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5|回复: 1

“文物古村落”挡了谁的路

发表于 2015-4-29 00:58:5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物古村落”挡了谁的路
                        2015年04月14日02:33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来论

  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有一个千年历史的古村落——马固村。河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马固村有7处明清民国建筑列为不可移动文物。当地拆迁后,只剩下两处文物建筑。峡窝镇刘姓官员称,拆迁的时候不知道是文物。

  大规模文物普查和保护的背景下,当地官员还说不知是文物,令人匪夷所思。

  据马固村村民说,前段时间上面规划了一条路,正对着马固大庙,如此一来,这里的文物就不复存在。“修路为啥不能绕开?”村民的不解之问,也是舆论的疑问所在——“中原第一文物古村落”到底挡了谁的路?

  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显示,近30年来消失的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一半以上毁于各类建设活动。像镇江“千年粮仓”、青岛双山水塔等文保单位,也在“误伤”、“偷拆”中,化为一地瓦砾。每处被“误伤”的文物,背后归因各异,但无外乎是挡了地方规划或城建政绩的路。

  《文物保护法》虽然明确规定了多方的责任与义务,却是牙齿不利甚至没有牙齿。譬如,造成文物灭失、损毁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擅自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的,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罚款。如此处罚力度,在巨大利益诱惑面前,几乎就是挠痒痒。

  文物毁坏仅仅止步于个案惩处,显然无力遏制不可移动文物消失的速度。甚至于,再严厉地批评地方政府的短视与急功近利,根据既往经验,似乎也意义寥寥。当务之急,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度设计,改进文物保护的监督与问责机制。

  □燕农(教师)

(来源:新京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2 11:27:01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