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历史上的4月29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9 09:46:54 | 查看全部
1986年4月29日 “运七”飞机投入客运
  1986年4月29日,由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制造的国产“运七”飞机,第一次载客飞行成功,完成了从合肥到上海航线的飞行。从这天起,我国民航客运全部使用外国飞机的历史结束了。在满目疮痍的旧中国,除了有十几个设备简陋的小厂承担飞机装配、修理业务,几所大学培养有限的专业人员外,根本就没有象样的航空工业。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把航空工业列为建设重点,拨给大量资金和设备,抽调大批优秀干部,使航空工业踏上了大发展的历程。1954年我国不能制造飞机的历史结束了,到1959年,我国又成为世界上五个能够制造超音速飞机的国家之一。短短几年的建设,走完了国外航空工业几十年走过的路程。然而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民用飞机开发、研制工作进展缓慢,研制出的运11和直5等飞机,只能军民合用,从事通用飞行。而中国广阔的客运市场和商业货运,都被外国飞机所垄断。改革开放后,这种局面有了明显改观,中国民用飞机制造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运七”飞机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我国首次研制的“运七”型客机是一种多用途的中、短程运输机。它的翼展宽度为29.2米,机身长23.7米,停机高度为8.6米。它装有两台国产2900马力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最大载重量21.8吨,航速每小时478公里,可连续航行5小时47分,飞行高度达8300米。座舱采用气密封装置,舒适宽敞,可乘坐48至52人;如果需要,还可以快速地拆除座椅,移动隔板,改为货机或客货混合机型。
  “运七”飞机1982年定型生产后,先后支付上海和武汉两个管理局进行货运航行。两年中,货运1000多飞行小时,经受了雷雨、结冰、高温等复杂气象考验,一直保持安全。1986年民航合肥管理局率先把它编入客运航班。现在,“运七”客机已安全飞行几十万小时,证明了国产飞机的优良特性。安全的记录,还赢得了国内外用户的欢迎,现在“运七”飞机已经出口到国外。
  “运七”飞机以它的适航性、可靠性、舒适性、可维护性、经济性等许多优点,受到了用户的欢迎。目前,“运七”飞机每天承担的航班已占全国航班总数的1/5。由它编织起来的航班网,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9 09:47:02 | 查看全部
1992年4月29日 美国爆发大规模种族冲突
    1992年4月29日,美国洛杉矶一地方法院宣判去年3月3日毒打黑人青年罗德尼·金的4名白人警察无罪。这一不公正的判决引起美国公众特别是广大黑人的强烈不满。当晚,洛杉矶数千名黑人聚集街头举行示威活动,以后局势失控,爆发了大规模暴力冲突,造成50余人丧生,2000多人受伤,10000余人被捕,5000多座房屋被毁,经济损失估计达10亿美元。为平息冲突,加州州长威尔逊宣布洛杉矶市处于紧急状态,联邦政府调集2万多名海军陆战队和国民警卫队员及大批装甲车前往该市实施戒严和宵禁。纽约、华盛顿、亚特兰大、西雅图等城市的黑人和其他种族群众也纷纷举行集会游行,抗议洛杉矶警察滥施暴力,反对种族主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9 09:47:17 | 查看全部
1997年4月29日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生效

设在海牙的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总部
  1997年4月29日,《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简称《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正式生效。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是在多边框架内谈判达成,旨在在普遍国际监督下消除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第一项裁军协定。该公约禁止有关化学武器的一切发展、生产、获取、保有、储存、转让和使用,要求每一个缔约国在10年内完成销毁其管辖和控制下的化学武器和化学武器生产设施,以及可能遗留在另一缔约国领土上的所有化学武器。
  该公约经过了长达10年的艰苦谈判于1992年9月13日在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上获得通过,并于次年1月13日在巴黎开放签署。到去年10月31日,公约的批准国达到65个。按照规定,公约于第六十五个签署国交存批准书后180天,即今年4月29日起生效。目前,在165个公约签署国中,批准国已达87个。
  中国已于1996年12月30日批准了这项公约,并于1997年4月25日向联合国交存了批准书,从而成为该公约的原始缔约国。
  第一次《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缔约国大会于1997年5月24日在荷兰的海牙会议中心落下帷幕,“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正式成立。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由缔约国大会、执行理事会和技术秘书处三个主要机构组成,总部设在海牙。
