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草原深处的骄子——额尔敦仓
在广袤无垠的北科尔沁草原上,有一位年仅26岁的普通牧民,他首创的“联合牧场”经营模式,不仅让自己走上了富裕之路,更重要的是彻底改变了当地牧民传统的经营观念,在当地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牧场合作经济模式。他就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绍根镇太本嘎查的青年牧民——额尔敦仓。
情系草原 苦练本领
2000年,高中毕业的额尔敦仓带着一片赤子情怀回到了美丽的绍根草原。那时太本嘎查的畜牧业生产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草畜矛盾日益突出,草场沙化退化严重,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看到这种情况,年仅20岁的额尔敦仓凭着一股好学上进的精神,购买了大量科学养畜、市场经济书籍,坚持边学习边实践,积极参加旗、镇两级举办的各类农牧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班,还专门向有关部门咨询牲畜改良、舍饲育肥、棚圈建设等问题。虔诚而又执着的求学态度使他很快便掌握了科学的养畜技术,成了当地牧民养畜的技术员,为科学养畜打下了坚实基础。
敢为人先 矢志发展
靠科技、谋发展、增效益、求质量,一直是额尔敦仓不变的追求。他常说:“我既然生在草原、长在草原、我就要植根于草原、让乡亲父老过上富足的日子”。
因为成了远近闻名的技术能手,在为广大牧民服务的过程中,额尔敦仓有了更多了解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的机会。在与广大牧户接触的过程中,他发现,一部分有经济实力的养殖户想扩大养殖规模,但是没有足够的草场;还有一部分贫困户、无畜户由于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对草场进行围封管护,不仅使草场资源白白的浪费,而且沙化退化严重,这时,他的心里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不能让养殖大户与有富余劳动力、有草场、牲畜少或无牲畜牧户联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呢?这样不但可以解决养殖大户的草畜矛盾,而且又能解决无畜户的草场利用和管护问题,还能整合劳动力资源,空出无畜户家里的劳动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加收入,是一举三得的好事啊”。恰好此时他的邻居乌力吉门德一家正面临着生产生活的困境,乌力吉门德家没有牲畜,没有必须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生活举步维艰。于是,他主动找到乌力吉门德,提出共同搞联合牧场试点建设,乌力吉门德也就成了他的第一个联合户。乌力吉门德把自己的450亩草牧场、50亩耕地以股份的形式参与联合牧场经营,参与利益分配,联合牧场实行集约化管理,对耕地进行统一耕种,乌力吉门德也可以在联合牧场作劳务,也可以发展二三产业,增加一份收入。目前,乌力吉门德家的年人均纯收入已由2000年的不足1000元增加到现在的3000元以上。2004年下半年,牧民阿拉坦宝力格看到联合牧场已经显现经济效益,自己家里经济条件又差,于是,把自己的牲畜、草场作为股份,参与联合牧场经营,从此,阿拉坦宝力格就成了他的第二个联合户。至此,他的联合牧场规模已达到4500亩,联合3户,有羊580只,其中罕山白绒山羊500只、优质大尾羊80只,有牛64头,永久性棚圈28间,500平方米,青贮窖8个,328立方米。同时为了发展舍饲圈养,他还专门购买了打草机、青贮机、粉碎机、农用四轮、三轮等10种农牧业机械设施,共17台(套),实现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集约化经营。他们的利益分配方式是,入股的牧户除了自己的草场、耕地、牲畜入股享受租赁收入外,他们每户都可以在联合牧场工作以形成利益共同体,年末根据每个牧民入股的草场数量、质量、牲畜数量、质量及牧民投工多少等情况核算收入。
除此之外,他还加大了草牧场建设和饲料地建设力度,投资1万余元开发了100亩青贮饲料地,既除低了生产成本,又实现了饲草料自给自足。
调整结构 打造品牌
在联合牧场建设过程中,他认识到,养畜要有高回报,就必须走科学养畜、建设养畜之路。于是,他从旗外引进优良肉奶兼用牛和优质绒山羊进行了畜群结构调整。2006年,他的联合牧场养殖业收入可以达到12万元,种植业收入2万元,能够比去年增长30个百分点。年末,他的联合牧场大小畜存栏可达到1500头(只),其中小畜存栏1000只。
额尔敦仓创办的新型牧场经济合作组织——联合牧场,打破了传统畜牧业发展的“瓶颈”。这一新生事物,正以旺盛的生命力,根植于草原,形成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赢的良好发展态势。目前,额尔敦仓的成功创举,已带动全镇发展联合牧场76处,联合314户,联合草牧场16万亩,牲畜17226头(只),每年可为全镇牧民增加收入200余万元,并且能够形成滚动发展。
联合牧场这一牧区经济发展全新经营模式的出现,引起了新华社等媒体的广泛关注,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被科技部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从此“联合牧场”也就有了一个的定位,即以基础设施好、经济雄厚、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具有一定经验技术的牧户为主体,本着自愿的原则,与那些草场少、牲畜少、经济条件差、没有生产经营能力的牧户联合在一起,制定章程,形成一种参与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机制。
勤劳为民 乐于奉献
生命如火,不燃烧就会熄灭。在额尔敦仓的心里,让广大牧民都富裕起来,是他人生的最高理想。拿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愿意把自己家的草牧场做为一个试验点,把创业的风险留给自己,把成功的果实拿出来大家共同分享。因此,在他的联合牧场试点成功以后,他在加快联合牧场发展的同时,不忘博爱于民而济众。为了将已经成功的牧区新型经营模式推广到广大牧民中去,他通过组织牧民到他的联合牧场参观学习,坚持入户走访、接洽咨询等形式,为牧民提供科技、信息、技术等服务。
在日常服务中,额尔敦仓总是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在入户走访、接洽咨询中,好多养殖户有问不完的问题,并且好多问题是带有普通性的,他还要不止一次的一遍遍解释。为了解决好这些疑问,他经常深入到牧民的联合牧场进行现场指导,得到了当地牧民的广泛赞誉,因此也被广大牧民亲切的称他为“活老师”。一项项扎实有力的举措,促进了联合牧场的良性发展,更赢得了牧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硕果压枝。2003年5月被团市委授予全市“五四优秀青年”光荣称号。2005年1月被团市委、市农牧业局授予2004年全市“十佳农村牧区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2006年4月,额尔敦仓被自治区团委授予全区“百万青年出草原行动”青年农牧民转移就业杰出带头人称号;2006年11月被评为第十一届“中国杰出青年农民”。
摘自:共青团内蒙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