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2|回复: 0

“她把一生奉献给诗歌”

发表于 2015-4-28 22:38: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她把一生奉献给诗歌”
                   2015年02月14日05:07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本报北京2月13日电(记者付小悦、饶翔)记者从中国诗歌学会获悉,当代女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诗刊》原常务副主编李小雨于2月11日在京病逝,遗体告别仪式拟定于2月17日举行。

  李小雨,1951年生,其父亲为著名诗人李瑛,在家庭的影响下,自幼接触诗歌。1972年,21岁的李小雨发表第一组诗歌《采药行》,从此步入诗坛。她著有《雁翎歌》《红纱巾》《玫瑰谷》《东方之光》《声音的雕像》等诗集,多首诗作被选入各种选本。其纪念香港回归的诗歌《最后一分钟》被收入小学语文教材。李小雨1976年起到《诗刊》编辑部工作直至退休,历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李小雨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诗歌,奉献给了《诗刊》。”《诗刊》常务副主编商震说。“她从2008年开始正式主持《诗刊》的编务工作,这么多年来培养和发现了很多青年诗人。很多当下的优秀诗人,都和她当年的培养有直接的关系。我从开始学习写诗,就读她的诗歌。”在商震的印象中,李小雨是一位质朴、敦厚、善良的老大姐。“她是很懂得坚守的一位诗人,很多朋友都把她当作一个传统诗人的形象来传颂。”

  与李小雨在《诗刊》共事20多年的周所同,也沉浸在悲痛中。“小雨正派、善良、朴素,不仅是好诗人,也是位好编辑,作者视她为朋友和亲人。这两天我接到许多外地朋友的电话,要来北京送小雨一程。”周所同说。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程步涛说,作为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李小雨近年来为学会做了大量琐碎而耗费精力的组织、协调工作,对于全国诗歌界的交流功不可没。“小雨和李瑛先生作为‘父女诗人’,一直是中国诗坛的佳话。小雨突然辞世,是中国诗歌界的损失。”

(来源:光明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