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44|回复: 10

950期摄影稿主题947、948、949期注意事项

发表于 2009-7-27 23:07: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950期摄影稿主题:夏日记忆4

夏老师特别提醒,不要偷懒,一定去班组采访后再写,要有生活,要真实,要用事实说话,要带着思考去拍图片,带着目的去写说明。

朋友们不妨看看马俊的内蒙之行和陆续拍摄的一些图片,去理解和品味拍摄要领。


摄影稿投稿格式:
http://www.bztdxxl.com/phpwind/read.php?tid=57852&u=452


夏老师947、948、949期的看稿感受:

进入盛夏,我们的新闻写作也备受炙烤,燥热而烦闷的天气和环境似乎让一些朋友很难平心静气地去采访,很难让自己做到凝神细思去思考和写作,一些朋友的文字间夹带着些许浮躁、粗糙的痕迹,不同程度地表现着慵懒、倦怠和无奈的情绪,炒旧闻、翻旧事的稿件有所增加,而有些写事稿件必须交代的新闻背景却常常被省略……刚才,还有人为上期见报稿件争执起来了。燥热还让有些人省略了“意在笔先”,忘却了“片言居要”,跃过了“言之有物”,简化了“主题推进”行程,淡忘了“画龙点睛”,扔掉了“主题提炼”,不再“喜新厌旧”……而这些,却是我们前些日子里每次稿评中反复强调的。应该说,我理解和体谅大家夏日闷热中写稿的辛苦,可却无法因这些客观情况而让报纸版面质量降低,从稿件情况看,我觉得许多稿件未能见报的缺憾并不是因为操作难度不能掌握,比如从标题到主题看都是深度报道的骨架,搭骨架多不容易?可这工程却没有难倒大家,一些骨架不错的稿件,倒是常常因为背景不交代、事件叙述缺少主次、缺少过渡、缺少过程完整,言之少物、主题熟人熟面孔而致败笔。随便举几个标题,大家一辨:1.运输组里盛开文明花 2.夏日炎炎凉风劲吹3.把“爱”传到地心深处4.抓安全重在以人为本5.企业发展进程中永远的主角  6.矿工乐享双休日  7.掘进员工的幸福生活8.员工的渴望  9.家和万事兴。



会员互动:

胜利顾永强老师认为太平面化,没有深究的渴望。 一凡老师认为平淡。中原压裂老师认为都太虚。Bdzhc老师认为没有特点。Wtqwtl老师认为不是虚,是太实了。新鲜阳光老师认为都太虚! 没有 事。Zhangdenze老师认为都太虚! 没有 事! 孙建文老师认为大而化之。


最后夏老师总结:大家看看这些标题,不仅虚化,而且没有时代标记,缺少时代气息。新闻稿件最怕的就是这些文字语法上没毛病,但是却没有时代感、没有新闻性、没有特色和个性的文字。过去多次提醒过大家,新闻稿要强调个性和特色,要与众不同,现在我们继续强调。
三期摄影稿件的主题都是夏日记忆,对于摄影稿件而言,“夏日记忆”和“5月节拍”都是有较宽时间段、以记事为主的主题,按说,这类主题给大家提供了比较好操作的空间,可遗憾依然不少。
夏老师带大家回忆班组摄影属于什么新闻类别?是视觉新闻,写看到的,感觉到的新闻。过去,我曾问大家班组摄影的问题出在:重“视”轻“觉”可到今天,这个问题依然存在。大家做一个填空如何?
视觉新闻是(    )消息,运用(    )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    )效果的新闻。它立脚点先具有(    )的特征,其次又运用(    )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    )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
答案是:视觉新闻是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它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


夏老师带大家回忆新闻特写是什么?就是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作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夏老师举例讲解:

(例)标题:汉与汗
尽管作者捕捉了两个同音字很费劲,觉得巧妙,但是,这个绝非新闻标题。可以当评论标题或者散文之类的标题。再看主体文字: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建功立业西二线,石油工人做贡献”主题劳动竞赛活动正酣,78日,西气东输二线东段15B标段努力营造学习先进、赶超先进,干一流工程,创一流业绩,建功立业西二线的浓厚氛围。施工现场酷热的天气挡不住这些汉子的热情,图片是一名焊工刚刚焊完一道焊口在更换砂轮机,汗水浸透了皮衣。
大家看看问题在哪里?


会员互动:

笑看今朝老师认为内容太空了,没有用实例来说明竞赛活动。Hbrzj老师认为空。

阿哲老师认为太空洞。



最后夏老师总结:特写式视觉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要用记录描述性语言,而不是评述语言。
施工现场酷热的天气挡不住这些汉子的热情  虚!!!讲故事会不会?要用事来说明,而不是这类若有若无、不知所云的句子。尤其是那些评述式语言,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不要用。


最后老哥老师强调:上期稿件首先是拍摄时间不对,其次是拍摄的图片有借鉴的感觉。之前我就对大家说过,不要吃别人嚼过的馍。图片的拍摄手法没有创新,没有真正做到让图片说话,文字部分也有很大的问题。


蒲德贵老师指出:画面瞬间截取,要有视觉冲击力,电视画面每一秒25针,取其一针画面,必须经典,不需有看点的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23:55:20 | 查看全部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8 07:58:14 | 查看全部
看似一些简单多次强调过的问题,但完全答对的老师却寥寥无几,不得不让我们应该有所反思!谨记夏老师、马老师、蒲老师所强调的问题!
张静老师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8 08:26:2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8 12:15:21 | 查看全部
再次温故,细心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8 13:18:4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8 13:27:28 | 查看全部
建议以后超过200字的摄影稿件就不用加亮了,免得有的人总是习惯把给图片配文字当成“小说”来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8 14:01:01 | 查看全部
引用第6楼牛八朱于2009-07-28 13:27发表的  :
建议以后超过200字的摄影稿件就不用加亮了,免得有的人总是习惯把给图片配文字当成“小说”来写。
哈,朱老师的建议不错。但是我觉得最好还是适当的提示一下,因为好多都是新朋友,刚来还不晓得呢,朱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0 08:34:1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 08:36:01 | 查看全部
张静不愧是优秀版主,真是替会员想到了极致,做到了极致,用心和不用心就是不一样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