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济二矿采煤机司机石庆军,1983年出生,曾在集团公司职工岗位技能比武中获一等奖。通过比武,他又被评为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技工”等称号,从此,他更加热爱上了采煤技术和采煤机,有事没事就喜欢研究琢磨采煤机设备及维修原理。今年3月份,该矿教育培训中心正式聘他为采煤专业兼职技术讲师,这是他没想到的:“没想到我一个工人也可以成为讲师,全员教育培训给了我机会和信心,也使其他的工友受到了鼓舞,看到了希望。”石庆军说。
为他提供展示技能平台的正是该矿开展的“大教育、大培训、大会考、大提升”全员教育培训活动。近年来,济二矿全员素质提升活动蓬勃开展,成为该矿提高职工素质、打造团队精神、培养优秀技术和高技能人才的品牌工程,更成为该矿提高全员创新创效的源头活水。
抓理念,让培训“香”起来
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济二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把人才当作矿井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鼓励干部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练就硬本领。尤其进入2014年以来,该矿面对煤炭市场严峻经济形势和矿井本部资源日益缩减的发展难题,深刻认识到,要想打赢“一矿带两矿”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攻坚仗,必须紧跟兖矿战略发展步伐,实施全员素质提升工程,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作为增强矿井创新力和竞争力的长期战略决策。
面对复杂地质条件和艰苦工作环境,济二矿人在无数次摸爬滚打中得出以下宝贵经验:
“培训是职工最大的福利”;
“管队伍必须管培训,抓管理首先抓人才”;
“复杂地质条件才是最好的培训资源”;
“检修现场就是最好的培训课程”;
“设备故障是最好的培训考题”;
……
济二矿煤层薄、断层多、地质条件复杂。面对矿井资源日趋减少、必须“走出去”才有更大发展前景的机遇与挑战,该矿把全员素质提升作为“一把手”工程,把职工教育培训作为应对严峻市场形势、推动矿井转型发展、破解人往哪里去的重要课题,明确提出这样的培训目标——
把矿井建设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对外开发建设人才培养的基地,全力打造煤炭行业一流的干部人才队伍。
培训目标一出,该矿决定用3—5年的时间,以提高和优化职工队伍综合素质为主线,以增强矿井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不断加快职工队伍素质由体能型向学习型、知识型、智能型和创新型的转变,培育一批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先进技术典型。
全员教育培训思路与目标的出台,令全矿上下精神振奋,倍受鼓舞。学知识、学技术、学管理蔚然成风,喜读书、勤学习、钻技术的职工日益增多。“学习造就人才,矿山培育人才,人才回报矿山”,“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等理念日渐深入人心。
磨利器,让培训“强”起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开展全员“大教育、大培训、大会考、大提升”活动中,济二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机制,充分挖掘职工的聪明才智,全力打造争做知识型、创新型、技术型、管理型人才的“利器”。
请看下面一组数据:
——在公司的支持帮助下,该矿先后投入资金4600余万元,建成了面积3000平方米、声光电一体、功能齐全、行业一流的教育培训实训基地。
——投入126万元,建成了280平方米、能容纳152人同时考试的山东省煤炭系统济东矿区考试中心。
——投入72万元,建成了面积860㎡的8个多媒体电教室。
——投入120余万元,为基层单位配备齐全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2012年以来,该矿用于教育培训的累计奖励资金达465万元,罚款195万元。
这一组组沉甸甸的数字,不仅是济二矿对实施全员素质提升工程的盘点,更是该矿对全员教育培训工作竭尽全力又底气十足的明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资金支持是不行的,但仅有资金支持也是不行的。为此,该矿狠抓制度建设,成立了由矿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教育培训领导小组。由教育培训部门和人事部门组织、业务技术和安全管理部门支持协助、基层区队和班组落实实施,一级培训一级,逐级抓好落实,形成了矿规划指导、部门联动、覆盖全面的立体格局。
为确保培训效果,他们从时间、内容、责任和奖惩上做文章 ,实施“四位一体”考评体系,建立了“矿抓规划、教培中心抓考核、区队科室抓执行”的责任培训机制,全面开展学习型员工、学习型班组、学习型区队、学习型矿井“四级联创”活动。又配套实施了“大会考”制度,建立全员培训档案,一人一档,动态详实地记录教育培训考核情况,详细记录“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旬一案、每月一考、每季一评”学习培训情况。利用矿培训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分专业、分工种,每月组织一次管理技术人员和重点岗位技术工人考试,考试综合成绩由最初的79分提高至目前的95分以上。
该矿机厂维修工席建芹,这位11年毕业的大学生,在矿组织的重点岗位技术工人培训学习期间,理论和实践操作均出类拔萃,次次考核成绩优异,让老师和同事都刮目相看。去济宁技师学院参加半个月的全脱产培训之后,她的技能水平取得突破性进展,被矿机电办看中,调去技术组工作。和石庆军一样,她也被矿教培中心聘为专业技术讲师。
谈到教育培训,席建芹激动地说:“真是非常感谢我矿的全员教育培训,不仅给了我学习的机会,而且让我遇到了那么多工作经验丰富、技术技能水平一流的老师和同事,同时也给了我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让我不管在技能上还是工作上都迈出了新步伐。”
拓阵地,让培训“火”起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面对严峻经济形势和“走出去”发展新常态,济二矿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创新培训方法,拓宽学习阵地,开展“六走进”活动,为职工全面成长成才打造多维度空间和平台,有效激发了职工学知识、学技术的热情。
