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30|回复: 3

(跟帖949期班组文化)  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添加“调味品”

发表于 2009-7-22 19:10: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安全文化,是职工的文化、大众的文化。安全理念,是支配人们安全行为的思想意识,是安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升华,是安全文化的灵魂。徐州北站正是通过职工喜闻乐见的“口头文化”,树立起员工自觉的安全意识、大局意识,使班组文化的价值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添加“调味品”
   
                             滕福生
   
    “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是生产的保证,违章是生命的死敌,遵章是对人生的承诺,守纪是人格的内涵”。7月17日,徐州北站安全科调车指导、老劳模吴瑞桐在给“战高温保暑运安全”培训班的21位车站值班员上课时,再次不厌其烦地讲起这些曾让他受益终生的安全“谚语”。
   
    其实吴劳模说的所谓“谚语”,就是全站职工人人会编、会背的“顺口溜”。就是这些朗朗上口的“职工文化”,为运输生产消除了许多安全隐患,防止了事故的发生。也就是凭着这些被职工戏称为“顺口溜”的只言片语,让这个曾被路局定为“差点”单位的特大型编组站依此打赢了“翻身仗”。
   
    第六次大提速后,作为列车到达后头道工序的“检验员”和列车出发前最后一道工序的“验收官”,货检员的责任重大。在此之前,由于货检员时有违章作业,曾发生过列车在运行途中因车门脱落打坏信号机、因液体泄露、装载物倾斜中途甩车等责任事故。如何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到岗、贯彻到位?今年以来,车站党委在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时,重在以人为本,有机地把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结合起来,围绕“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主题,在职工中广泛开展有奖征集“安全警语”和“安全谚语”活动,让职工在实践中自我教育,使被动的安全管理变为主动的安全屏障。
   
    被称为“智多星”的货检车间职工杜建军针对到达列车中车门、窗、扣铁关闭不好,敞车悬挂物及罐车上盖张开较多,对列车运行安全造成隐患的不利因素,根据自己多年工作经验,形象地编出了许多重点清晰、便于记忆的货检作业“顺口溜”。比如超限货物检查口诀:“一查加固二看线,根据高度量测宽;各处尺寸符电文,组长伙计共把关”;如罐车检查,则有“一检阀门要关闭,二看上盖不开启;罐体良好无泄露,听声寻味找问题”的提醒。他不仅对车辆检查如此,同时对职工在作业过程中应该发挥“手、眼、耳、鼻”作用也归纳的恰到好处。“眼”:抬头看路,扭头看档;仔细看门,余光看帮。“手”:绳索松劲拉知晓,手拽封锁检失效;铁线松动钳子拧,扣铁未落用锤敲。“耳鼻”:气体泄露刺刺叫,化工产品有味道;听声寻味找问题,跑冒滴漏全找到。
   
   宣传科及时将200余条“顺口溜”归纳梳理后,通过内部刊物《畅通报》推出了“请您为车站‘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投一票”,并以“6+1”评选卡的方式进行投票,职工也在认真的选择中品尝到了班组“文化”的甜头。 6月15日的夜班,货检员张忠全在作业时,隐隐约约闻到一股汽油味,他依照“口诀”,寻味找车,最终在邻线找到了停留待卸的油罐车有滴油现象,防止了一起事故。电气化铁路使电气接触网遍布全场,为货检作业人员带来诸多安全隐患。由于货检员熟记于胸的“顺口溜”,坚持“不上”:不登车整理。“不扔”:不乱扔杂物,以免碰到电网。“不靠”:坚决不依不靠高压线立柱。“不打”:在现场里不打金属杆雨具的“四不”口诀,让职工保证了的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得到了上海铁路局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局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19:13:04 | 查看全部

Re:(跟帖949期班组文化) 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添加“调味品”

跟一帖,凑个热闹,敬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2 19:16:16 | 查看全部

Re:(跟帖949期班组文化) 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添加“调味品”

老兄行成于思,笔耕不辍,令人敬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2 19:37:46 | 查看全部

Re:(跟帖949期班组文化) 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添加“调味品”

“调味品”加的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