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8|回复: 0

【大众创新全员创效】​济二矿“六走进”提升创新创效内驱力

发表于 2015-5-24 22:24: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面对严峻经济形势和“走出去”发展新常态,济二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狠抓全员素质提升工程,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创新培训方法,拓宽学习阵地,为职工全面成长成才打造多维度空间和平台,有效激发了职工学知识、学技术的热情,在全矿掀起新一轮创新创效的工作热潮,为矿井转型发展和长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创新驱动力。

走进实训基地。该矿充分发挥教育实训基地作用,注重突出集中培训与现场相结合、计划培训与随机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际相结合、教材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分期分批组织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工种,到教育实训基地进行全真模拟培训,对职工进行实学、实训、实练,全面掌握学习“地下工作”本领。做到既注重个人技能、业务水平、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培养,认真做好必知必会的基础性培训,又注重利用实训基地的4D影院,通过剖析典型事故案例,定期组织全矿各级管理人员、班组长、重点岗位技术工人及新工人参加安全警示教育、实践操作训练,让矿教育实训基地真正成为高技能人才研修平台,成为行业培训示范基地,成为职工热爱学习、热衷创新创效的摇篮。

走进区队班组。结合岗位特色,该矿开展导师带徒,将原有“一带一”带徒模式拓展至“二带一”、“三带一”,在表彰技术能手和业务尖子的同时,也把鲜花和奖金献给他们的师傅,形成了“师傅甘为人梯传绝活,徒弟真心诚意练绝活”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区队和班组自主培训主阵地作用,矿通风工区创建“三化六法”全员培训模式、综采一区的“三线一点”培训法、综机维修工区的“实学+实训”培训措施等,为济二矿建设具有高技能素质的职工队伍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走进大师工作室。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为让更多的职工加入人才队伍,该矿开展了“远学技术工人许振超,近学劳动模范陈忠合、徐建新”活动,充分发挥劳模、技能大师在技能攻关、技术革新、技艺传承等方面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成立“徐建新劳模创新工作室”和“陈忠合技能创新工作室”,投入30余万元活动基金,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通过导师带徒、定期交流、项目攻关等方式,分期分批强化对高技能人才、精英人才培养,使工作室成为了讲授技能经验、开展技术创新的大课堂。

走进先进企业。“哪里有先进技术我们就学哪里”,该矿多次组织业务技术骨干和技术带头人,赴海尔集团、新巨龙等单位、煤炭设备展览会进行考察和学习,虚心学习先进企业的管理理念、先进经验和高端技术。同时分期分批做好对外开发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先后组织近百名干部职工赴新矿集团内蒙古能源公司福城煤矿、长城煤矿进行现场学习和培训,有效拓宽了干部职工的视野,提高了驾驭各种复杂地质条件进行安全生产的能力。

走进高等院校。该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实施开放式培训,先后聘请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职业教育学会等专家、教授到矿授课,同时与徐州矿业大学、济宁技师学院、公司环保安培中心等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实现“校企教学资源共享”,让职工走进高校,学先进理论和先进技术知识,拓宽视野,提升境界。

走进互联网。该矿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开发远程网络教学系统,对基层区队长、班组长、重点岗位工种进行“远程式”安全培训。同时利用微机考试系统,每月统一组织一次全员安全知识必知必会和技术技能专业知识考试,力促职工不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紧迫感和使命感。2014年以来,该矿利用互联网优势,先后对15个基层区队的27名区队长、182名班组长和800多人的重点岗位技术工人进行了安全培训,有效提高了职工的安全知识和业务知识,为职工自觉加入创新创效行列打下了良好基础。(程洁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