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三一对口”拒绝“粗鲁文化”进班组防违规
蒲德贵 图文
“装药前0.12%、装药后0.11%,瓦斯一切正常。”安瓦班何仁政报告。
“炮眼施工符合标准,爆破装药过程可以继续。”掘进生产班班长高中伟报告。
“人员撤离,警戒已设置,可以爆破作业。”爆破班段小金报告。
7月27日13时30分,在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北1631掘进工作面,不同班组的3名员工在同一部电话,同一作业点,同一时间,为掘进生产班的爆破作业过程把脉,在相互交换3块执行命令牌后,向通风调度班回报爆破前的准备情况,安全启动了爆破程序。
管理靠“吼”,难解流程统一
据多起爆破事故表明,在煤矿,掘进施工过程不是单一的作业流程,它涉及到爆破、安检、运输等多班组的技术合作,相互之间都少不了谁,都离不开合作关系,由于多班组协作,管理漏洞相应增加,极容易导致爆破伤人事故发生。
爆破又是掘进施工中的最后一道工序,既繁琐又危险,事故的高发区段。久而久之,多班组之间养成了一种从头“吼”到尾的不文明管理模式,不是骂,就是争吵,最终导致“粗鲁文化”现象在班组的蔓延。多班组的生产环节,凭借谁“吼”的声音大,谁就有本事,最终形成管理“口令”不统一致使现场秩序混乱。
近年来,该矿针对班组之间的“协同管理”,“合作管理”,组织200多个班组开展了“三牌”命令管理制度控现场安全活动,即班长持命令牌、爆破元持警戒牌、安瓦员持放炮牌的管理办法。同时,把员工“三一对口”监管对接到无越位、无缺位的班组文化建设中,以通风调度班为信息中转地,建立协同监督体系,从多班组的协同管理仅靠“吼”的“粗放管理”转变到“文明示范”的“口令”管理落实安全执行力。
“口令”复核,解决不失控好
“2.5平米的断面, 31个炮眼布置完毕,请班长验收孔距质量标准。”掘进工朱维康查验了炮眼布置及各项指标后,向班长报告。
“炮眼施工按照标准布置合格,请安瓦员复核现场瓦斯数据,准备装填爆破器材。”掘进班班长高中伟向安瓦员报告。
“报告安瓦员,装药完成,撤除了人员,设置了警戒,请再次复核瓦斯数据。”安瓦员何仁政接过爆破员段小金的警戒牌后,再次对爆破点进行最后复查。
多班组作业的监管全过程,在生产班、爆破班、安瓦班的共同的、互补的监督下完成了每一道工序的监督,通风调度班启动爆破命令。
“起爆!”爆破员准确地下达执行爆破命令,“轰”的一声巨响后,不同班组之间的员工在达成一致的指挥下完成了掘进施工的爆破任务。
“鲁莽文化”,在舍弃中删除
“今天、我们又安全掘进了1.1米进尺。”掘进622队生产班的施工爆破过程被安瓦班、爆破班、通风调度班监控,圆满完成爆破任务,当班工作的8名员工为多班组的“协同管理”完成掘进任务而笑了。
“给生产班组当‘保护神’,需要的不是单靠‘吼’,而是要靠科学的、准确的数据说话,现场的安全作业才有保障。” 安瓦班何仁政告诉笔者。而爆破员段小金的理解是,“爆破作业,来不得有半点虚假,口令必须准确无误下达,人员必须安全撤离,多班组监管的安全现场才不会失控。”
“班组管理靠‘吼’来完成任务,不仅会产生不文明的垃圾语言,更不利于工作协调;多班组‘口令’统一控制现场,规范执行力,解决员工在文明示范操作过程中明白怎么干,统一是安全防范的重点。” 班长高中伟说。
“三一对口”监管现场,在多班组协同监管中转变了靠“吼”的粗鲁管理现象,杜绝了相互变相指责、埋怨的矛盾产生;“三牌”一道“口令”的直接下达,解决了多班组“口令管理”统一执行标准,助推制度执行力在员工之间形成文明用语、管理标准、执行规范的目标实现。
图片说明:
蒲德贵090728-1:3个班组员工各持一道口令牌,执行掘进施工爆破安全监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