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87|回复: 1

以“三步法”模式 推进创新教育实践

发表于 2009-7-25 08:18:2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学习实践活动中,安徽工业大学认真总结八年多的创新教育研究和实践成果,探索出一条以“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潜力、体验创新过程”为主线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即“三步法”的创造力开发模式,效果良好。

  一、设立创新能力试点班,凝练“三步法”创造力开发模式

  该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实践,把掌握专业知识、强化实践能力、培育人文精神、训练创造思维融为一体渗透到本科生教育和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并从2001年开始,设立大学生创新能力试点班,选拔有创造思想和潜力的大学生入班学习,系统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试点班共开设9门近20个学分创造学课程,如《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发明与专利》、《发明案例分析》、《创造心理学》等。试点班学生需要在6个学期内,必修2门课程取得8个学分,从7门选修课程中选修4门取得6个学分,才能完成创造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试点班注重通过课堂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教师启发和定期研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通过课外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创新成果,形成三步循环的创造力开发模式。

  二、扎实开展创造力开发实践,强化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试点班学生每期都开展“每日一设想、每日一观察、每周一交流、每学期一创意、每人一项专利”的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将自己的设想和创意制作成品或模型,定期开展研讨交流和创新实践比赛活动,促进专利成果产生,进一步强化认知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同时试点班学生还要完成 人文素质课程学习,参加“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百首名歌”的活动,要求学生写好读后感、观后感和心得体会,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人文素质,弘扬民族精神,强化爱国情感,建立试点班学生人文素质学习档案。

  三、完善创新教育制度体系,将创新成果推广到全体学生

  学习实践活动期间,该校在原有的制度体系上又出台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大学生创新教育活动管理办法》等文件,鼓励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导入、自学、笔录、讲授、讨论和习练的教学方法,挖掘专业课程中蕴涵的丰富的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实践教学中,鼓励大学生运用所学的创新理论和方法,改进实验方法,创新实践步骤,努力体验创新过程和成功的感受。组织创新点子多、创造能力强的同学,举办创新教育讲习会和创新案例交流会,帮助更多的同学提高专业实践课程的效果,更好地发挥创造激情。

  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校风逐步形成

  八年来,共有700多名大学生从创新能力试点班结业,提出了各类创意设想达40多万条,申请专利430项,已授权专利达231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近年来,该校在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2项,连续成为三届全国“挑战杯”赛事的发起单位之一。该校05级创新试点班学生李智虎,获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该同学毕业时申请专利达13项。2007年该校试点班课程《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获安徽省精品课程称号。

  该校还与马鞍山市政府共建大学生创业园区,帮助大学生创业项目入园孵化,由政府牵线搭桥帮助项目寻找合作开发企业。一次性帮助一个大学生创业项目签订了1000多万元的合作开发协议,还有2个创业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的资助。近年来,该校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项目已达数十家,进一步激发了在校大学生参与创业创新活动的热情。(王务均、汪盛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08:54:55 | 查看全部
“每日一设想、每日一观察、每周一交流、每学期一创意、每人一项专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