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6-1 23:15:27
|
查看全部
那么,什么是企业的灵魂?
在我看来,企业灵魂就是企业坚定不移的主张,就是企业的鲜明个性与独特定位,就是企业不可替代的差异化优势。仍以苹果为例,我们看看乔布斯在世时都做了什么,他每天都和研发、设计人员在一起,论证产品、规划产品、开发产品,十几年如一日。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天天游走于闪光灯之下大谈成功之道的老板,他的企业会有竞争力。故此,苹果另一创始人沃兹尼亚克说:苹果的优势不可复制。在我看来,不可复制的优势才是真正的优势。
中国企业的老板则不然,他们天然对产品不感兴趣,虽然企业生存的理由就是制造产品。
但对于大多数中国老板来说,他们的兴趣在于营销,就是变着花招把产品卖出去,不管产品本身有多大竞争力。这与中国老板的观念有关,他们的逻辑是:中国是一个低端市场,低端消费者不在乎品质,在乎价格。
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老掉牙的判断,而今,中国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那些质次价廉(我们习惯称之为“物美价廉”)的产品越来越惹人反感。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平均增速不足5%,首次低于多年平均值20%,而高端汽车如宝马、奔驰、奥迪的增速则普遍在30%以上。本土汽车,越来越不招人喜欢。实际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大国。
抄袭与山寨,即将走向穷途末路。
喜欢追求规模,和中国老板要面子、讲排场的虚荣心密切相关,排场大了好看,至于是否华而不实、外强中干,是否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们不在乎。李东生“做大不一定做强,做不大一定做不强”的名言,折射出的就是“先大后强”的逻辑。事实上,大和强没有因果关系。遗憾的是,这种观念至今还很有市场,从很多企业对“世界500强”的景仰中可以看出来。
一个问题迫使我们思考:和国际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到底最缺什么?
在我看来,中国企业最缺的是平和心态,以及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瞻远瞩,中国企业家的心头普遍弥漫着浮躁情绪,他们不愿意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事。因为浮躁,他们总是渴望做什么事情都立竿见影,今天种下的种子明天就长成参天大树,眼前利益、看得见的利益,始终主导着中国企业家的行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什么中国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面前总是很被动?且以彩电行业为例,多年过去了,中国彩电企业仍然扮演着外资品牌“尾随者”的角色,至今未诞生出一个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盈利能力低,做什么产品得看别人的脸色行事。看看3D电视、智能电视,以及即将到来的OLED电视,哪一个是中国企业发明的,就知道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