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71|回复: 8

[打工交流] 基层女公务员,果真这么惨?

发表于 2015-5-4 08:50: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3.jpg

整个镇政府养着30多个人,就我年纪最小,成天被他们当奴隶使唤。早上起得最早,烧开水,打扫各个办公室的卫生,然后接听电话,通知会议,复印材料,做会议记录,管理公共财产等等。晚上睡得最迟,要去完成领导布置的新闻稿和总结类的文章。你说,在这样的地方,有什么前途?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明白。(5月3日《华西都市报》)

说这番话的,是一个名叫“隽儿”的基层女公务员。“隽儿”从小的理想是当老师和医生,在“隽儿”眼里,这是两个真正关乎民生国本的职业。结果,大学毕业那年“隽儿”考上公务员,然后就来到了一个鸟不下蛋的地方,“在镇政府当科员。”因为,“之前并不知道乡镇机关的含义,报考的时候也根本没多想。”

很显然,这位“隽儿”对当初考公务员的选择很后悔。她现在的唯一理想就是“逃离乡下,定居城市”。我很怀疑,媒体报道的这位“隽儿”是否真有其人。因为,这篇题为《基层女公务员:月薪不到1500元成天被当奴隶使》的报道中有不少破绽。

比如,这位“隽儿”说,“镇政府这群人懒得很,把所有事都交给我做”,“镇政府养着30多个人,就我年纪最小,成天被他们当奴隶使唤”。“隽儿”这话的口气,好像一个镇政府就她“隽儿”一个人在干事,所有的人都可以指挥她。如果“隽儿”的话属实,这个乡镇的其它男女公务员,岂不都是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只要再来一个比她年纪小的,她这个“小媳妇”是不是也可以熬成气指颐使的“公婆”?

再比如,这位“隽儿”说农村的问题太多了。“比如说老人吧,太悲惨了,经常有老人死在家中尸体发臭,还没有人去管。中国的农村永远都这么可怜,永远都比城市穷,而且差距是越来越大。”这哪里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简直就是人间炼狱嘛。

笔者不是公务员,关于公务员群体的印象,基本来自媒体报道以及平时和公务员的一些工作接触。印象之中,公务员群体工作体面,收入稳定,手握公权,是一个很不错的职业。以前媒体也是这么宣传的。正因为如此,每年公务员考试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几十人甚至几百人考一个职位似乎成了家常便饭。公务员考试很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然而,十八大之后,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媒体关于公务员群体的报道出现了一些很微妙的变化。变化之一是有些人通过媒体叫嚷“为官不易”;变化之二是一些媒体炒作所谓的公务员“辞职潮”。总之,就是现在的公务员很不好当了。

无论是公务员“为官不易”,还是所谓的公务员“辞职潮”都是一些媒体不怀好意的炒作。媒体通过“隽儿”的口述,将基层女公务员描写成一个活脱脱的“奴隶”,也把新农村描写成人间炼狱,暴露出一些无良媒体居心叵测。

媒体应当给公众一个公务员群体客观公正的生存状态。少数媒体戴着有色眼镜,拿着放大镜,寻找极端事例甚至虚构故事“立论”,这样的报道怎么可能客观公正?只能一叶障目,甚至妖言惑众。这不仅有违新闻职业伦理,也与当下反腐败斗争格格不入。(张卫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08:51:56 | 查看全部
公务员吐槽被当奴隶使唤   戳痛官场哪些病灶

    曾以一篇《博士春节返乡记》引起举国关注的王磊光博士,与一名乡镇公务员隽儿做了一番对话。在两人的谈话中,这位女公务员主要吐槽两点,一是工资低,月薪不到1500元;二是在基层乡镇工作整天被别人使唤,很多人就是寄生虫,在这里让人觉得恶心,因此自己一定要考到城市里去。(人民日报5月3日)


