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40|回复: 6

安全评论

发表于 2015-4-29 17:58: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班组亟需补“钙”了
      孙守仁之所以班组亟需补“钙”,并非我无中生有,而是客观存在。有凿死卯的,不妨调查一下班组安全现状,是否如此。在我看来,企业安全工作的重点,并未放在基层班组上,基本上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钙”的问题长期欠账,未得到根本解决,很不适合安全发展的需要。要想把班组安全放在第一位,必须要补好“钙”,班组争当“安全堡垒”,组员争做“安全卫士”,实现零违章、零伤害、零死亡,这是当务之急。
一是缺乏对安全法律法规的武装,不利于依法治安。班组是企业基层单位,“一根针穿千条线”。所有的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都要在班组得到落实,如果组员是法盲,不遵章守纪,安全事故在所难免。应该说,多少事故都发生在班组,又有多少事故,都是违章所致。比如,新修订的《安全法》,是否贯彻落实,是否做到家喻户晓,企业领导心知肚明,是搞蜻蜓点水,还是重在务实。比如《安全法》,要用其武装基层班组,使广大工人非但懂得其内容,更要身体力行。除了《安全法》外,还有各种法规、规章制度等,都要通晓。必须清楚,企业的现代化,决定安全生产规范化,所谓规范,就是严格制度,严格规程,严格操作,保质保量,才能创造更多的效益。
二是缺乏从典型事故案例中汲取教训,丢失安全资源。有些安全事故和重大伤亡事故的重复出现,有损于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然而,有些班组对此置若罔闻,好像与我无关。果真如此吗?事实并非这样。或许,我痴情于安全,经常浏览事故案例,受益匪浅。应该说,事故案例是反面教员,又是无形安全资产,何不变“废”为宝,从中汲取教训呢,或是警示或是启迪。有些班组长期不开班前会,即使开了,仍沿袭过去的“念、听、散”,很少从事故案例找原因,找教训,举一反三,在工人眼里,是挣钱,根本不把安全系在心上,这样的班组迟早会发生事故的。这里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重视:其一、事故案例应由企业提供,绝大多数班组没有报纸杂志。其二,班头儿不单单组织生产,而且要提质高效,更重要的是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通过正反典型,达到教育之目的。其三,它山之石,为我所用。前车之鉴,后人之师,善于利用反面教员,反省自己,不出任何差错,把住安全关。
三是缺乏自律精神,应矫正其安全行为。事故主要发生在班组,究其事故原因,主要是组员缺乏自律,甚至违章操作,碰手伤脚,时有发生。有的班头儿,眼盯着任务,心里盘算效益,却把安全当成耳旁风。试想,这样的班组即使能完成任务,但事故不断,谁还愿意到这样的班组来做工。然而,自律精神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培育。第一,班头儿是关键,有什么样领导,带出什么样的兵。班组长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身体力行,必然带出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第二,严细成风,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严格纪律,严格规程,严格规章制度,一丝一毫不走样。全国优秀班组长代表白国周,是个井下工人,他所带的班20多年没发生安全事故。第三,时时处处矫正安全行为,从一举一动做起,从基本功抓起,做遵章守纪的模范。其实,夯实基本功,能制止违章,反之,违章就多,二者密不可分。
四是缺乏系统培训,迫在眉捷的是提高班组安全素质。班组长是班组的头儿,又是生产骨干,若把他们抽上来进行专门培训,企业领导不会舍得的,他们怕影响生产,影响效益,因此,班组长成了培训的盲区。在我看来,不论是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还是先进技术或工艺,都应如此,班组长都应了解,甚至是行家里手,再由他们培训组员,这个道理不必累述。随着企业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提高,班组的技术含金量高了,不进行系统培训,既适应不了现代企业生产,质量又达不了标,安全也没保证。所以说,安全培训的重点,是班组长或技术骨干。事实上,有些安全培训,仅应付上级检查,既没有重点,又玷污了培训。有些安全培训是水过地皮湿,质量不高。要提高组员的安全素质,贵在学习和培训。比如“新安法”,哪些条款,基层班组应知应会,如何考核,应引起有关领导重视。同时,安全培训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前途,要予以较大的投入,既要重视培训内容,又要达到预定效果,千方百计提高组员素质,把事故降下来,效益提上去,做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五是缺乏安全意识,未做到警钟长鸣。心里容不下安全,自然会盲干蛮干,事故也就接踵而来。由于班组安全意识不强,没把安全当回事,事故不断,通常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关键时候,甩掉规章制度,我行我素,势必捅大漏子。其二,闯大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到头来,碰个头破血流。其三,安全行为不规范,爱做表面文章,涛声依旧,头脑缺少安全那根弦。其四,口是心非,说一套,做一套,糊弄上级,自己却埋下安全隐患。其五,不学法,不懂法,事事由着性子干,结果触犯法律还不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其六,不是有错必改,而是欺上瞒下,出了事故,死要面子,不汇报,怕罚款,怕受处分,心理阴暗,不光明磊落。其七,不学技术,不懂规程,素质低下,发生问题,束手无策。其八,缺乏自律,不矫正安全行为,热衷于习惯性违章,结果是一条鱼搅得一锅腥。其九,发现组员违章,爱做和事佬,直至毁了班组名声,悔之晚矣。其十,眼睛盯着指标,盯着钞票,没把安全搁在心上,撞了南墙,后悔药都没地方买去。依我的看法,必须敲响安全警钟,提高安全意识,平平安安上班,高高兴兴下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生命至上。

