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要让劳动者到尊重与实惠
5月7日,李克强总理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进行考察并强调:“一个国家需要一批甘于寂寞、枯坐冷板凳、投身高精尖的大科学家。国家会进一步加大对基础科研的投入,让科学家的待遇与贡献相匹配,生活体面有尊严。科学家受尊重,创新才蔚然成风。”总理的话让笔者感慨颇多。
不可否认,国家的飞机要上天,舰艇要下海,高精尖装备的蓝图设计,需要甘于寂寞坐“冷板凳”的科学家,他们是国家的精英,是国家的“宝贝”,必须精心呵护才行。而这些设计最终实施呢?蓝图如何实现呢?靠的则是企业里这些普普通通的工人。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一个一个工序的辛苦劳作,才成就了国家或企业的蓝图。因此,不管国企民企,大企业或小企业,企业要运营要发展,更需要一大批默默无闻在普通岗位上踏实工作的工人。他们是企业效益的直接创造者,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中坚与骨干,是企业甚至国家蓝图的实践者。
社会要进步,企业要发展,靠科学家的推动,更靠普通劳动者的实干。克强总理说我们要让科学家的待遇与贡献相匹配,生活体面有尊严,对一线劳动的“蓝领”工人来说也是如此,并且更要做到一分奉献一份收获,我们工人的工作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在笔者所熟悉的一家企业中,集团管理者思想十分的“大气”,让“ 员工的利益高于一切”,以服务和包容的理念对待每一位员工,激励员工在岗位上创新。员工有成绩要么给予重奖,要么给予加薪,让员工“人人是老板”,得到了荣誉,也得到了实惠。员工得到了尊严和实惠,会反过来以更强的责任心和不断创新的意识,主动为企业思考,提升产品质量,为企业献计献策,从而达到了“共赢”的目的。
但有的企业却不认同这样的观点,总是高调唱的多,口惠而实不至。有的企业年终了给工人评个劳动模范或者先进工作者,但名声叫得响,物质奖励却十分的小气,最多也就给个千儿八百元意思意思,让“主人翁”精神在金钱面前显得如此的苍白。更有一些企业总认为员工拿得多、拿得高,绞尽脑汁扣罚工人的工资。前不久曝光的的山西省古交市汽车客运管理办公室主任任长春就十分“任性”了一回。在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有职工就福利待遇及长时间克扣职工工资等向他提出问题时,他竟严厉呵斥并说“国家规定就是狗屁,我就不执行!”这样的企业领导,这样的企业管理理念,员工能得到尊重吗?保障工资那就是痴人说梦。好在这样的企业十分的少见,但却让人感到是吃饭时入口一只苍蝇一般。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员工对企业是十分的理解的,经济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他们要求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精神层面给予荣誉,给予尊重的同时,在物质层面上也不要怠慢我们的员工。毕竟人是要生活的,员工收入的增加对提升生活质量和拉动国内的消费是双重功效,在工人工资上打主意是企业管理的下下策。特别是现在新常态的形势下,很多企业的运行不甚顺畅,有不少企业还处于亏损时期。在这样的时候,我们更要善待每一位员工,千万不要在降低收入上动刀子。蒙牛乳业集团创始人牛根生就曾说:“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其义明明白白。若企业一旦有敛财的动作,其后果必然是人心涣散,企业也将很难自救翻身。
(岳振廷 2015-5-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