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几天,山东能源淄博矿业集团公司葛亭煤矿18名机关人员在矿区里出了名。他们因提前7天,完成矿上安排的清捞水仓生产任务,而获得了矿机关“十八罗汉”的美誉。
葛亭煤矿是座资源枯竭型煤矿。该矿是淄矿集团在济(宁)北矿区建设的第三对矿井,现有员工近2000人,是集团济北矿区最小的矿井,核定年生产能力仅120万吨。由于城市“工业建设”和经过十多年的开采,矿井可采储量锐减。
自2014年以来,该矿着力转型发展,抽出一部分职工走出矿门,发展煤矿服务业增加收益。2015年4月,该矿抽出350余人在外创收,造成矿内用工紧张。该矿安排将-500水仓的清捞工作交由矿机关完成。为此,他们专门从机关各科室抽调了18名人员组成水仓清捞队,排定了清捞工期和日工作量,将完成情况纳入工资绩效考核。
王玉伟就是这18人中的一员。今年50多岁的他是该矿安监处副处长,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是他还是踊跃报了名。“我在井下干了三十多年,经验比年轻人多,对井下的情况也熟悉。现在企业这么困难,大家都希望给矿上多尽一份力。”王玉伟谈起报名的初衷。
该矿-500内水仓总长度约220米,由于长时间积淀,水仓里沉积了厚厚的煤泥,踩在上面几乎能将整个靴子淹没。清捞时需要站在煤泥里,一锨一锨的往矿车里装,装一车煤泥要反复弯腰数百次。一个班下来,队员们手上都磨起了泡,腰酸腿痛,胳膊也抬不起来。工作虽然辛苦,但现场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队员崔宾在一次移动抽水泵时,靴子里灌进了水。他把靴子里的水倒出来,用井下擦拭设备的旧纱布包在脚上代替被浸湿的袜子。同组队员照顾王玉伟年龄大,让他在外面巷道干些推换矿车的“轻快活”,但老王说什么也不愿意,坚持和大家一起在泥浆里“奋战”。在他的带动下,大家都主动给自己的工作加码。“矿上规定每人每班的工作量是清捞6车,我们按照至少7车的标准来完成。”担任水仓清捞队中班组组长的赵曙光告诉笔者。清捞水仓的几天时间里,队员每班都提前半小时赶到现场,没有一起迟到和早退现象。
通过几天的劳动,大家深切体会到井下职工的艰辛,更加珍惜自己的岗位。财经部会计员杜岸洗是第一次参加井下劳动。劳动间隙,他拿出自己带的3个火烧,一口气吃完两个。他说第一次感觉火烧竟然这么美味。由于距下班时间还早,意犹未尽的他拿着第三个火烧看了又看,咬了一口后又赶紧装入塑料袋里。“与一线职工相比,我们平时的辛苦真的不算什么。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工作,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杜岸洗说。
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原定的竣工工程提前了一周时间完成。负责为机关清捞队检修抽水泵的通防队副队长王学柱感慨地说:“没想到这些机关干部干起活来比我们工人还下劲,堪称机关里的‘十八罗汉’,渡危求进实实在在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弋永杰 高山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