走进实训基地。矿分期分批组织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工种,到教育培训实训基地进行全真模拟培训,在地上学“地下工作”本领。2014年至今,组织全矿各级管理人员、班组长、重点岗位技术工人及新工人参加了安全警示教育、实践操作训练等活动20多次,培训2656人次,矿实训基地成为高技能人才研修平台和行业培训示范基地。
走进高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实施开放式培训,先后聘请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职业教育学会等专家、教授到矿授课,与徐州矿业大学、济宁技师学院、公司环保安培中心等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实现“校企教学资源共享”。
走进先进企业。“哪里有先进技术我们就学哪里”,先后组织业务技术骨干,赴海尔集团、新巨龙等单位考察学习320人次,到煤炭设备展览会考察学习285人次。分期分批做好对外开发职工培训,2014年7月到12月,组织60余名职工赴新矿集团内蒙古能源公司福城煤矿、长城煤矿为期5个月的学习培训。
走进区队班组。结合岗位特色,开展导师带徒,将原有“一带一”带徒模式拓展至“二带一”、“三带一”,在表彰技术能手和业务尖子的同时,也把鲜花和奖金献给他们的师傅,形成了“师傅甘为人梯传绝活,徒弟真心诚意练绝活”的良性循环。同时发挥区队和班组自主培训主阵地作用,通风工区创建“三化六法”全员培训模式、综采一区的“三线一点”培训法、综机维修工区的“实学+实训”培训措施等,为矿井建设具有高技能素质的职工队伍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走进大师工作室。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为让更多的职工加入人才队伍,开展了“远学技术工人许振超,近学劳动模范陈忠合、徐建新”活动,发挥劳模、技能大师在技能攻关、技术革新、技艺传承等方面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投入30万元活动基金,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成立徐建新劳模创新工作室和陈忠合技能创新工作室,通过导师带徒、定期交流、项目攻关等方式,分期分批强化对高技能人才、精英人才培养,使工作室成为了讲授技能经验、开展技术创新的大课堂。
走进互联网。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开发远程网络教学系统,对基层区队长、班组长、重点岗位工种进行“远程式”安全培训;利用微机考试系统每月统一组织考试,确保学习效果。2014年以来,先后对15个基层区队的27名区队长、182名班组长和800多人的重点岗位技术工人进行了安全培训。
激活力,让培训“俏”起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井上到井下,从一线到后勤,从班组到区队,从集体到个人,全员教育培训的生动画卷在济二矿不断延展,“争当首席职工、争做矿山标兵、争当技术能手”越来越成为职工挂在嘴边的时尚话题。
综采一区高级技师陈忠合,多年来一直从事采煤机操作和维修工作,曾完成采煤机液压锁改造、采煤机截割电机机械保护等10多项革新,先后荣获“全国煤炭系统优秀技术能手”和“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
综机维修中心高级维修电工徐建新,从事生产一线电气设备维修20多年,获得全国技术能手、济宁市劳动模范等荣誉,带领创新工作室技术技能人员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活动,由他带头改造完成的的MG250/556-WD型采煤机调高油缸(内置式)、PLC实训操作台、数控液压传动教学演示台等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及时处理了多项重大疑难故障,累计节约创效近千万元。
全员教育培训活动的蓬勃开展,也让济二矿的技术创新创效成果在各工作现场落地开花:
成功创新改造了墩柱式沿空留巷开采技术,有效缩短了回采工作面的准备时间,缓解了采掘接续紧张的矛盾,提高了回采率,保证了矿井正常接续;
创新应用了新型机尾驱动式转载机,有效减小运输巷道断面,降低掘进和支护难度与强度,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实现了运行零故障、配件零投入,填补了煤炭高产高效工作面顺槽输送设备的空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创新整改了选煤厂重介系统,针对选煤厂重介系统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先后进行了大大小小几百次的技术革新和整改项目,最终使系统日入洗能力达到了1.3万吨以上,入洗能力提高20%;精煤产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介质消耗由2.3公斤/吨降为1.8公斤/吨以下,充分发挥了“效益聚宝盆”的作用。
几多耕耘,几多收获。通过开展全员素质提升活动,济二矿职工求知识求上进的热情被有效激活。
目前,该矿有193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被纳入两级公司人才库;有4人被评为公司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11人被评为公司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矿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保持了良好的安全生产形势,产量效益实现了逆势攀升;先后为公司对外开发输送了大批管理技术人员,为对外开发单位培养输出处级领导20多名,科级领导60余名。矿井先后获得山东省煤炭系统教育培训先进单位、全国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全国百强企业教育培训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该矿被省煤炭工业局指定为定点培训单位,正式成为山东省煤炭系统济东矿区考试中心。
转型发展鼓声急,创新创效正扬帆。为全面实现“一矿带两矿”的济二梦,满怀豪情的济二矿人,正展开科技与人才的双翼,以更加显著的业绩肩负更加光荣的使命,以更加铿锵的足音迈向更加辉煌的征程!(程洁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