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贵州晴隆县新桥煤矿6月17日发生透水事故,在16名井下被困矿工中,有3人被困25天、约604小时后奇迹生还,于7月12日安全升井。
这3名死里逃生的矿工是坚强矿工、奇迹矿工,也是幸运矿工。他们的生命力是如此顽强。在深深的矿井下,靠着地表渗透之水,靠木桩上残存的树皮,靠难以吞咽的煤炭,靠一盏矿灯的微弱亮光,靠互相安慰和鼓励,活了一天又一天……他们的名字是王圈杰、王矿伟和赵卫星,原来都是河南省汝阳县的农民,一家老小主要靠他们养活。
3名幸存者安全升井之后,据参加救治的医生说,由于长时间的饥饿,其皮下脂肪已消耗殆尽。医生还说,靠水生存一般最多能维持3至7天,而他们居然达到25天!他们能生存下来,而且远远超过人体正常的生理和心理极限,创造了生命奇迹。
可以想象,他们在矿井的25个日日夜夜,真是暗无天日,吉凶难测,不堪回首。倘若没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们熬不到重见天日的一天。说到人的生命力,有人说很顽强,也有人说很脆弱,是顽强还是脆弱,取决于人的生理和心理两种素质。这3名矿工之所以能够坚持活下来,除了有良好的生理素质包括有排险经验、自救技能之外,心理素质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所谓心理素质,同我们常说的精神状态、意志品质等属于同一范畴。由此使人想到,在赞叹矿工顽强生命力的时候,更要赞叹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赞叹他们可贵的人生观。他们对生命如此渴望、如此珍惜,对生命又是如此负责、如此尊重。关于他们在井下25天的心理活动,虽说没见详细报道,但笔者相信,他们会有对死的极度恐惧和对生的强烈希望,他们会想到自己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女,会想到今后的生活,想到自己的责任,也会想到外边正在全力救援,一定要争取活着出去。只有积极地想到这些,生的希望才能战胜死的恐惧,生命力才会具有蓬勃生机,才有动力、希望和智慧。反之,如果他们的“心防”崩溃了,精神垮了,就不会有对生命的珍惜和负责,也不可能熬到重见天日的那一天。
从3名矿工的生还,谈到人的心理素质,谈到人的精神和意志,这并非要宣扬什么唯心论,更不是说精神万能,而是强调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要拼一拼、搏一搏,要争一口气的。人生在世,面对坎坷命运,特别是在生死关头,对生命应该高度负责。要知道,一个人的生命并非完全属于自己,它关系着诸多亲人,也影响着整个社会。
不幸的是,并非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有人对自己的生命抱着极不珍惜、极不负责的态度,犹如破罐子破摔,又如梦如烟虚幻飘渺,一个突出的表现是自杀。为什么要自杀?或为生计,或为前程,或为婚恋,或为病痛,甚至为鸡毛蒜皮一件事,为蜚短流长一句话,或跳楼,或服毒,或上吊,就那么断然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悲剧往往还发生在很不该发生的地方,比如城市街头,比如大学校园。令人痛惜的是,花样年华,似锦前程,烟飞烟灭。他们自己走得很“痛快”,很“潇洒”,但给亲人留下的是无尽伤痛,给社会添的是斑驳伤痕。
也许有人会说,不能从矿工顽强的生命力扯到人们的自杀,这是两个概念、两种境界。在他们看来,矿工是“劳力者”,身强体健,信奉生命;而有些人自杀,则是“劳心者”的“不成功,便成仁” 。这是对人性的误读,对生命的亵渎,是狭隘和偏激。无论是“井下的”矿工或是“座上的”名流,生命同样宝贵,同样值得尊重,并无贵贱之分、高低之别。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这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句。品味名句,面对人生,特别是想想那3名坚强的矿工,笔者想问一句:朋友,我们具有在矿井坚持25天的顽强生命力吗?有那种意志、那种精神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