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50|回复: 2

再谈追究“造谣者”与追究隐瞒者

发表于 2009-7-24 11:54: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河南省杞县因辐射源泄漏传言而引发的社会恐慌,随着5名“造谣者”被抓,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不过,6月7日发生故障,政府一直不公开情况,直到网上炒成一片了,当地政府才在7月12日第一次发布消息。当地政府的不作为,不仅直接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且构成对公众知情权的践踏,造成了严重后果。在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上,地方政府的缺席、失语、诳语,已经多次成为了导致民众恐慌或社会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因此,笔者认为大张旗鼓地抓造谣者的同时,是否也应依法追究那些遮遮掩掩的政府部门的责任。

  谣言是信息短缺的替代品,谣言的出现和大范围传播,恰恰与有关部门信息公开不及时、不透明有关。事故发生后,杞县人实际上被置于无可依赖的境地,没有官方信息,充满疑惑甚至恐慌。正如有网友指出:“为什么有谣言,就是因为你不说。你不说,其他人就说,其他人说,就会乱说。他们没亲眼看到,只能这样传。”谣言的出现,与有关部门信息公开不及时、不透明有直接关系。现代社会事务专业性很强,只有政府才能搜集和掌握绝大部分信息,一旦政府主观上想隐瞒事态发展,在信息垄断的情形下,急迫想了解情况的民众就只能靠私下的渠道去获取和传播信息,解读和揣测真相,靠十分有限和几乎注定是片面的渠道“自救”,以至于发展为“集体出逃”。在这样一种官方权威信息稀缺的情况下,民众为自保的传播谣言(据报道,其中一个网友还是转帖),就成了其过可议,其情可悯。

  据了解,群众从中午1点左右开始逃离,下午5时许,当地开始通过电视、网络、手机、宣传车等多种渠道公开信息、澄清真相、安定民心,很快起到作用,出走民众陆续返乡。谣言需要一段时间的发酵才能见效,而政府的声音能立竿见影。可见,政府主动公布的信息远远比谣言更能取信于民,政府披露的信息能让谣言没有生存空间。可是政府部门为什么在长达数周的时间里不说呢?只能说明有些地方的执政理念、治理手段相对落后。

  同样,不久前湖北石首因一名青年厨师涂远高非正常死亡而导致的街头骚乱,起因也是警方未能给出令家属和公众信服的解释,而政府却强势要求家属立即火化尸体。与此同时,官方的新闻发布语焉不详,甚至以举办多部门联合消防演习来搪塞外界。

  今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正式公布。该规定明确,对滥用职权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等七种情形,将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这里的处置失当导致事态恶化、造成恶劣影响,在近期似乎无出杞县和石首的。在杞县钴60事件中,政府信息不透明,民众传言自保导致大量外逃,很显然是处置失当。据媒体报道,不仅是杞县抓获“造谣”生事的网民,石首也羁押了涂远高的多名亲属。如果政府不反思自己在新闻发布和说服公众工作方面的不足,却迁怒于网民和死者家属,恐怕是有失公允的。

  某些存在上述问题的地方政府能否在“执政为民”方针的指导下“闻过喜而改之”,做到以诚待民、取信于民才是问题的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16:14:45 | 查看全部
可以范围更广泛一点,我们以弘扬主旋律为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 09:31:55 | 查看全部
您好,我们是东城网警在互联网上的执法账号。我们的任务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在互联网虚拟社会“巡逻”,及时制止违法犯罪信息在网上传播,首都网警提示您:谨慎交友!切勿与他人发生金钱关系!在遇到异地求偶,被索要联系方式以及被要求线下减免等情况时,提高警惕,避免各种诈骗手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