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1950年
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南进,进攻韩国,朝鲜战争爆发。
6月28日,朝鲜人民军攻占韩国首都汉城(现称首尔)。
7月5日,联合国军参战。
9月15日,联合国军仁川登陆。
9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发表声明: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决不会置之不理。
9月28日,联合国军收复汉城。
9月30日,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
10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最后的出兵决定。
10月3日,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
10月19日,联合国军占领朝鲜首都平壤。
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
10月25日-31日,志愿军发动第一次战役。
10月31日-11月2日,志愿军收复清川江。
11月25日-12月9日,志愿军发动第二次战役。
12月5日,志愿军收复平壤。
12月15日,联合国军撤至三八线以南。
12月31日-1951年1月5日,志愿军发动第三次战役。
1951年
1月4日,志愿军攻占汉城。
全国各区人民捐献武器统计图1月25日至4月21日,志愿军发动第四次战役。
3月14日,中朝军队撤出汉城。
3月15日,联合国军收复汉城。
4月11日,麦克阿瑟被免除最高司令官职务,李奇微接任。
4月22日-6月10日,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
6月23日,苏联副外长马立克建议停火。
7月10日,双方在开城开始停战谈判。
8月18日-9月18日,志愿军发动夏季攻势。
8月22日,谈判中断。
9月29日-10月22日,志愿军发动秋季攻势。
10月15日,联合国军再次进攻“伤心岭”。
10月25日,停战谈判恢复。
1952年
志愿军向阵地发起攻击5月12日,李奇微离任,克拉克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10月8日,停战谈判中断。
10月14日,联合国军发动金化攻势。
10月14日-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
1953年
5月13日,志愿军发动夏季攻势。
6月8日,双方就战俘安排达成协议。
7月13日,志愿军发起金城战役。
7月19日,板门店双方谈判代表在所有问题上达成协议。
7月27日,停火协定签字,朝鲜战争结束。
大军凯旋1958年
2月19日,中朝两国政府发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年内全部撤出朝鲜的联合声明。
2月2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发表声明,决定于1958年底以前分批全部撤出朝鲜。首批于3月15日动身回国。
10月22日,志愿军总部官兵在司令员杨勇上将、政委王平上将等率领下启程返国。
10月26日,志愿军总部公报:志愿军已全部撤离朝鲜。
★至今美军也没从韩国撤离。
1961年
7月11日,周恩来和金日成在北京签署《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这个条约的核心是军事互助。条约第二条规定:缔约双方保证共同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任何国家对缔约双方的任何一方的侵略。一旦缔约一方受到任何一个国家的或者几个国家联合的武装进攻,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应立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另外该条约第四条对中朝任何一方的独立自主都有一定的限制,要求双方协商与共同利益有关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
9月10日,《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正式生效。
该条约在未经双方就修改或者终止问题达成协议以前,将一直有效。
1984年
中共中央为当年志愿军被俘人员平反,落实政策。
1994年
12月15日,派驻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从朝鲜平壤奉调回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完成了历史使命。[15]
