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5-24 20:33:16
|
查看全部
  三、要大胆探索,在创新路径上下功夫、做文章
  (一)寻找载体,想“法子”。创新创效活动是一项内容非常丰富的活动,要把活动落到实处,企业团组织必须结合各自实际,积极在寻找新的活动载体上想办法。为此,要通过一系列的载体活动,推动青年创新创效活动深入开展。举办青年创新创效成果发布会,发明者围绕成果创新背景、研制过程、创效效果等,配备成果照片、结构图等,进行发布,集思广益,点评改进;编印青年创新创效成果汇编,发至基层团员青年,方便学习交流;举办青年创新创效成果展,将成果实物、模型、牌板等在企业醒目位置展出,吸引团员青年实地观看感受;实行发明者命名法,每项成果经过审核验收后,采用发明者的名字进行命名,增强发明者荣誉感和自豪感。
  (二)完善机制,铺“路子”。首先是要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成立由党政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同时,成立由团组织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工作机构,负责活动项目的组织、协调和日常考核。特别是在动态管理上,要做到“四个到位”,即专人管理到位、保障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信息反馈到位;其次,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创新成果以及创新成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及时给予科学的评价;三是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本着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在技术、工艺、工具和管理创新活动中进一步建立、完善创新成果的审评、认定、推广和奖励等保证体系,对在创新创效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大张旗鼓进行表彰奖励。
  (三)建强队伍,树“梯子”。一是要抓骨干队伍。成立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小分队,围绕技术、管理、工艺和工具等领域开展创新创效攻关活动,增强创效能力;二是要抓活动带动。充分发挥团组织的组织优势和自转能力,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大力开展科普知识讲座、交流会、创新沙龙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并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创新知识和技能培训,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创新创效活动;三是要抓人才网络。建立完善“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人才库”,推动活动不断深化。
  (四)建设阵地,搭“台子”。一是要建设教育阵地。积极探索和加强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管理完善的青工教育阵地,从政策和资金上重点扶持和帮助,使广大青工在不断学习和接受教育中,提高科技和管理创新兴趣,积累技术创新经验,促进创新创效活动的深入开展;二是要依托现有阵地。征得党政工领导的支持,加大基层单位活动阵地建设,积极依托现有的职工培训基地、青年之家等,建立青年创新创效活动阵地,为青工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场所;三是要建立网上阵地。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建立创新创效成果“网店”,既满足了团员青年求新、求快的求知欲望,又为共青团组织实现网络化管理探索出新的模式。
  (五)选树典型,淘“金子”。首先,要抓点带面。围绕新形势新任务对创新创效活动提出的要求和各个阶段的目标,从增强广大青工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入手,研究制定创新创效年度推进方案,并建立工作责任制,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做到成熟一个,推广一个,以点带面,逐步带动,使创新创效活动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其次,要选点树标。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有针对性地稳步推进,通过抓典型,激励一线青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营造创新创效的“品牌”效应。
  四、要以创效为根本标准
  创新创效活动作为团组织服务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大局的一项重点工作,它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据统计,目前我国科技转化率不到50%。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市场,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因此需要明确的是必须以市场为依据评判科技成果是否创造效益。搞创新创效活动也是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中心,没有效益就不能叫创新。所以,在评审创新创效成果时,要以“是否为企业创造具体的效益”为标准,避免了在成效评估时大约摸、拍脑袋、捏数字等不实之风和较高、较大、较好等模糊概念,要形成具体的、准确的活动成效认定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