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6-4 18:42:46
|
查看全部
包容性:沟通多面手
说到天,谈心只是一次体现机会平等的尝试,让参与人员彼此分享对谈话的所有权,从而他们可以把自己的观点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同样,组织对话也呼吁 员工们参与进来,生成组成公司故事的素材。通过把员工当作公司的官方或半官方信息沟通人员,包容性的领导把这些员工变成了有充分资格的对话合作方。在这一 过程里,这些领导从总体上提升了员工对公司的感情投入度。
包容性为亲近感和互动性两大要素增加了重要纬度。亲近感涉及到领导为接近员工所做的努力,而包容性强调的是员工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同时,通过 让员工提供自己的观点——通常以官方的公司渠道——而不是简单回避他人提供的观点,包容性还进一步延伸了互动性的做法,使得员工成为一线的内容提供者。
在标准化的公司信息交流模式中,最高管理者和沟通专业人士控制了产生沟通内容的开关,员工在官方渠道的书面、口头言论受到严控。然而,当包容性的精神占据主导,员工就能扮演重要的新角色,自己创建内容,并担任品牌大使、思想导师以及说故事者。
当然,包容性意味着高管放松对公司形象的控制权。但事实是,文化交流和技术变革也削减这种控制权。无论你喜欢与否,任何人都可以直接通过电脑来诋毁 (或提升)你公司的声誉,他/她只需把内部文件发给记者、博主或者一群朋友,或者把自己的观点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因此,提倡包容性的领导正在把这种必要性 变为一种必须行动。火山公司(Volcano Corporation)的首席执行官斯科特·休恩肯斯(Scott Huennekens)建议说,宽松的沟通方式让公司更加灵动起来,效率更高。因为,信息的自由流通会释放员工心灵。一些公司确实志在于此并勇于尝试,比 如,印度Infosys技术公司承认自己对员工的社会化网络参与缺乏控制,只是提醒员工:他们可保持己见,但不要闹不愉快。
领导们通常发现,员工的自我调节系统能够填补自上而下控制系统留下的空间。如果有人提出荒诞不经的说法,团队自然做出回应,总体情绪重归正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