4部队序列编辑志愿军序列
第一次战役序列 (1950年10月19日——11月5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
炮兵司令部(辖炮兵第1、2、8师及高炮第1团)
工兵指挥所(辖工兵第4、6团)
前线后勤指挥部(辖第1、2分部)
第13兵团
第38军(辖第112、113、114师)
第39军(辖第115、116、117师)
第40军(辖第118、119、120师)
第42军(辖第124、125、126师)
第50军(辖第148、149、150师)
第66军(辖第196、197、198师)
第二、三次战役序列
(第二次战役1950年11月25日——12月24日第三次战役(1950年12月31日——1951年1月8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
炮兵司令部(辖炮第1、2、8师)
工兵指挥所(辖工兵第4、5、6、8团)
铁道兵(辖铁道兵第1师及两个直属团)
前线后勤指挥部(辖第1、2、3、4分部)
直属军
第38军(辖第112、113、114师)
第39军(辖第115、116、117师)
第40军(辖第118、119、120师)
第42军(辖第124、125、126师)
第50军(辖第148、149、150师)
第66军(辖第196、197、198师)
第9兵团
第20军(辖第58、59、60、89师)
第26军(辖第76、77、78、88师)
第27军(辖第79、80、81、94师)
第四次战役序列
(1951年1月27日——4月21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
炮兵指挥所(辖炮兵第1、2、8、21、31师,高炮第61、62、63、64师)
装甲兵指挥所(辖担克第1、2、3、53团)
工兵指挥所(辖工兵第3、4、5、6、8、10、18、22团)
铁道兵指挥所(辖铁道兵第1、2、3师)
空军联合司令部(辖空军第3、4、5、6、7、8、9师)
志愿军空军飞行员前线后勤指挥部(辖第1、2、3、4、5、6、7分部)
直属军
第38军(辖第112、113、114师)
第39军(辖第115、116、117师)
第40军(辖第118、119、120师)
第42军(辖第124、125、126师)
第50军(辖第148、149、150师)
第66军(辖第196、197、198师)
第47军(辖第139、140、141师)第3兵团
第12军(辖第31、34、35师)
第15军(辖第29、44、45师)
第60军(辖第179、180、181师)
第19兵团
第63军(辖第187、188、189师)
第64军(辖第190、191、192师)
第65军(辖第193、194、195师)
第9兵团
第20军(辖第58、59、60师)
第26军(辖第76、77、78师)
第27军(辖第79、80、81师)
第五次战役序列
(1951年4月22日——6月10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
炮兵指挥所(辖炮兵第1、2、7、8、21、31、32师,高炮第61、62、63、64师)
装甲兵指挥所(辖坦克第1、2、3团,独立第6团)
工兵指挥所(辖工兵第3、7、10、14、15、16、17、18、22团)
铁道兵指挥所(辖铁道兵第1、2、3师及两个直属团)
空军联合司令部(辖空军第3、4、5、6、7、8、9、15师)
后方勤务司令部(辖第1、2、3、4、5、7分部)
直属军
第38军(辖第112、113、114师)
第39军(辖第115、116、117师)
第40军(辖第118、119、120师)
第42军(辖第124、125、126师)
第47军(辖第139、140、141师)
第3兵团
第12军(辖第31、34、35师)
被志愿军俘虏的美国兵第15军(辖第29、44、45师)
第60军(辖第179、180、181师)
第9兵团
第20军(辖第58、59、60师)
第26军(辖第76、77、78师)
第27军(辖第79、80、81师)
第19兵团
第63军(辖第187、188、189师)
第64军(辖第190、191、192师)
第65军(辖第193、194、195师)
一九五二年秋季战役
(1952年9月18日——11月25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
炮兵主任办公室(辖炮兵第1、2、7、8、21、31师,高炮第61、62、63、64师)
装甲兵指挥所(辖工兵第3、4、6、7、9、10、14、16、17、18、21、22团)
空军第2军
空军第3军(辖空军第5、8、9师)
中朝联合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
军管局(辖高原分局、平壤分局、新成川分局、定州分局、熙川分局)
抢修指挥局(辖铁道兵第1、2、3、4师)
