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6-4 18:52:59
|
查看全部
丰田在范式上的超越
现在我们谈的比较多的概念就是,你的商业模式或者叫盈利模式,但是大家或许不知道,其实这个模式所对应的概念是“范式”。那么范式到底是什么呢?它有两个部分构成的,一是外在表现形态叫“模”,二是内在结构叫“范”,简称“模范”。我们经常讲企业有什么模式,却很少有人知道范式。中国古人有这样一句话: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器其实就是外在形态,道就是范,就是内在的结构,赢的方法。所以我们讲要创业,就要懂得赢的道理,一定要弄清楚我们为什么会赢,赢在哪里。
讲一个故事,当年丰田喜一郎要进入汽车领域,他肯定要去琢磨别人是怎么干的,别人为什么赢,赢在哪里。他先去欧洲又去美国,参观福特公司,看完后,他觉得自己一定能超越福特,为什么他这么自信呢?他发现在福特大规模生产的背后有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规模经济,就是以更大的规模,更大的批量,更短的生产周期,更低的生产成本和售价,最后赢得市场。他就想了,我要赢我也这么做,那就是简单模范,最后的结果肯定会带来更大的量。
那是1937年,福特工厂里生产的汽车,一天就可以达到7000辆,他要想超越福特,按照福特的方式,他也要每天生产7000辆汽车,这样的结果将会是两败俱伤。所以他知道赢的道理——单纯的简单模范,肯定是灾难性的。于是,他就想了一招,要超越福特就得在范式上超越。假如我以更小的批量,更短的周期,更少的中间产品积压。我们知道生产一辆汽车至少要10000个零件,每个零件都有一条生产线,每条线都有很多工序,如果批量大了,你的在制品就大了,中间的零件就会大量滞留在生产加工工序中,假如是批量小呢?简单说,就是一件一批次,这样中间的在制品就会少,周期就会短,就可以等订单出来后再生产。就等于是生产一样的量,一样的东西就可以了,那样就可以不用对大量的在制品进行储存,就可以获得更低售价,或者说能更快地去响应市场,减少积压打折上的销售。
于是他就提出他今后要做的生产方式肯定是更小的批量、更的短周期、更的低成本、更的低售价模式,这样才有未来。当他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他就很有信心,他知道胜券在握,一定能超越福特,剩下就是时间,就是努力按照这个模式去做,事实也证明他成功了。所以我经常跟企业家说,一定要明白赢的道理,在出手之前你一定要知道赢的道理,那样你才有信心,才不会很快跌倒。中国大部分企业都在做些简单模仿,比如说通信领域,有的企业明明是做彩电的,非要进入通信领域。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我的资源不比别人差,我的机制也很灵活,我的人才也不缺,领导干部也比别人优秀,凭什么做不了,这样就比较粗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