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5|回复: 0

(杂技)广东龙川杂技团仅剩演员数人 几元一张票也少人捧场

发表于 2015-5-2 15:54: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140526112801575.jpg
作为广东省唯一的县级杂技团,因市场萎缩逐渐凋敝,去年办理了事业单位注销手续

"那时候一年365天得演300多场,从早上六七点开始演到晚上,经常要加场。"回想起龙川县杂技团当年的辉煌,何钦林自豪地笑了起来,很快又陷入沉默。今年51岁的何钦林是龙川县杂技团团长,也可能是最后一任团长。"12名学员就剩下1个了。剩下的八九名演员多数成了家,男的另外找了活贴补家用,女的在家带孩子,基本没人来练习了。"

    龙川县杂技团,成立于1956年,是广东省唯一的县级杂技团。半个多世纪以来,该团足迹踏遍大江南北,经常在国内,特别是在中南五省范围内巡回演出,先后获得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杂技发展创新奖等奖项。龙川杂技团还曾走出国门,多次赴香港、日本、美国、新加坡、毛里求斯、马来西亚和巴拿马等地区和国家演出,以精湛的技艺赢得广泛好评,被誉为"南粤艺坛一奇葩"

    .然而伴随着市场变化,曾经辉煌闪耀的龙川县杂技团面临重重困难。2013年,杂技团办理了事业单位注销手续。5月21日,龙川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王洪涛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目前正在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载体的杂技团改制重组,龙川县杂技团将与其他文艺团体合并,组建成"龙川县杂技木偶山歌艺术团".
  ● 现状