高炮指挥所(指挥高炮第62、63、64师)
后方勤务司令部(辖第1、2、3、4、5分部,公安第18师)
直属军
第38军(辖第112、113、114师)
第39军(辖第115、116、117师)
第40军(辖第118、119、120师)志愿军向新兴里守敌发起冲击第42军(辖第124、125、126师)
第46军(辖第133、136、137师)
第47军(辖第139、140、141师)
第50军(辖第148、149、150师)
第3兵团
第12军(辖第31、34、35师)
第15军(辖第29、44、45师)
第60军(辖第179、180、181师)
西海岸防御指挥所(指挥第42、50、64军及人民军第4军团)
第9兵团(兼东海岸防卸指挥所)
第20军(辖第58、59、60师)
第23军(辖第67、69、73师)
第24军(辖第70、72、74师)
第27军(辖第79、80、81师)
第64军(辖第190、191、192师)
第65军(辖第193、194、195师)
第20兵团
第67军(辖第199、200、201师)
第68军(辖第202、203、204师)
夏季进攻战役
(1953年5月13日——7月27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
炮兵指挥所(辖炮兵第1、2、3、7、8、21、22、33师,高炮第61师)
装甲兵第一指挥所(辖坦克第4、5、6团,坦克独立第2团)
工兵指挥所(辖工兵第3、4、6、7、9、10、12、14、18、22团)
空军联合司令部(指挥空军第3、4、6、12、14、15、16、17师及朝鲜人民军空军第1、2、3、4、5师)
空军前方指挥所(空军第3军兼)
空军第2军(负责指挥空军二线部队)
安东防空司令部(辖高炮第62、63、64、65、102师及防前指)
中朝联合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
军管局(辖第1、2、3、4、5分局)
抢修指挥局(辖铁道兵第1、2、3、4师)
新建铁路指挥局(辖铁道兵第5、6、7、9、10、11师)
后方勤务司令部(辖第1、2、3、4、5分部,公安第1师)
西海岸防御指挥部
第38军(辖第112、113、114师)
第39军(辖第115、116、117师)
第40军(辖第118、119、120师)
第50军(辖第148、149、150师)
装甲兵第二指挥所
第3兵团(兼东海岸防御指挥部)
独立第33师
第12军(辖第31、34、35师)
第15军(辖第29、44、45师)
第9兵团
第16军(辖第32、46、47师)
第23军(辖第67、69、73师)
第24军(辖第70、72、74师)
第47军(辖第139、140、141师)
第19兵团
第1军(辖第1、2、7师)
第46军(辖第133、136、137师)
第63军(辖第187、188、189师)
第64军(辖第190、191、192师)
第65军(辖第193、194、195师)
第20兵团
第21军(辖第61、62、63师)
第54军(辖第130、134、135师)
第60军(辖第179、180、181师)
第67军(辖第199、200、201师)
第68军(辖第202、203、204师)
联合国军
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初期(1950年10月至12月)
美国
第8集团军
第1军
第24师
第9军
第2师、第25师、骑兵第1师
第10军
第3师、第7师、陆战第1师
远东海军—第7舰队(舰艇170余艘、飞机300余架)
远东空军
飞机500余架
英国
步兵第27旅
步兵第29旅
海军(舰艇21艘、飞机80架)
加拿大
步兵第2营
海军舰艇3艘
空军1个中队
澳大利亚
步兵第3营
海军舰艇3艘
空军1个中队(飞机35架)
法国
步兵1个营
海军驱逐舰1艘
新西兰
炮兵第16团
海军舰艇2艘
荷兰
步兵第16团
海军巡逻快艇1艘
泰国
步军第21团
海军舰艇2艘
希腊
步兵1个营
空军飞机7架
土耳其
步兵1个旅
菲律宾
步兵第10营
南非联邦
空军1个中队(飞机28架)
比利时
步兵1个营(1951年1月31日入朝)
卢森堡
步兵1个排(1951年1月31日入朝)
哥伦比亚
步兵1个营(1951年6月15日入朝)
海军舰艇1艘(1951年4月30日入朝)
埃塞俄比亚
步兵1个营(1951年5月5日入朝)
韩国国军
第1军团
第3师、首都师
第2军团
第6师、第7师、第8师
第3军团
第2师、第5师
第1师(属美第1军指挥)
第9师、第10师、第11师
海 军
舰艇46艘
空 军
飞机100架
抗美援朝战争停战前(1953年7月)
5人员损失编辑朝鲜战争老兵纪仿碑上写有如下数字:
死亡
美军:54,269人;(全球死亡总数)
联合国军:628833人(明显有误,韩国国防部给出的死亡军人是137899人)
失踪
美军:8177人;
联合国军:470267人.
被俘
美军:7140人;
联合国军:92970人.
受伤
美军:103284人;
联合国军:1064453人.
