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是什么制约了技工队伍的成长
刘方平
据报载:在北京,目前需求技工15.9万人;广州,“十五”期间高级技工的需求达10万人,目前仅有8000人;而在老工业基地重庆:该市高级技工只占技术队伍的1.5%,中级技工不到30%,中、高级技工的需求缺口相当突出,以至于一些企业出现了技能型人才断层现象。从资料和现实社会的调查分析中,我们得知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分配机制的滞后制约了技工队伍的成长。在某些国有企业的职工,哪怕是拥有技师或高级技师资格,但收入却比不上一个普通管理人员。在这种分配机制下,职工对学技术了无兴趣,都削尖了脑袋挤那有限的几个管理人员名额,有时甚至因此发生一些违法乱纪事件。
二是培养机制的滞后制约了技工队伍的成长。目前,在一些企业中,平时只顾着抓生产,要产量,却忽视了对技工队伍的培养,以至于有时一个班组找不到一个合格的技术工人。而技工队伍技能的普遍低下又导致企业经常出产次品和废品,并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是用人机制的滞后制约了技工队伍的成长。国有企业在体制上把员工分成工人和干部两个层次,由此在工人和干部之间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即使有职工能走上管理岗位,也是极少数。因此,有些职工虽是技术上的“大拿”、 本专业的行家里手,其身份和地位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在这种传统体制的束缚下,职工愿意学技术的可说寥寥无几。
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已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已成为众多国有企业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由企业制订有效的分配向技术工人倾斜的措施。对那些生产中的“技术大拿”,企业要舍得出钱,不要让他们流了汗却拿不到钱。目前一些有远见的企业都相继采取了一些向高级技术工人倾斜的分配措施,如重庆松藻煤电公司石壕煤矿在经过多年的探索之后,制订了“创建技能型人才库、让技能型人才人尽其才”的工作目标措施。该矿不仅出资鼓励职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及时出台了《高级技术工人实行技术津贴》的文件,对在该矿井下从事采煤、掘进、电钳、防突等专业并获得国家颁发的高级技术工人资格证书的职工,由矿按实际需求聘用。并分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三个级别分别给予50、100、150元的技术津贴。该项措施的实施有效地调动了职工学技术、钻业务的热情。目前,该矿职工学技术、钻业务已尉然成风。
二是建立完善的技工培养机制。各单位可与当地职教中心联合,由企业出资选拨一部分文化程度较高、有上进心的年青技工到职教中心进行脱产技能培训。而这些青工在学校再次接受了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后,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操作技能都会有质的飞跃,他们在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后,大多数都能成为本部门的骨干。
三是彻底打破干部和工人界限,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对一些管理人员中的南郭先生,要坚决地淘汰出干部队伍,对那些优秀的技术工人,可择优聘用为管理人员。这样,就能在社会上形成有技术同样“吃香”的意识和氛围。
作者单位:重庆松藻煤电公司石壕煤矿办公室
联系人:刘方平
邮编:401449
电话:02348736009 13883605135
审核:李波(松藻煤电公司石壕煤矿党委工作部副部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