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11|回复: 2

不要只在青年节才“致青春”

发表于 2015-5-6 08:36: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不要只在青年节才“致青春”
陈璇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5月06日   09 版)
    青春,在五四青年节这天,备受各种致敬、怀念和鼓劲之后,又要回归日常了。

    作为青年,你和我的日常大概是相似的,大部分是琐碎、忙忙叨叨甚至是平淡无奇。我们必须忙着眼下的工作,盼着事业有成、升职加薪,否则养不好自己,也比不过“别人家的孩子”;我们也必须忙着恋爱和结婚,以免成为七大姑八大姨不乐见的剩男或剩女。

    一个带有标志性、仪式感的节日,让青春在庸常之外,收获掌声和敬意,是应该的。一年又过去,回望一代代人的青春,正如一位著名媒体人所说,每个时代的青春都不容易,都值得尊敬。而青春又是身负责任的,无论是对个人、家庭还是民族与国家。它需要在这一天,打打气、充充电,以满格的斗志,继续上路。

    青年节过去,青春不会散场,青年仍然在各自的人生角落里,跟青春作伴、较劲儿或者共同成长。有的灿烂,有的号称很“残酷”。

    无论是一段段人生,还是由无数人生汇聚的时代,不仅仅需要在青年节这一天里,让青春被赞誉、期待甚至热情赞歌包围。青春更需要的是,在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中,从轰隆隆前进的时代里,汲取不竭的动力,铸就一个个鲜活的凡人梦想。

    青年节这天,一本重要理论杂志上发表了文章——《当代中国青年诉求的变迁》,作者是社会学者廉思。这位青年学者在文中说,“纵观中国数千年历史,从来没有哪一代人像当代中国青年一样,成长在如此复杂多变的社会思潮之中”。

    在作出这个宏观的判断之前,廉思曾经微观地研究过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白领,也曾经描绘过青年“蚁族”和高校青年教师的青春轨迹。

    在平常的日子里,生活琐事取代了宏大叙事,而所谓“复杂多变的社会思潮”,可能以某种具体的模样,呈现在青年的诉求里。

    他们关心风花和雪月,也关心粮食和蔬菜,追求着“小而确”的世俗幸福。在廉思曾经参与的2014年北京市企业青年调研中,青年最关注的是“房产税加快立法”“医疗体系改革”“单独二孩政策”等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

    而另一个群体——高校青年教师,在廉思的研究视野里,他们携同青春,在关乎晋升制度、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等具体而微的细节里,寻找价值和意义。

    就在青春被讴歌的五月里,人们听一位名叫隽儿的乡镇公务员诉说了她的青春故事。工作还不到一年的她抱怨着,农村糟乱的环境和不理想的乡下行政生活,让自己的日子充满了挣扎。这个年轻姑娘变得有些愤怒起来,她想逃离农村。

    隽儿的经历和感受,不能代表所有农村青年和基层公务员的青春。但对她而言,这也是一种长在平常日子里的真实青春。

    而隽儿脚踩的农村土地上,还有无数的农村青年,未必有隽儿那样的现实条件——有一份体制内的工作让他们得以安定,而家乡又可能养不活他们。他们伴着沉默的青春,寻找着生存的出路。

    在属于青年的节日里,青春应该拥有宏大的礼赞。而在更多平常的日子里,青年渴望社会回应他们对生存和发展的理性诉求,那些不一定流光溢彩的、但足以照亮一段段青春的时代关切。

    并不是只有在青年节里,青春才如此值得珍惜和怀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4 20:50:56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
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0 16:54:21 | 查看全部
谢谢分享!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