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5-12 22:14:44
|
查看全部
原因三,企业后继无人,没有很好的接班人计划与培育计划。企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人才的作用。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组织竞争的关键,更是企业竞争的关键。谁拥有卓越的人才,谁能对人才知人善任,谁就拥有在未来生存与发展的能力。以三国为例,曹魏阵营的人才济济,而东吴阵营的人才内讧损失了不少,蜀汉阵营的人才培育工作没有放在首要工作位置。最后三方阵营的斗争结果是魏国拥有大量的地盘,东吴次之,蜀汉的地盘最小;而且蜀汉国第一个灭亡,东吴第二个灭亡,魏国胜出。三国的历史告诉企业家们与高管们,谁的人才一流,谁的一流人才多,谁能敢于用人才与善于用人才,谁就会最后胜出。企业的最后胜出,就是立于不败之地,成为长寿企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育一棵树木容易,而培育一个真才实学的人才却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江山代有后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有管理者觉得培育人才这样的工作太浪费时间、太浪费成本,还不如直截了当地从人才市场招聘就行,何必费那么大的力气去培育一个人才。这种思想有道理。但是要辩证地看待问题。企业初创期间,由于时间仓促,只好从人才市场上招聘各类人才,等这些人才相互磨合到相互信任,就可以用了。但是等企业发展壮大,有钱有人了,这时就需要自身培育本企业人才,因为这样量身打造的人才,比较符合企业实际情况,而且对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与人际关系轻车熟路,用他们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创造价值,并且他们的忠诚度要比从人才市场上招聘的要高得多。还有的是,企业的一把手,也就是企业的CEO最好是企业自身培育的好些。因为培育出的CEO是企业的接班人与掌舵人,这高管人才有时还能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企业自己培育一把手接班人,更能放得了权,放得了心。对企业接班人进行专门培育外,其他人才可以适当从人才市场招聘。毕竟,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适当的引进外面的人才,可以有“鲶鱼效应”的作用,还能引进新思想与新观念、新作风。如果企业的人才青黄不接,没有培育出很优秀的人才,对企业来说,无异于是一场危机与灾难。所以,企业要提前做好人才培育计划工作,让企业随时随地都有人才供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