中方的官方数据为:自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中部队共毙伤俘敌军1093839名,其中美军39万余名。击落击伤和缴获敌机12224架,击毁击伤和缴获敌坦克3064辆,击沉击伤敌舰船257艘。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轮流参战130万人。[7]
中方其它刊物的统计,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志愿军伤亡50万余人次,阵亡、病故171,687人,负伤22万人(扣除多次负伤人次),合计伤亡39万人,中朝军队伤亡总人数约63万人。详细资料可见中朝边境城市丹东建立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根据中国官方的《解放军报》2000年10月16日第11版文章所提供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共伤亡36万余人,阵亡171,687人。另据《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人员损失为:阵亡和事故死亡11.14万人、伤重不治2.16万人、负伤23.00万人、病亡1.30万人、生病43.70万人、被俘2.17万人、失踪0.40万人,伤亡总计38.2万人。而据《抗美援朝战争卫生工作总结》,伤员38.3万人,军人总死亡不含失踪者中的死亡,各种病死阵亡合计14.8万人,有一报道说朝中合计62万人伤亡,但是朝鲜方面仅美军掌握的被俘人员就有11万人。
抗美援朝战争纪念馆经过十多年全国范围的调查核实,截至2010年10月,共确认183108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及支前民众在战争期间为国捐躯。[8]
联合国军方面,美军伤亡约15万余人。其中美军死亡36574人、负伤103284人、被俘7140人(死亡者已包括在三万六当中),尸体未寻获(任务中失踪)者8177人,合计美军死亡加被俘40600余人;“联合国军”死亡178426人,受伤566434,被俘92970人,失踪32925人[16] 。
6伤亡情况编辑战争伤亡
中方数据:自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中部队共毙、击伤、俘敌军1093839名,其中美军39万余英勇战斗名。击落、击伤和缴获敌机1224架,击毁、击伤和缴获敌坦克3064辆,击沉、击伤敌舰船257艘。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歼敌71.8477万人。加上朝鲜人民军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歼敌数,中朝军队共歼敌109.3839万人,其中美军39万余人,韩军66万余人,其余仆从军2万余人。[7]
美方数据:“联合国军”共死亡40439人,伤病115183人,失踪及被俘6973人,总计179762人。其中,美军死亡36574人,占“联合国军”死亡总数的90.44%;伤病103284人,占89.67%;失踪及被俘5178人,占74.26%。在美军死亡人数中,陆军占68.44%,空军占13.06%,海军占8.30%,海军陆战队占10.20%。受“联合国军”指挥的韩国军队伤亡俘失踪62万余人。
在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时期,(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歼敌18.5277万人,其中第一次战役歼敌1.5990万人,第二次战役歼敌3.6036万人,第三次战役歼敌1.2338万人,第四次战役歼敌5.3070万人,第五次战役歼敌6.7843万人。这一时期,中朝军队共歼敌23.3523万人。
在抗美援朝战争阵地战时期(1951年6月中旬至1953年7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歼敌53.32万人,其中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战期间(1951年6月11日至11月30日)歼敌12.7566万人;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期间(1951年12月1日至1952年8月31日)歼敌8.7648万人;战术反击和上甘岭防御战役期间(1952年9月1日至11月30日)歼敌11.5230万人;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期间(1952年12月1日至1953年4月30日)歼敌5.4788万人;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期间(1953年5月1日至7月27日)歼敌14.7969万人。加上朝鲜人民军歼敌19.0731万人,中朝军队在整个阵地战时期共歼敌72.3931万人。[17]
朝鲜方面没有官方公布过伤亡数,但是仅从被俘超过十万人就可知其损失和韩国是同一个程度的。[18]
各国损失
韩国:死亡137,899人,负伤450,742人,失踪24,495人,被俘8,343人。
美国发布的数据和纪念碑(16张)
美国:全国死亡54246人,战争中死亡军人36574(包括33000余战斗死亡及2830非战斗死亡即事故病死自杀等),负伤103284人,失踪8177(称为UNACCOUNTED FOR即任务中失踪或尸体未寻获,不代表他们活着,包括在36574人中),被俘7140人(其中有一批被俘后死亡,包括在8177名任务中失踪者和三万六当中)。
英国[19] :阵亡1109人,负伤2674人,失踪和被俘1060人。
土耳其[20] :阵亡721人,负伤2111人,失踪168人,被俘216人。
澳大利亚:阵亡339人,负伤1200。
加拿大:阵亡516人,负伤1042人。
法国:阵亡287人,负伤1350人,失踪7人,被俘12人。
泰国:阵亡129人,负伤1139人,失踪5人。
希腊:阵亡194人,失踪459人。
荷兰:阵亡123人
哥伦比亚:阵亡163人,负伤448人,失踪2人,被俘28人。
埃塞俄比亚:阵亡120人,负伤536人,共计656人。华盛顿朝鲜战争纪念碑摄影图菲律宾:阵亡112人。
比利时:阵亡101人,负伤478人,失踪5人。
卢森堡:阵亡2人。
新西兰:阵亡33人。
南非:阵亡28人,失踪8人。
以上合计,“联合国军”伤毙俘778,053。
