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家谱,是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而在重庆能源集团打通一矿掘进三队生产二班,却有一本记载了该班组二十年风雨历程的“家谱”。
一本记载二十年历程的班组“家谱”(标题)
刘小强
“1989年7月,班长胡发奎,副班长刘宜……。”7月21日,笔者在重庆能源集团打通一矿掘进三队生产二班,翻开那本泛黄的班组“家谱”时,望着那一页页翻过的岁月记忆,不由被那上面记载着班组二十年风雨历程的点点滴滴而震撼,该班班长王长江娓娓的给笔者道来“家谱”的由来。
二十年前的黑色记忆创生“家谱”
1989年7月12日,生产二班新任班长胡发奎,刚一上任,当天他所负责的班组就由于违章操作,导致一名员工牺牲。看着工亡员工家属凄惨的哭声,胡发奎心里难过极了。
胡发奎经历过太多的危险,谁都知道煤矿有瓦斯、水、粉尘、顶板、火五大灾害,胡发奎记得,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第一次打支柱,有工友叫他出来吃馒头,他脚跟刚离开,身后就轰隆一声,原来顶板垮塌了,好险,他差点没活埋。过后大家都说他“天星高”。说他天星高也好命大也好,那只是一个人的生死,如今,他是一个管着20多人的一班之长,安全生产都捏在他手里,责任重大呀。
于是,他和班组成员一起商量,决定建一本班组“家谱”,时间就从7月12日记载起, “家谱”内容包含员工简历、班组大事记、班组荣誉和处罚等。用这个特殊的“家谱”档案,时刻提醒员工珍惜班组这个团队的荣誉,共同来爱护这个家。
1990年,在“家谱”建立一年后,上面的大事记和荣誉栏目中记载着,班组无三违,获得矿安全质量优秀班组。
二十年后的辉煌成绩见证“家谱”
“在西南地区率先将综掘机成功运用到矿井掘进中;第一个创造了月综掘进尺366米、日进尺36米、年综掘进进尺3918米的重庆能源集团记录;安全生产周期二十年。”当时光翻过二十个春秋后,在这本“家谱”上,笔者清晰地看见了该班取得的辉煌战果。
老班长陶原清晰的记得,1996年9月,集团将第一台EBZ-90型掘进机开进该班组,由于这在南方煤矿尚属首次,没有任何经验可参照,能否成功,当时,该矿员工心里谁也没有底。“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该班员工就是从这样最原始的办法,在短短的一月时间将三台综掘机构造和性能掌握。试用当月,就取得了最高月进366米的好成绩,这个成绩可是爆破掘进的3倍呀。当年该矿综掘进尺就达到2730米,该班也被重庆市总工会和团市委授与“重庆市技能提升班组”和“重庆市青年文明号”称号。
笔者在“家谱”上看见这样一组数字,二十年里,登记在册的班组员工共有331名,其中走上副队长级以上管理岗位的45名,176人次获得各种荣誉……。现任该班班长王长江告诉笔者,现在“家谱”增添了员工家庭全家福相片、员工性格等内容,这本“家谱”就是班组的传家宝,它不仅记载着班组及员工成长历程,也是对班组成员最好的教育素材,我们要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祝老班长生日快乐!万事如意!”2009年6月23日,该班刚刚退休老班长刘青康,在生日的那天,收到了该班工友集体给他发的祝福手机短信,这个曾经的劳模“铁人”,第一次掉下了激动的泪水。刘青康说,无论自己走到哪里,都会记得曾经是生产二班的一员,自己把青春和爱,已经深深刻进那美好的班组记忆中了。
附图为该班新员工正在看家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