太上老君
孙守仁
井下多了个喘气的,那就是地耗子。为首的,是地耗子首领,年纪比较大,白色的皮毛,故称“太上老君”。它走在队伍最前面,从来都扬着头。
黄麻子是一采的放煤工,他在溜子口,放了一车又一车。突然,眼前出现一群地耗子,它们在棚腿一侧,匆匆忙忙,慌里慌张,好像有人追赶一样,走在最前面的,自然是太上老君了,直至走了二百余米,它们才停止脚步。
黄麻子是老矿工,对地耗子的异常举动,放在心上,他对石队长说:“地耗子出洞,怕是有不祥之兆,赶快撤人吧!”石队长觉得未碴顶板不安分,别发生冒顶事故,把人撤到安全地点,才是上策。从采场上出来不久,只听“轰隆”一声,石队长断定是:未碴冒顶了,整个采场来压了,支架响个不停,有的被压弯了,有的倾斜了,再不处理,整个采场报销了。他果断下达命令,都放下手中的活,处理顶板,支架该换则换,该加固的加固。连黄麻子都前来参战,大约有半个钟头,处理完险情,风锤又响起欢歌,嘟、嘟、嘟响个不停,石队长一块石头落地了,否则,采场落了,再发生伤亡事故,他肯定会受到处分。
矿安监科知道了这件事,对报警的黄麻子进行了奖励。有关领导找到了他,问他是怎样发现险情,避免了一次伤亡事故发生。他看了看安监科长,扑哧一声,笑得很夸张,意思说,我若有那能耐,不在这里放煤了,早到机关大楼坐圈椅去了。安监科长是个刨根问底的人,不能轻易放过这次机会。“你乍知道未碴要冒呢?”
黄麻子是乐天派,他扮个鬼脸,很不好意思地说:“我若有哪两下子,早成精了。”
“哪是谁告诉你的?”“太上老君。”“什么,什么,太上老君。世上哪有那回事。”
安监科长觉得黄麻子是老滑头,把一个很严肃的事情变得神乎其神。
“太上老君,是指地耗子。那个打头的,个儿头稍大,皮毛是白的,稍有动静,带着子女逃之夭夭,跑到安全地点。”黄麻子说到这,看了一眼安监科长。意思说,你年轻,对井下的事,懂得不多。
这时,安监科长突然醒过腔。他依稀记得,地耗子(老鼠),嗅觉非常灵敏,采场稍有响动,它们早早撤离,不会白白送死的。从此,矿安监科下达通知:凡
井下的地耗子,一律不许打,并且给它们好吃的。从此,太上老君家族,有了特殊待遇,采煤汉子不再打它们了,它们可以自由自在的在井下生活了。
黄麻子心善,他把矿上奖励的钱,留出一部分,时常给地耗子买点吃的,比如香肠、饺子,凡带香味的佳肴,带到井下大巷。这天,到吃中午饭时间,正巧安监科长路过这里,只见黄麻子把香肠,还有饺子,撤在地上。那个叫太上老君的,边吃边仰脖瞅着他。突然,它“滋滋”几声,刹那间,来了一群地耗子。太上老君是个知恩图报的家伙。它竟然跳到了黄麻子的肩头。
安监科长使了个眼色,意思是说,逮住它。
黄麻子心领神会,他将太上老君捧在手里,它连跑都不跑,瞪着小眼睛,不住地看着他,意思说,你心眼好,这样对待我们,我们也不会吃闲饭的。
突然,顶板上掉下一块矸石,太上老君从黄麻子手中跳下来,顺着棚腿那侧,跑得无影无踪。
过了一会,石队长从采场上邂逅太上老君。
石队长风趣地问:“你好呀,我们的朋友?”
太上老君看了他一眼,很友好叫唤一声。顺着缝隙,跑到老塘里去了。
再往后,汉子们变了称呼,凡地耗子,都叫“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只有矿工知其名字的内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9 18:00:02 | 查看全部
请审阅,请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0 00:00:54 | 查看全部
已采撷待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9 18:46:48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0 09:29:48 | 查看全部

回 3楼(爱好作为) 的帖子

感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5 18:23:45 | 查看全部
“太上老君” 写的真是活灵活现!人物刻画得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5 19:52:23 | 查看全部
引用第5楼柳雪松于2015-05-25 18:23发表的  :
“太上老君” 写的真是活灵活现!人物刻画得真好!
感谢支持。我会多写这样一类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