几方面数位汇总,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军方面所确认的最低人员损失统计数字是:联合国军的人员损失在58万人以上。而这个数位中,估计由中国军队造成的损失占2/3以上,也就是38万人以上。
朝鲜:215,000 阵亡,303,000 负伤,120,000 失踪或被俘。
中国
中国方面数据:183,108 阵亡(其中34,000 为非战斗死),383,218 负伤,25,621 失踪,21,400 被俘。
在朝鲜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 五湖四海。其中:
北京市1438名
天津市977名
河北省10155名
山西省5835名
内蒙古自治区1683名
辽宁省13374名
吉林省18260名
黑龙江省8222名
山东省19685名
上海市1634 名
江苏省7268名
安徽省4151名
浙江省3732名
江西省2162名
福建省982名
河南省10673名
湖北省5167名
湖南省 10687名
广东省3186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2915名
陕西省2802名
宁夏回族自治区461名
甘肃省1041名
青海省48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1名
四川省30789名
贵州省2799名
云南省1482名。
1、志愿军战斗伤亡36万,非战斗伤亡41万。
朝鲜人民军作战伤亡26万人,中朝方面共损失100万。
中国有14万英雄儿女长眠在异国他乡(在战斗中牺牲11.5万余人,事故死亡、运输死亡和病故等非战斗死亡2.5万余人)。
注:海外有数据说中国非战斗运输队死亡13万人,因此总计牺牲27万人。没有得到官方证实,仅供参考。
2、美军朝鲜战争纪念碑上显示的伤亡失踪被俘总计:美军 172847 联合国军 2256523
总计:2429370 。死亡美军 54246人,联合国军 628833人。美国战场纪念委员会作了说明, 54246人指的是全球死亡的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美军战斗死亡33629人,其他原因(事故自杀病死等)死亡2827人,负伤103248人,被俘后遣返3746人,另外尚有8142人在作战中或被俘后失踪,算为失踪推定死亡(写作missing或unaccounted for,译为失踪或尸体未寻获,由于美军的推定死亡已经包括在了36574人总死亡中而且一部分是被俘人员所以不能认为美军的失踪加被俘达到一万六,具体来说,被俘后死亡美军2849包括在36574人中,其中有1901人尸体未寻获包括在八千多MISSING中)。而韩国的死亡数字过大不可信,韩国国防部公布死亡137899人,伤450742人,失踪被俘32838人共计621749人,韩国军民[2] 共死亡415004人
美方统计的中国伤亡数字:阵亡400,000+人,负伤486,000人,被俘21,839人。
苏联:315 阵亡。
武器损失
志愿军方面
志愿军共损失坦克9辆、飞机231架、各种炮4371门、各种枪87559支(挺)。
“联合国军”方面
被中朝军队击落、击伤敌机累计共12224架;击沉击伤舰艇250多艘;击毁、击伤及缴获敌坦克3000多辆,各种火炮7600多门,并还缴获了大量物资和装备。
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为战后的恢复和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返回祖国。
平民伤亡
死亡和受伤平民总数:估计约250万人
韩国:990,968人;其中373,599人死亡229,625人受伤;387,744人被虏或失踪
朝鲜:估计约1,550,000人
战斗英雄
抗美援朝中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当中,有军职干部3名,师职干部10余名,团职干部200多名。
人民踊跃参军,保家卫国烈士当中,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战友伤、自己上、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有双腿伤、忍痛爬、捐躯开路的许家朋,有子弹打光拉响手榴弹冲向敌人的孙占元,有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抢修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杨连第,有战终日、歼顽敌、屡建战功的杨春增,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在朝鲜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
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有:邱少云 黄继光 杨根思 罗盛教毛岸英等。
志愿军英雄故事
杨根思(1922--1950)江苏泰兴人。1944年参加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1950年11月29日第二次战役中,杨根思奉命率领一个排的战士,坚守在长津湖地区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小高岭,这是敌人南逃的必经之地。战斗打响后,他率领全排先后连续打退了敌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8次疯狂进攻。此时,阵地上只剩下他与两名伤员,并且弹药用尽。当美军发起第9次进攻时,危急关头杨根思抱起最后一个5公斤重的炸药包,毅然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
邱少云(1931年--1952年)四川铜梁(现为重庆铜梁)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11月11日,邱少云所在连队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以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12日11时,他的潜伏地不幸被敌盲目发射的燃烧弹击中。为了不暴露部队的整个行动计划,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巨痛,在5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
