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巴彦哈达,蒙语的意思是“富饶的山峰”。巴彦哈达嘎查是位于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西南部的一个纯牧业嘎查。嘎查土地面积571平方公里,边境线2.5公里。现有牧户140户,359人,其中党员14名。近年来,嘎查党支部与呼伦贝尔市边防支队以创建“爱民固边模范嘎查村”活动为载体,强化警民共建成果,打造平安和谐边防环境,推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2007年以来,先后被旗委旗政府、呼伦贝尔市委、内蒙古自治区命名为“平安嘎查”、“新牧区建设示范嘎查”、“五有”创优活动标兵嘎查、“爱民固边模范嘎查”和“五个好”嘎查党支部。
共建——强基础,打造和谐新牧区
以创建“爱民固边模范嘎查村”活动为契机,镇党委选派驻嘎查的边防支队民警达林太进入嘎查班子,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民警任村官后,针对嘎查地域偏远,处在通讯盲区,基础设施差,牧民居住分散的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协调嘎查党支部与边防支队,合力解决嘎查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新嘎查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加强活动阵地建设,多方筹措资金,维修改建了240平方米的活动室,新建了篮球场和可移动活动室。建立了牧民网吧,内设台球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等娱乐活动场所和“爱心超市”。成立了草原书屋阅览室,定期进牧户送知识,送技术。并通过广播、入户宣传等形式,及时向牧民宣传支牧惠牧政策和措施,让牧民每天都能收听到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和民警提示。为了解决牧民群众饮水难、出行难、就医难等问题,双方合作铺设自来水管道,为牧民接通了自来水;修建了长6.2公里,宽3米的沙石路;开通了客运班车;与旗保健所联合实施“牧民健康计划”,在嘎查警务室设立了爱民卫生室,为牧民群众免费就医、供药,半年免费体检一次;协调联通公司在巴彦哈达开通了爱民电话,免费提供给牧民应急使用。同时,积极实施退牧还草项目,通过调整畜群结构,以草定畜,“增大控小”等有效措施,实现草畜平衡,有效遏制了草场退化、沙化问题。积极开展“警民治沙生态林”培育活动,边防干警同牧民共同种植了一条长900米的绿化林带。
固边——保稳定,创建平安家园
以改善当地治安环境为切入点,边防部队为嘎查安装了治安联动报警器、治安探头、多方区报警器和远程教育网,建立了信息详尽的电子户情资料档案,将每户牧民的基本情况、家中贵重物品、房屋位置等情况以照片和文字资料输入微机,消除了因嘎查区域狭长而带来的管理弊端。进一步加强群防组织建设,整合了治保会、草原110联防组织、联防马队,扩展了草原110通信网络覆盖面,布建18处草原110报警点,组建2个草原110联防队。积极推行“三户一体”联防模式,把相互毗邻的3户牧民作为一个单位,建立了43个联防体。在此基础上,驻村民警对2005年以来的29起案件及70起矛盾纠纷当事人全部回访一遍,在日常工作中,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建立“三级调纠机制”,嘎查级、派出所级、镇政府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范围,分层次进行调节,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及时,有效预防了因矛盾激化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发生。2007年以来,治安案件降低到6起,刑事案件发案率为零,46起矛盾纠纷全部化解。
爱民——保民生,建设“富裕山峰”
为解决牧民的永久性生存与增收问题,嘎查党支部和边防支队投入6万元,用于牧民棚圈建设。为牧民跑项目、跑贷款,购买更新打草设备、器材、通信设施和广播电视,为散居牧户配齐了风力发电机。目前,全嘎查大中小型汽车有17台,大中小型拖拉机有76台,牧业机具有72台。为了扶持贫困户,,双方积极开展 “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驻村民警达林太与单身残疾牧民额尔敦朝格图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精心照料他每天的生活,并为其申请低保、发动牧民为他募集生活费6000余元。与旗民政局协调,把他送旗福利院生活。嘎查党支部书记萨其日拉图与一位照顾两个孩子的妇女巴亚尔赛罕家结成帮扶对子,为她家争取了低保和两万元的扶贫资金,两头高产奶牛。用奶资保证了其女儿顺利从内蒙古大学毕业。为了让更多的牧民走上致富路,嘎查党支部与呼伦贝尔边防支队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积极培育精品牧户,带动牧民整体致富。双方选定两户贫困牧民为培育对象,从提供优良品种的种牛、种羊到养殖技术培训等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帮扶,观念贫困牧户转变、提高致富水平。并利用地区资源,帮助他们从事家庭型旅游。截至目前,嘎查原有的25户贫困户中已经有10户实现脱贫。
经过几年的发展,嘎查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已达18612头(只),其中大畜3010头匹,小畜15602只,牧民人均收入达到7212元,2008年,嘎查集体经济超10万元,嘎查固定资产达65万元。在“警民共建”中,一个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环境优雅的新嘎查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平安、和谐、文明、富裕的“巴彦哈达”(富饶的山峰)正呈现在呼伦贝尔草原。(杨爱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