  在这次为期三周的缔约国大会期间,已批准《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88个缔约国代表选举产生了由41个成员国组成的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执行理事会。来自《禁止化学武器公约》165个签约国以及有关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出席了大会。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是在多边框架内谈判达成、旨在在普遍国际监督下消除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第一项裁军协定。
  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大规模毁灭性方法和手段,化学战的历史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算起。在那次战争中,交战双方大规模使用了氯气、光气等化学武器,产生了巨大的战场效果,人员伤亡约130万,因而曾被称为“最后的武器”。从此,化学战和化学武器正式登上了现代战争舞台,第二次世界大战、越南战争、朝鲜战争以及后来的海湾战争中,化学武器屡屡登场。
  化学武器之所以能够迅速成为一种重要的作战手段,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优越的“效应比”,根据一战的统计资料,1吨烈性炸药所造成的伤亡人数为5人,而1吨化学战剂所造成的伤亡人数超过11人。有关专家统计,分别使用常规武器、神经性化学武器和核武器,对每平方公里目标所花费的成本代价分别为200、600、800美元。因此,化学武器又有“穷国的核武器”之称。
  然而,化学武器严重受制于气象、地形等自然条件,而且它的作用发挥还极大地取决于敌方的防护装备和防护训练。这些缺点都大大降低了它作为战场武器的吸引力,逐渐成为军事大国的“明日黄花”。
  美国和俄罗斯是拥有全球最大化学武器库的国家。据美国国防部透露,美国贮存的化学战剂总量超过3万吨;前苏联外交部曾宣布,苏联贮存的化学战剂总量为5万吨。但据美国发表的材料,俄罗斯有化学兵10万人,有8家专门生产化学武器的工厂,年生产能力为3万吨左右。
  由于化学武器的巨大杀伤力,长期以来,国际社会为禁止生产使用化学武器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早在1899年7月,第一次海牙国际和平会议就通过了《关于不使用专门用于散布窒息性或有毒气体的投射物宣言》,这是国际上为禁止将化学战剂用于战争的第一次尝试。1968年,禁止化学和生物武器问题被正式列入当时的联合国18国裁军委员会议程,从而开始了禁止生化武器的多边国际谈判。
布斯塔尼总干事
一战时期,士兵戴着防毒面具作战
老式化学武器
布斯塔尼总干事接受采访
1998年10月,钱副总理会见来访的布斯塔尼总干事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徽章和旗帜
视察员在工作
检查被遗弃的化学武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9 09:47:27 | 查看全部
2001年4月29日 石家庄“3·16”特大爆炸案终审宣判
  2001年4月29日上午,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石家庄特大爆炸案作出二审判决,依法维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对被告人靳如超、王玉顺、郝凤琴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判决,改判被告人胡晓洪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授权,依法核准靳如超、王玉顺、郝凤琴死刑,并于宣判后将其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4月17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石家庄特大爆炸案进行了公开审理,并于4月18日进行了公开宣判。对靳如超以爆炸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被告人王玉顺、郝凤琴均以非法制造、买卖爆炸物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被告人胡晓洪以非法买卖爆炸物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宣判后,上述四被告人均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刑满释放人员靳如超因家庭琐事对其邻居及继母、前妻、姐姐等人怀恨在心,遂生用爆炸手段报复之念。今年3月12日至14日,靳如超先后3次到从事非法制造炸药的河北省鹿泉市农民王玉顺、郝凤琴处购买硝铵炸药600公斤,并进行了爆炸试验。3月15日上午,靳如超将所购炸药运至石家庄市郊外藏匿。3月15日晚至16日凌晨,靳如超将575公斤炸药连同早在去年从河北省鹿泉市石井采石一厂工人胡晓洪处购买的50枚雷管和20余根导火索制成引爆装置,分别运送放置到与其有矛盾的邻居、亲属及前妻所居住的宿舍楼3处及其姐所售房屋处,将炸药依次引爆,共造成108人死亡,5人重伤,8人轻伤。此外,靳如超还于今年3月9日在云南省马关县持柴刀将一名曾与其同居的女青年杀死。一审法院还查明,被告人王玉顺、郝凤琴自去年3月以来,除向靳如超出售炸药外,还非法制造并向他人售出硝铵炸药2万余公斤。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审判程序合法。上诉人靳如超、王玉顺、郝凤琴所犯罪行极其严重,社会危害极大,一审判决对其量刑适当,故依法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上诉人胡晓洪论罪应当判处死刑,但考虑到其犯罪的具体情节,还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故依法改判胡晓洪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9 09:47:36 | 查看全部
