁”、“明星”的专利,失去评选的意义,背离评选劳模的本意初衷。
评选劳模不应限于体力劳动者,必须包括脑力劳动者在内,因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大量涌现和日益增多,脑力劳动创造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体力劳动。因此评选劳模,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应各占一定比例,切实体现对各种劳动的尊重。
评选表彰劳模,是为了倡导全社会向劳模学习,学习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和品质,即劳模精神。那么,劳模精神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呢?笔者认为,劳模精神,一是敬业精神。作为劳模,首先必须是爱岗敬业的模范,热爱劳动,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二是专业精神。作为劳模,其次必须是精通业务的模范,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勤奋刻苦,努力钻研,干一行专一行,精通本职业务,成为行业明星、行家里手。三是创新精神。作为劳模,应该具有改革创新的勇气,决不因循守旧,坚持改革,敢于创新,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方法、手段、工艺,给国家、企业(单位)、社会创造了新的价值,作出了重要贡献。四是奉献精神。劳模应该是无私奉献的典范,为了企业(单位)位的发展,自觉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组织安排,任劳任怨,克勤克俭,不怕苦,不怕累,从不计较个人荣誉、利益得失。坚持和乐于传帮带,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在生产、劳动、工作中探索积累的知识、经验、方法、技术等传授给青年一代。
劳模的标准、劳模精神的内涵,尽管在不同时代不同条件下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劳模的本质不会变,劳模的价值作用不会变,劳模的崇高精神不会变。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的勤奋劳动和无私奉献,需要一批又一批劳模的引领和带动,需要时代劳模精神的鼓舞和激励。劳模不仅仅是一个荣誉称号,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奉献,一种精神。让我们向劳模致敬,向劳模学习,发扬劳模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劳模。(刘运喜/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