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21|回复: 3

[打工新闻] 为打工者打造“星光大道”

发表于 2015-4-28 08:06: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9.jpg
李芝泉(中)在大赛现场   

  东莞市塘厦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副主任李芝泉:

  为打工者打造“星光大道”

  在东莞塘厦的打工群体,每年有一场属于自己的文化盛事—“同饮一江水”打工者歌唱大赛(原名为“越唱越红”歌唱大赛),曾有“北有‘星光大道’,南有‘越唱越红的美誉。自2006年开办至今,该大赛培养和挖掘了一批优秀的平民歌手,也为众多打工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食粮。作为该大赛的策划者和执导者,东莞市塘厦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副主任李芝泉付出了无数心血。

  音乐老师被“挖角”变群文骨干

  1999年,从西安音乐学院教育系毕业的李芝泉走进东莞市塘厦镇第二中学当音乐教师,“算是专业对口”。当时塘厦镇虽然经济发达,但文化基础相当薄弱,居民的文化生活更是贫瘠。“组织水平差,文化站里连个专业的文化人才都难找。”李芝泉回忆,“搞一个最简单的演出活动,过程都是磕磕碰碰”。文艺科班出身的李芝泉因此常常被镇文化站找去帮忙—唱歌、主持、策划活动。

  李芝泉的能力被镇政府分管文化的副镇长赏识,认为他“在文化站更能发挥长处”。于是,李芝泉在2002年“弃教从文”,调入塘厦镇文化站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在文化站,他如鱼得水,逐渐成为群文工作的骨干,塘厦的群众文化活动也空前活跃起来。除各种节庆文艺晚会活动和文艺比赛活动,李芝泉还参与策划和组织开展了四届文化艺术节、四届体育节,以及2012年东莞市旅游文化节暨塘厦旅游文化节等系列活动。

  2011年,李芝泉编导的音乐作品《羊角花又开》获省第五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比赛银奖;同年,他还参与创建社会主义文化强镇—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的实践与探索项目,荣获第四届文化部“创新奖”。

  创新歌唱大赛唱红全国

  2006年以前,塘厦的文化活动大多数没有延续性,影响力不够大。“能不能搞一个影响力大又有延续性,而且又贴近当地实际的活动呢?”李芝泉开始思考,这也是镇领导的想法。

  塘厦的当地户籍人口不够5万人,新莞人却近50万人。新莞人里大多数是打工者,是工厂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工作相当枯燥,下班后也没有什么消遣。如何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也是文化站考虑的一件大事。

  “唱歌,是大家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活动。可是很多地方都搞过唱歌比赛,如何才能搞出新意?”李芝泉提出创办新的赛制—晋级制,从海选、周赛、月赛、季度赛,最后到年度总决赛。这样做,能把多场次的比赛送到社区、工厂门口,让更多人欣赏,歌手也在晋级中让更多人认识,于是大赛有了“越唱越红”的叫法。该策划得到镇委镇政府的全力支持。

  2006年,第一届“越唱越红”歌唱大赛登场,大赛走进社区、企业、校园,所到之处,场面火爆。当年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1600余人报名参赛,比赛场次达到60场,每场观众均超过5000人,全年观众人数超过45万人。

  这一歌唱大赛在东莞市塘厦镇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9届。2013年,省长朱小丹将大赛命名为“同饮一江水”,并在全省推广。活动发掘、培育了一批批优秀歌手,得到国家文化部和省、市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先后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项目类“群星奖”、“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品牌”、“全省群众性文化活动优秀品牌”、广东省“特色文化品牌”荣誉称号。今年,该活动被列为省委宣传部2015年文化惠民十件实事。

  歌唱大赛俨然成为广东的“星光大道”,在打工一族中很受欢迎。来自湖南的马小民在塘厦从事电子行业已有10多年。一次偶然机会,他观看了一场打工者歌唱大赛,就被深深吸引。从此,他成了“同饮一江水”的忠实粉丝,只要有比赛,哪怕是在几十公里外的地方举行,他都会到现场观看。

  从2006年到2014年,李芝泉一直为打工者歌唱“站台”,策划并执导每一届的歌唱大赛,写方案、当评委、做主持,忙得不亦乐乎。塘厦镇文广中心群艺股副股长邓小媚与李芝泉共事了12年,对李芝泉的敬业甚是佩服,“大赛从彩排到正式比赛,他每一件事都做到极细,最早到达现场,‘5+2’、‘白+黑’地干着。”