   12名学员仅余一人
  "你别来找我了,人都没了,团都没了。"当南方农村报记者找到何钦林时,这位1975年便入团成为学员的老团员情绪颇为激动,话语中带着一丝悲怆,"我没什么可说的。"演员出路成问题何钦林告诉记者,杂技团培养的少年学员原本有12名,现在只剩下1名,"仅剩那个也不怎么来了,一个人来练习也不可能".团里的成年演员目前共有八九名,基本都另谋出路了,"男演员成家之后要养家,一个月只有千把块钱收入,过不下去;女的嫁人生子之后,就留在家里做事了。"何钦林认为,待遇低是成年演员待不下去的主要原因,没有出路则是年轻学员待不下去的原因。
  龙川县杂技团原属于事业编制,根据之前的政策,不再适合做高危惊险动作的老演员可以安排到书店、图书馆等文化单位工作,后来政策取消了,杂技团演员的出路成了大问题。
  "杂技动作比较危险,有时候出现意外,一辈子都麻烦。"何钦林说着便露出右肩,他46岁时因为演出设备倒地,胳膊被砸断,至今下雨阴天还会隐隐作痛,不能使力干活。
  何钦林自嘲,这几年团里已经不再走人了,因为人都已经走光了,现在留下的都是龙川本地人。"2001年走的人最多,一位副团长带着几位演员走了,只剩下两名男演员。没多久,剩下的两位也提出要走。最后全团只剩下一男八女,共9名演员。"出走的都是团里的精英,何钦林很可惜,但他也能理解他们的难处,"他们多是一家之主,养家压力很大".招新学员很难龙川杂技团全盛时期曾有80余名演员。"你是不知道啊,团里辉煌的时候一年能演出300多场,到一个地方从早演到晚,还经常要求加场,一个节目接一个,掌声就停不下来,演完了累得躺下就能睡着。"何钦林说起当年的辉煌和荣耀,眼睛泛红,不时偷偷扭头擦眼睛。
  1975年,何钦林还是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一天,两名陌生人走进教室,在老师的协助下,挨个检查孩子们的胳膊、膝盖、脚和手。过了没多久,何钦林便收到了一个信封——他被龙川县杂技团录取了。那时候能从农村到县城来,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特别是对于家里孩子较多的农村家庭,去杂技团能减轻家庭负担。
  "一般选学员都要求在10岁以内,只要手脚形状正常,就可以,关键是后天苦练。"入团后的何钦林很快成了台柱子、主力演员。
  而如今,招新学员很难。何钦林说,现在农村孩子少了,家长不舍得孩子吃苦受罪练习,也担心孩子的出路问题。虽然孩子入团后会有文化课,但何钦林坦言,那些都是皮毛。近年只有在2007年,杂技团花大力气招了一批新学员,而如今这批年轻学员,只剩下1人。
  "现在团里演员加灯光、后勤共十多个人,我有时候召集他们开会主要就是布置下防火、计生这些事。"何钦林这个老团长觉得,如今杂技团已经垮了,"每次叫他们来开会,我都开玩笑,'我喊你们开一次会就少一次了,都得来'."
  ● 困境
       几元一张票也少人捧场
  "2012年时应巴拿马国广东联谊总会邀请,杂技团去演出了3场,观众场场爆满。"何钦林介绍,除了这次演出,近年很少有团体出演,"零星会有演出,但只需三四名团员表演单一节目。"何钦林回忆,龙川杂技团最辉煌的时候应该是在1990年代,"1990年开始,龙川杂技团连续五年受邀赴日演出,曾经有一年大半时间在日本演出".当时杂技团和日本柿招马戏团合作,在促进中日人民友谊的背景下,应邀前往演出,而且演出极受欢迎。杂技团还曾受邀前往香港、美国、新加坡、毛里求斯、马来西亚和巴拿马等地区和国家演出。
  龙川杂技团曾被誉为"南粤艺坛一奇葩",龙川县更是因此被誉为"杂技之乡".然而,经历了58年风风雨雨的龙川杂技团,在获得国际美誉、经历辉煌之后,隐患暗生,如何应对市场化及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杂技团很茫然。
  2005年,龙川杂技团首次接受市场检验,前往东莞虎门镇演出。5元一张票,只卖出100多张,降到2元一张,仍无法吸引更多观众捧场。"杂技练习很苦,但是更苦的是,你苦练了,没人愿意看演出,白练。"何钦林说,"以前县里组织我们去农村表演,十几里外的村民都会跑来看节目,甚至隔壁镇都会来人,现在不可能了。"为了改变这种经营困境,杂技团开始闯市场,找门路,"公园设台子搞活动,乡贤老板逢年过节要我们去村里表演,企业邀请我们在厂里慰问职工演出,我们都去。他们不邀请,我们挨个去问,去拜访。"何钦林四处找老板、找企业,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杂技团仍难获得较高利润,以达到提高演员待遇的要求。
  老演员觉得待遇低,不愿意下力气去创新,这种心理又影响了新演员,"反正每个月就拿千把块钱,干或不干都一样".何钦林认为,这种心理在团里恶性循环,在一定程度上砸了"龙川杂技"的招牌。杂技节目形式单一,没有创新,很难吸引群众的兴趣。
  ● 出路
      杂技木偶山歌三团合并

     王洪涛介绍,2011年已开始研究龙川县杂技团的改制重组问题。杂技团改制是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任务必须于2012年8月之前完成。根据相关方案,到2012年6月30日,龙川县杂技团需改制为龙川县杂技演艺有限公司。
  然而,改革面临重重困难,首先是人员难安置,不同年龄的演员分流安置比较棘手;其次是转制后,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市场化运作的杂技团面临生存难题;改制后杂技团的债务问题一时也难解决,仅职工社保欠款就达数十万元。
  龙川杂技团在2013年办理了事业单位注销手续,而体制改革的相关配套措施进展缓慢。
  5月21日,王洪涛告诉记者,龙川县作为"杂技之乡",对于龙川杂技团的走向和未来非常慎重。本着弘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龙川文化软实力的初衷,龙川县将整合龙川县杂技团、山歌团、木偶团等资源,组建"龙川县杂技木偶山歌艺术团",初定于今年6月或7月挂牌。
  王洪涛介绍,龙川县决定拨出专款,一次性解决杂技团、山歌剧团的社保欠费问题,同时每年追加80万元拨款,使艺术团每年能获得146.5万元的财政经费支持。
  王洪涛认为:"取消杂技团,并不是舍弃龙川杂技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多团合并,能更好地保护和弘扬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南方农村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