    提起公务员,很多人都会说“体面、稳定”,甚至脑满肠肥油光满面的贪官,而乡镇公务员究竟什么样?也是像人人羡慕的“工资基本不用,喝茶上网聊天”吗?“月薪还不到1500,成天被人奴隶般使唤……”一位在乡镇女公务员的吐槽,不仅颠覆了我们以往的印象,更让我们看到了基层官场生态,戳痛了官场的一些病灶。


    女公务员隽儿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究竟是什么样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让她纯洁的心灵蒙上了沙尘,让她的日子充满了挣扎,非要考到大城市去呢?一是在这里很多人都是寄生虫。整个镇政府养着30多个人,平均年龄45岁以上,什么事也不做,总在倚老卖老,成天就在那里喝喝茶,上上网,翻翻报纸,或者干脆不来,或每天来政府溜达一圈就走了。欺负年轻人,来了像她这样的年轻人就会被像奴隶般使用。


    二是在这里公务员的工作给人一种虚假的幸福感。每个月的工资不到1500,还要扣除餐费、报刊费,以及上面按定价摊派下来的各种书籍的费用,去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单位只给报销培训费,连餐费和路费都得自己掏,工资发放不正常等。三是镇政府腐败惊人,克扣扶贫款、瓜分各种国家补贴,一些人利用权力逮到机会自肥……


     基层乡镇见不得光的疮疤可以说磨灭了隽儿曾经的理想,以至于她说“这是个恶心的地方”。在这里,工资低还是其次,主要是让年青人看不到上升的希望,干好干坏一个样,提拔升迁看的不是干的好坏,而是谁有没有背景。因此在基层乡镇谁手里有点权力便使用到极致,吃拿卡要是常事,比如管计生的就是肥差。而且乡镇干部不是从基层提拔,仅有的职位大都是县里指派,很多人干一辈子也捞不到一官半职,因此这些人就养成了寄生虫,得过且过混日子。


    从这位女公务员的吐槽中,我们不仅没有看到一位年轻公务员在基层的朝气、理想、使命感和责任感,相反我们看到的是暮气、懒政、渎职、和腐败。年轻人是社会的中坚人群,更是一个社会的未来,大学生考进公务员队伍,担当改革先锋的角色,尤其是在基层让他们能留下来,就不能堵死上升通道,要让他们彰显存在感,看到未来和希望,要让他们用朝气战胜暮气,用活力冲破阻力,用行动撼动惰性,如此才能逐渐改变基层官场的生态。(直隶巴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08:58:05 | 查看全部

一个乡镇公务员的自白:我一定要考到城市里去

  曾以一篇《博士春节返乡记》引起举国关注的王磊光博士,与一名乡镇公务员隽儿做了一番对话。这篇文字,或许会让你对乡镇公务员这个群体有更深的理解。我们很好奇:你那里的基层公务员是怎么样的?或者,你自己就是在浙江的乡镇当公务员,有没有想要逃离?谈谈你的感受吧,不要藏着掖着!

  九年前,我认识了隽儿。那时她正在重点高中读书,不是十分刻苦,但在班上总能保持中等偏上的成绩。在大人面前,她话不多,有几分羞涩。她有着敏锐的感受力,热爱写作,文字优美。与她接触,你便会感觉到,她是一个多么热爱生活的女孩。

  隽儿出生在一个山区县城,父母都有体面的工作,家庭条件优越。“比起农村孩子,我很幸运,但是比起我的那些大学同学,他们很多是生长在大城市,就要差很远了。”当我再次见到她时,她这样说起了自己的家庭。“我爸是干公安的,高考报志愿时,他把我填报的师范院校改了过来,要我报公安院校。——其实,我从小的理想就是当老师,因为我喜欢跟孩子打交道。我觉得吧,老师,还有医生,是两个特殊职业,是真正关乎民生国本的。结果呢,大学毕业那年,我报考公务员,还真考上了,然后就来到了这个鸟不下蛋的地方,在镇政府当科员。规定总是跟年轻人过不去,要求应届毕业生在基层必须待满两年。”

  “看来,你对自己的现状不是很满意?那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考公务员?”