黄继光(1930年--1952年)原名黄积广,四川中江县人。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再次反击597.9高地。当连续攻下敌人数处阵地后,部队在零号阵地半山腰被敌机枪火力点压制,前进受阻。危急中,他挺身而出主动承担爆破任务。他勇敢地冲向敌地堡,用手雷炸毁敌几个火力点后,敌一残存的火力点还在顽抗,部队前进依然困难。此时,黄继光身上已经7处负伤,手雷也已全部用光。为了完成任务,减少战友的伤亡,他忍住巨痛英勇地扑向敌人的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敌机枪射孔。
许家朋(1931-1953)安徽省绩溪县人,1951年5月参加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志愿军第23军第67师第200团第9连战士。 1953年7月6日夜,在反击石砚洞北山战斗中,他所在的突击排突入敌阵地后,为敌暗堡猛烈的机枪火力所阻,爆破手爆破未成,英勇牺牲。
张桃芳(1931-2007)江苏兴化人。22岁的年轻战士,志愿军214团8连狙击手张桃芳,就是他在金化郡上甘岭狙击战中,用442发子弹,歼敌214名,创造了朝鲜前线我军冷枪杀敌的最高记录。 1954年,24军选拔战斗英雄支援空军飞行员队伍建设,经过体检,214团仅张桃芳一人合格,进入徐州第5航空预备学校和济南空军第5航校1团学习。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空军高密第1训练基地担任歼击机飞行员,飞行米格15和米格15比斯歼击机,但在随后换装新式歼击机后,身体不适应高空缺氧,由空军司令刘亚楼亲自批示,转到防空兵,任防空兵某部营长,后来历任坊基地警卫连副指导员、上海空军政治学校学员、山东潍县基地警卫连指导员、济空地空导弹第九团司令部副参谋长、地空导弹九团副团长等职务。 1985年6月,张桃芳退职休养。
吕松山,山东省牟平县人。1944年参加革命,原先是一个油脂工厂的技术工人。美国帝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以后,他便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在一个战斗连队里,当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战斗小组长”,屡立战功,2007年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14]
英雄名单
英雄
彭德怀 杨根思 黄继光 伍先华 许家朋 孙占元
邱少云 李家发 杨连第 杨春增 杨育才 胡修道
特级英雄
杨根思 黄继光
一级英雄
卜广德 于泮宫 于喜田 王 海 王兆才
王学凤 王德明 毛张苗 孔庆三 刘庆亮
刘维汉 孙占元 孙生禄 孙振录 伍先华
李凤林 李家发 李延年 余新发 许家朋
沈树根 邱少云 张永富 张积慧 吴志洲
员宝山 周厚刚 陈忠德 杨宝山 杨育才
杨春增 杨连第 胡修道 赵宝桐 柴云振[21]
徐长富 高成山 高景灏 倪祥明 秦家彬
曹庆功 曹玉海 郭忠田 郭恩志 曹家富
崔建国 雷宝森 鲁 珉 魏玉德 谭烦云
一级模范
王兴纪 孙凤钜 罗盛教 张益[22]
籍贯分布统计:
山东15:
卜广德 于泮宫 于喜田 王海 王兆才
王德明 孔庆三 刘庆亮 陈忠德 张积慧
周厚刚 高景灏 曹玉海 鲁珉 孙凤钜
河北6:
杨春增 孙生禄 李凤林 李延年 高成山
郭恩志
河南5:
孙占元 吴志洲 员宝山 倪祥明 雷宝森
吉林3:杨宝山 徐长富 郭忠田
江苏3:杨根思 魏玉德 王兴纪
浙江3:毛张苗 余新发 沈树根
安徽3:许家朋 李家发 王学凤
湖南3:彭德怀 刘维汉 罗盛教
四川4:黄继光 伍先华 胡修道 柴云振[21]
天津1:杨连第
重庆1:邱少云
山西1:崔建国
辽宁1: 赵宝桐
黑龙江1:张永富
湖北1:张益仁
云南1:曹庆功
陕西1:杨育才
无考5:孙振录 秦家彬 曹家富 谭烦云
7统帅名单编辑中、美双方军队的统帅:[23]
抗美援朝纪念馆中方:彭德怀(1950.10.8——1954.9.11)
邓华(代.1952.12.20——1954.9.6)
邓华(1954.9.6——1954.10.30)
杨得志(1954.10.31——)
杨勇(1955.7——1958.10)
美方:麦克阿瑟(1950.6.27——1951.4.11)
李奇微(1951.4——1952.4.28)
克拉克(1952.5——1953.7.27)
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司令部)正、副司令员名单:
司令员:彭德怀、邓华、杨得志、杨勇
副司令员:洪学智、韩先楚、陈赓、宋时轮
政治委员:彭德怀、邓华、王平
政治部主任:杜平、李志民、甘泗琪 梁必业
参谋长:解方、李达
后勤司令部司令员:洪学智(兼)
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张明远、吴先恩
空军司令部司令员:刘震、聂凤智
空军司令部副司令员:常乾坤、段苏权、成钧
炮兵指挥所司令员:万毅、高存信、匡裕民
炮兵指挥所副司令员:成钧(兼)
铁道司令员:贺晋年、刘居英
铁道副司令员:李寿轩、叶林
13兵团司令员:邓华
13兵团副司令员:洪学智、韩先楚
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王建安
9兵团副司令员:陶勇、王必成
3兵团司令员:陈赓、许世友
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曾绍山
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韩先楚、黄永胜
19兵团副司令员:葛晏春、郑维山、曾思玉
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杨勇
20兵团副司令员:王平
23兵团司令员:董其武
23兵团副司令员:边章伍、姚喆
8烈士英灵回归祖国编辑烈士遗骸登机回国
根据中韩双方达成的共识,对在韩国发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每年清明节前协商交接。2014年3月28日,中韩双方曾举行了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首次交接仪式。(2015年)3月20日,双方在韩国仁川机场再次对2014年发掘确认的志愿军烈士遗骸进行交接。
