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艾雄伟
2000年10月份的时候,成建军来到了金杯,那年他26岁,那年金杯成立刚刚一年。
那时还不叫金杯(注:刚成立时长沙公司名称为湖南湘能线缆有限公司),那时的厂子在长沙河西桐梓坡。那时的桐梓坡不像现在的桐梓坡这么热闹繁华,但在一片荒凉中迸发着勃勃生机,一如成立不久的湘能。
刚刚成立的湘能,车间一线员工也只有20来人。26岁的成建军从别的厂过来,是熟练工,所以一来便是绞线主机手,加上年青有激情,很快他就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
在桐梓坡的两年,是成建军迅速成长的两年。这两年中,他的第一个孩子也诞生了,蓦然而至的幸福让他的责任感也更加强了。正是这份责任感,伴随他一直坚守,为金杯的品质,坚守十五年。
十五年间,湘能改制变成了金杯,然后金杯上了市,成建军成了班组长,带过的徒弟自己都不记得有多少个,然而遗憾的是,徒弟走光了,师傅还在岗。
十五年间,沧海桑田。当年略显荒凉的桐梓坡现在已经成了繁华的商业圈。桐梓坡当年的厂房如今也不复存在。
十五年间,成建军一直跟随公司的脚步,经历了从桐梓坡到株洲再到环科园再到麓谷的曲折。然而他一直坚守着,并未因与家庭的短暂分别而放弃。尤其02年公司搬迁到株洲的时候,那时他的孩子刚刚出生,还在咿呀学语,可年轻的父亲却要离开他挚爱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在当时并不发达的交通条件下,有时想回家看一眼襁褓中的孩子,抱一抱辛苦的妻子、亲一亲可爱的女儿的想法都成为奢望。
然而成建军并未有半点抱怨。他就是这样一个朴实、敬业的人,讲不出冠冕堂皇的话,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坚持!
成建军在金杯立业,现在又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儿子。儿女双全既是幸福,也是责任。成建军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比刚进金杯时更重了。这个担子的压力不仅来自家庭和物价,还来自于工作。
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道工序,成缆关乎一盘线的结构是否紧凑、外观是否圆整等等诸多技术、质量指标。可以说,一盘线的好坏,就看成缆班的了。因为人员流动大,成缆班长期缺乏稳定的熟练工,压力可想而知。但成建军和他班组的兄弟们硬是克服重重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成缆的工作任务。成缆班组多次荣获公司嘉奖。成建军在十五年间先后获得“质量标兵”、“先进工作者”、“优秀班组长”等荣誉十余次。
作为员工,成建军完美诠释了坚守的信念。
作为党员,成建军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员的先进性,足以成为表率。
然而作为丈夫、父亲和儿子,我觉得他又有一点欠缺。在公司的十五年,他长期住在公司宿舍。作为丈夫,他欠妻子许多安慰;作为父亲,他欠儿女许多拥抱;作为儿子,他欠父母许多问候。
但就是他,挑起了金杯电工特缆事业部成缆班的大梁,撑起了金杯的品质保障,诠释了金杯人始终如一的信仰——坚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