  “等到大学要毕业时,就业非常难,我们那个学校大部分人都在考公务员。家里人对我督促得很紧,就这样,我考上了。我当时的理想是,考到我男朋友的城市,当公务员;跟他结婚,组建自己的家庭。我男朋友有大学文凭,但其实不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因为是退伍军人,考公务员比我容易,他考取了他所在城市的政法干警,不能离开当地,结婚的房子也在那里。结果,我考到了这里。

  而且,我之前并不知道乡镇机关的含义,报考的时候也根本没多想。当时就想着,只要是个公务员,总不会差的。要不然,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把当公务员作为最高理想?甚至我还觉得,乡下有好山好水好风光。

  来到这里,才知道什么叫农村。整个镇政府养着30多个人,就我年纪最小,成天被他们当奴隶使唤。早上起得最早,烧开水,打扫各个办公室的卫生,然后接听电话,通知会议,复印材料,做会议记录,管理公共财产等等。晚上睡得最迟,要去完成领导布置的新闻稿和总结类的文章,全是歌功颂德,其实哪儿来那么多丰功伟绩啊!全是官样文章,——我现在真是讨厌写东西啊!其他人,平均年龄45岁以上,什么事也不做,总在倚老卖老,成天就在那里喝喝茶,上上网,翻翻报纸,或者干脆不来。很多人就是寄生虫。比如这里有一个40多岁的女的,他爸以前是个小干部,她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先是在政府打杂,后来却转成了公务员,每天来政府溜达一圈就走了。大家的工资也不高,但大多数人有车,成天开车上班,还动不动出去旅游,也不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你说,在这样的地方,有什么前途?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明白。”

  “关于你在乡下的见闻和感受,能展开谈一谈吗?”

  “农村的问题太多了,不知从何说起。比如说老人吧,太悲惨了,经常有老人死在家中尸体发臭,还没有人去管。中国的农村永远都这么可怜,永远都比城市穷,而且差距是越来越大。镇除了利益还只有利益。比如说吧,国家给这个镇拨了十万扶贫款,结果到村里只有七万,镇政府拿走了三万,莫名其妙地拿走了三万,还有,你根本搞不懂他们是怎么样将非法收入转为合法收入的。只要上面有钱拨给农民,就会被盘走一笔。上次镇政府以某村要修补一个水库的名义申请钱,上面拨了好几十万,实际上,那个水库根本没有修补,国家的钱就这样被瓜分了。上面来的各种款项,层层克扣,真正贫困的很少能享受到补助。镇长书记一年的正常收入可能就在四万多,但事实上,他们的收入大得很。(注:资金被“雁过拔毛”的现象的确比较普遍,根据此前新华社对危房改造资金的报道,克扣资金的有村干部,也有乡镇干部。)

  还有,我去年负责了一个雨露计划,就是专门帮助贫困大学生的计划,镇政府这群人懒得很,把所有事都交给我做。镇政府不是有好些人的子女正读大学吗?于是乎,他们都给自己的子女申请了,而许多真正需要照顾的,得不到照顾。”

  “面对这一切,你愤怒吗?”我问。

  “我愤怒他们什么事都交给我做,自己什么也不干!就知道欺负年轻人,总喊着什么年轻人就应该多吃苦。年轻人吃苦是可以的,但就该这么被你们糟践是吧?你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自己的懒惰和渎职找借口!我敢说,这里的人,出了镇政府,去社会上就是废物。有些普通科员不是嫌工资低,跑出去打工吗?没出一个月,就回来了。为什么?在政府呆久了,根本适应不了外面的苦日子!”隽儿越说越激动了,“好几次,我都想着辞职不干了,但想到外面的工作也不好找,还是硬着头皮留了下来。也曾想着去考编制当老师,但是,也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只见过纷纷放弃教师职业去考公务员的,没见过公务员辞职去当老师的。我们的工作毕竟比做老师轻松多了。在这里,你想来就来,想不做事就可以不做事,在外面,一天八个小时,还要加班,他们这群寄生虫怎么受得了!我上周就请了一个星期的假,不会扣工资,理由是我病了,事实上,是我失恋了。我的男友,现在应该称呼前男友了,为了工作的升迁,背着我去找了一个比他年纪还大的女人,那个女人的父亲是领导。你看,一个很好的人,很快就变成了这个样子,社会真是个大染缸啊!