  广场舞跳出品牌

  引来取经

  4月17日晚上7时,塘厦镇中心广场上的市民越来越多,数百人跟着台上领舞老师,随着音乐节奏跳起了整齐的广场舞。“今晚的人数还不算多,每到节假日,这里甚至有上千人在跳。”负责中心广场舞的江顺风很是自豪,“不同于一般的广场舞,我们的广场舞是有品牌的,叫‘幸福广场天天舞’,其他镇都要来取经呢。”

  江顺风告诉记者,这是李芝泉在2011年所构思的示范性广场舞。但在前几年,当广场舞风吹到塘厦,大妈们远离麻将台跟着翩翩起舞时,负面影响也随之出现—各色人等圈地收钱,教舞的水平参差不齐,因跳舞引发治安问题……李芝泉又开始动脑筋,并把想法付诸行动—首先,把镇中心广场舞台改造,添置灯光、音响等设备,请老师免费教大家跳,打造成一个示范点;再把这种模式推广到镇内其他社区广场,由政府出钱购买服务,“收编”广场舞老师,所有人来跳广场舞都不收费;还定期在全镇举行广场舞的PK大赛,让大家交流心得。自此,塘厦的广场舞日益规范,人们跳得越来越“嗨”。

  故事

  草根歌手的伯乐

  1999年底,18岁的王如华怀揣着音乐梦想来到广东,走遍了大大小小的舞台,历尽艰辛,吃尽苦头,是个无人知晓的跑场歌手。2013年夏天,他得知东莞塘厦有一个专门为打工者设置的歌唱平台,于是便报名一试。经过一系列的比赛,他最后获得了“同饮一江水”2013年农民工歌唱大赛的年度总冠军。

  “我从一个草根歌手成长为耀眼明星,李主任可以说是我歌唱事业的‘伯乐’。没有他,我可能没有今天的成就。”谈起李芝泉对他的帮助,王如华很感激知遇之恩,“每一场比赛,李主任都对我进行指点,帮助我提高演唱技巧。”冠军给王如华带来了命运的改变,他得到了更多专业的指导,表演和演唱的水平快速提高,先后登上了央视《我要上春晚》舞台、夺得深圳青歌赛冠军、广东省第十一届“百歌颂中华”歌手大赛银奖,并与朋友创办了文化传媒公司。

  通过“同饮一江水”广东打工者歌唱大赛的舞台,不少追梦人从草根歌手转型为耀眼新星。选手罗瑜也说,这个大赛让她增加了自信,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认识她、了解她,也让她更加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

  站长其人

  李芝泉,2002年7月调入塘厦镇文化站从事群众文化工作,2006年3月任塘厦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群艺股股长,2010年10月至今任塘厦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副主任。十多年来, 李芝泉为当地居民、新莞人、打工者搭建了各种文化舞台,繁荣了当地文化。

  站长印象

  “李芝泉文化思路比较清晰,善于创新,工作积极肯干,对塘厦群文工作有很大贡献。”

  —塘厦镇副镇长杨晓斌

  “泉哥的使命感、责任心很强,尤其擅长于策划和执导。”

  —塘厦镇文广中心群艺股副股长邓小媚

  “李主任对事情亲力亲为,为人没有架子,很有亲和力。”

  —塘厦镇石鼓社区居委会宣传委员黄娇娥

  晒晒成绩单

  李芝泉最漂亮的成绩单,就是参与策划并执导了2006-2014年东莞(塘厦)“越唱越红”歌唱大赛(2013年更名为“同饮一江水”广东打工者歌唱大赛),并使其成为“东莞市十大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之一、广东省群众文化活动“开心广场·百姓舞台”中的重要项目、广东省“特色文化品牌”、“全省群众性文化活动优秀品牌”、“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品牌”、国家文化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项目类“群星奖”等多个荣誉奖项。

  李芝泉还参与策划举办2004-2012连续五届东莞(塘厦)打工歌曲创作大赛,2009年“共享文化阳光”东莞(塘厦)打工歌曲巡回演唱会、2009年东莞(塘厦)“越唱越红”之“梦想克风”主持人大赛、读书节等系列活动。(羊城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8 20:29:12 | 查看全部
展示打工者才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8 20:29:20 | 查看全部
问好云飞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9 11:06:06 | 查看全部
为打工者打造“星光大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