交接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工作得到了中韩两国领导人的关心和支持。双方相关部门遵循人道主义原则,通过务实友好的协商合作,共同实施了烈士遗骸装殓入棺等活动,(2015年3月)20日正式实施交接标志着双方合作机制更为成熟。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率中方交接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代表团出席交接仪式。仪式结束后,中韩双方现场向媒体发布消息。窦玉沛表示,两国本着坦诚友好、务实合作的精神,共同推进实施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这是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的重要体现。中方感谢韩方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合作与努力,感谢韩方媒体、公众对遗骸交接所表达的友好与善意。为妥善安葬迁回的志愿军烈士遗骸,中方于2014年修建了新的安葬纪念设施,今后从韩国迁回的烈士遗骸将归葬在一起。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烈士褒扬工作,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多种措施,弘扬烈士精神,褒扬烈士,告慰英灵。
中韩双方代表在交接仪式现场签署了交接书,确认交接68位志愿军烈士的遗骸以及相关遗物。随后,中国驻韩国大使邱国洪为烈士遗骸覆盖国旗,中方全体举行了简短悼念仪式,中方礼兵护送烈士遗骸登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接运专机。烈士英灵将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24] 英灵回归烈士遗骸安葬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2015年)3月21日,68具移交中方的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25]
安葬仪式9文学作品编辑《朝鲜战争》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年8月出版。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年7月出版。
《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若干问题研究》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军事科学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
《第一次较量——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回顾与反思》徐焰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年9月出版。
《朝鲜战争内幕》 [美]I-F-斯通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出版。
《朝鲜战场1000天》吴信泉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出版。
《三十八军在朝鲜》江拥辉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板门店谈判》柴成文、赵勇田著,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8月出版
《为了和平》杨得志著,长征出版社1987年出版。
《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报告》(1953年9月12日)彭德怀,收入《彭德怀军事文选》。
《抗美援朝开始后财经工作的方针》(一九五O年十一月十五日、二十七日)陈云,收入《陈云文集》。
《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国进行时事宣传的指示》(一九五○年十月二十六日) ,中央档案馆原件存档。
《关于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的声明》(一九五○年六月二十八日),周恩来,收入《周恩来外交文选》。
《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1950年10月8日) 毛泽东,收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节选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关于派遣志愿军入朝作战问题给金日成的电报》(1950年10月8日) 毛泽东,收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
《关于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方针和部署给周恩来的电报》(1950年10月14日)毛泽东,收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抗美援朝的胜利和意义》(1953年9月12日)毛泽东, 收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中国人民志愿军八年来抗美援朝工作报告》(1958年10月30日)杨勇,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政协常委会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扩大的联席会议听取志愿军司令员杨勇做全面总结。[4]
魏巍长篇小说《东方》。
魏巍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
和谷岩长篇小说《三八线上的凯歌》
巴金小说《团圆》。
王树增长篇纪实文学《朝鲜战争》。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4课课本《再见了,亲人》
冀教版语文六年级第21课课本《再见了,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