  “你问我贪污腐败愤怒吗?愤怒有什么用!我能改变什么?你愤怒有个毛线用!我们跟社会过不去,社会就会跟我们过不去。我受不了这种环境你晓得吧?我都看透了,我学不来厚黑学,只能洁身自好,在这里卑微地生存,装作什么也没有看见。”

  我只得无奈地苦笑,问起她今后的打算。

  “我一定要考走,就算为了下一代,也不能留在这个大山坳里。好些人给我介绍男朋友,我都拒绝了。这是个恶心的地方,我一定要考到城市里去,至少是个地级市。”隽儿非常坚定地说,“你不知道,这里人的素质要多低有多低,简直就是野蛮。昨天早上,我在小饭馆里点了一碗面,结果一个大男人进来,直接端走了我的面,说是他饿了,先吃。我已经是第二次碰到这种情况。还有一次乘车,天很冷,窗边的男人竟然把窗户整个打开,我身边的女人实在受不了,就去把窗户关上了,结果那男人破口大骂,还要打那女人,连我也要打。你想吧,长久地呆在这样的鬼地方,我真的会发疯的。

  像我这个年龄的女孩子,都是经常出入于商场,经常外出旅游,而我呢,每个月的工资不到1500,还要扣除餐费、报刊费,以及上面按定价摊派下来的各种书籍的费用。去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单位只给报销培训费,连餐费和路费都得自己掏。每年从十一月份开始,单位就停发工资,快到过大年时,一连发几个月的工资,一直发到二月份,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大笔年终奖呢!对于我们这些无职无权的人,公务员的工作就是给人一种虚假的幸福感!你看我弟弟,今年刚大学毕业,进了个大公司,年薪就有十几万!”

  隽儿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但乡下行政生活的百孔千疮已让她纯洁的心灵蒙上了沙尘,乡下的环境让她的日子充满了挣扎。或许,我们都很困惑,到底是隽儿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生活,还是社会生活本就如此?如果我们说,生活原本不是这样的,那么它是什么时候才变成这样的呢?

  “逃离乡下,定居城市”已经成为隽儿当下唯一的的理想。我想,凭借她的聪明,在不久的将来,她一定会实现这个理想的。但是,对于那些无数的农村青年,他们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没有富裕的家庭作为后盾,更没有一份体制内的工作让他们得以安定,而家乡又养不活他们,他们又能向何处逃离呢?

  谈话结束的时候,隽儿问我:“你当作家,写的这些能引起上面的重视不?”我讪讪地说,恐怕不能。“那你还当作家搞啥子?你只能写,不能改变,有啥子用?别人也就看看,好点儿的会在心里泛起点涟漪,过后该怎样还不是怎样!”

  隽儿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早已增添了几分泼辣劲,以致于我再也不能将她与当年那个清秀而羞涩,且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女孩联系起来了。

来源:半月谈、决策杂志 作者:王磊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4 09:22:48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4 09:23:49 | 查看全部
基层员工也好,科员也好,基础公务员也好,工资低,工作辛苦是家常便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4 09:24:28 | 查看全部
哪里都一样,后来的你不努力怎么被人认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4 10:13:37 | 查看全部
感觉有被放大的成分在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4 10:13:42 | 查看全部
问好云飞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4 14:49:48 | 查看全部
真假难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