2003年4月29日 清华北大爆炸案作案人黄旻翔被判无期徒刑
    “清华、北大爆炸案”作案人黄旻翔,因犯爆炸罪于被法院依法判处无期徒刑。
    2003年4月29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清华、北大爆炸案作出一审判决。法院认为,黄旻翔使用爆炸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致使多人受伤,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其行为已构成爆炸罪,应予惩处。
    据法院介绍,26岁的被告人黄旻翔,福建省福州市人,中专文化程度,捕前系海南省琼山宏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职员。为达到实施爆炸活动制造个人影响的目的,黄旻翔于今年2月21日携带黑火药等物品来到北京,先后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选择作案地点。为实施爆炸活动,黄购买了用于制造爆炸装置的物品,组装了两套定时爆炸装置。
    2月25日11时20分许,黄将设定了起爆时间的定时爆炸装置放置在清华大学荷园教工餐厅,后乘车来到北京大学,将另一定时爆炸装置放置在北京大学农园食堂。11时50分、13时20分许,两个爆炸装置分别爆炸,造成9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清华大学荷园教工餐厅和北京大学农园食堂的部分建筑被炸毁,造成财产损失人民币22万余元。作案后,黄旻翔于当日逃离北京。
    案发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指示有关部门救治伤员,抓紧破案。在公安部指挥协调下,北京市公安局迅速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案组,多警种密切协作,在福建警方的大力配合下,北京警方于3月8日凌晨将犯罪嫌疑人黄旻翔抓获。黄旻翔对制造这两起爆炸案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在接受警方审讯时称:“选择在清华、北大制造爆炸案,是因为两校都是名校。在那里搞爆炸可以出名。”
    法院于4月1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庭审中,检察机关向法庭出示了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等证据材料。在法庭主持下,公诉人、被告人黄旻翔及其辩护人对当庭出示的证据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还进行了法庭辩论。黄旻翔对起诉书指控其在清华、北大连续制造两起爆炸案的事实供认不讳,并表示认罪服法,对自己的行为致使受害者身体受伤表示道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9 09:47:47 | 查看全部
2003年4月29日 河北省原常务副省长丛福奎因受贿被判处死缓
    2003年4月29日,河北省张家口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决定,对河北省原常务副省长丛福奎受贿案依法做出一审宣判,以受贿罪判处丛福奎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法院经审理查明,1997年7月至2000年6月,丛福奎在担任河北省委常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在香港盛康国际有限公司向河北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申请贷款展期、香港盛康国际有限公司转让该公司在盛沧发展有限公司的股份,河北省宇通实业有限公司向中国建设银行河北分行贷款,秦皇岛市秦龙国际实业有限公司与秦皇岛市海滨林场承包费纠纷,中国黑龙江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向中国农业银行河北分行申请设备预付款保函,深圳北事通投资有限公司在河北推广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等事宜上,为丛真、李运良、李晓明、王小光等人谋取利益,索取、非法收受上述4人钱款共计折合人民币936万余元。
    张家口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丛福奎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接受他人请托,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因受贿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论罪应当判处死刑,但鉴于其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并能主动坦白部分犯罪事实,且涉案赃款已全部追缴及本案其他情节,对其判处死刑,可不立即执行。故依法做出上述判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