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02|回复: 3

[五花八门] 古代科举考试相关制度(上)

发表于 2015-5-7 16:50:4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古代科举考试相关制度(上)

科举考试始于隋朝,不同朝代考试科目和制度有所不同,以明清两朝为例。科举功名包括秀才、举人、进士;状元、榜眼、探花属于进士,只是前三名而已。相对应的科举考试为县试,乡试、会试、殿试。殿试由皇帝主持,凡是参加殿试的考生都是进士,只是确定进士最后排名而已。严格讲,科举考试只包括乡试(秀才考举人)、会试(举人考进士);乡试和会试都有朝廷派主考官主持。最低的一级考试就是县试(考秀才),由地方主持,有可能朝廷会派官员监督。仅以乡试为例。

乡试在省城举办,全省的秀才有资格参加乡试,考取举人。朝廷委派正副主考官主持考试,一般主考官由皇帝钦点。省里的督抚大员不插手考试事务。地方大员做什么呢?当然他们不能闲着。地方上要提供考场、阅卷评卷的场所,保证考场安全等等后勤工作。巡抚等地方大员不能插手阅卷评卷、录取考生。考试的核心工作还是由主考官主持。

仅靠正副主考官两个人阅卷无法完成任务,必须有大量的同考官参与阅卷评卷,同考官也就是给试卷打分的“老师”。同考官是否由朝廷委派,估计不大可能。乡试一般三年举办一次,同一年,各省都要举行乡试,朝廷没有那么多人可以委派。估计,同考官可能由各地抽调。当然这些同考官受主考官领导。

每个省都有一名学政,全称提督学政,主管一省教育科举,简称学政。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实际上就是乡试的主考官。学政一般兼任礼部侍郎,品级很高,不受督抚的节制。学政不仅仅主持考试,还有一些其它权利。仅简单举例。《杨乃武和小白菜案》是清朝四大奇案之一。杨乃武有举人功名,他涉嫌杀人。地方官在对杨乃武判刑之前,必须废除他的举人功名。地方官没有这个权利,必须上报学政大人裁决。学政大人认为杨乃武确实犯罪了,就取消了他的举人功名。这和人大代表颇有相似之处。逮捕一名人大代表之前,必须征得相应人大常委会的同意。如果情况紧急怎么办?可以先拘留后逮捕。

清朝雍正年间,曾经发生过科举考试舞弊大案。雍正皇帝痛定思痛,决定增加巡抚的权限,起到监督作用。至于怎样监督,不得而知。反正是,如果省里出现了科举考试舞弊,巡抚也脱不了干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7 21:42:47 | 查看全部
责任连带,选拔优秀人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7 21:43:12 | 查看全部
问好自然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1 09:53:44 | 查看全部

回 1楼(胡云峰) 的帖子

科举制度是朝廷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