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异味,挡不住老魏和老人的“头顶之约”
4月底,记者再次到麻风村采访时,正好遇到魏永华与他的“义剪美”小组第21次进山为老人义务理发。
“天热起来了,帮我剃短点。”81岁老人钱美根坐在轮椅上,笑着对魏永华说。“好咯,你放心,保你满意!”说话间,魏永华利索地拉起了围布,一抖一落,白围布妥妥地落在老人的脖颈间。嗞嗞!嗞嗞……头发应声而落。
“魏师傅不简单啊,每个月都来给我们剃头,天气热,一个月来两次呢。一般人听说‘麻风’二字,吓都吓死了,更不要说这么近距离的接触。”
一旁帮着打下手的义工符晓伟补充道:“或许老人们不习惯洗澡、洗头,有些人还有肢体溃烂,人没有走近,异味就扑鼻而来。天热,气味更重,就因为这样,以前老人们付钱请山外的理发师傅来理发,也没人愿意。”
魏永华坦言,刚开始那阵子,闻到那种气味就想吐,但现在已经习惯了。
去年年前,一位卧床不起的休养员知道魏永华又来理发了,硬是坐起来,要魏永华给他理发。没过几天,老人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旁人说,魏师傅给他理了发、修了脸,让他干干净净地走了!
一月一次或两次的上门服务,让生活在疗养院的老人们多了一份依赖与牵挂。89岁的汤金楚眼睛不便,耳朵也有些聋,每次理发,魏永华都是上门服务。
“小魏他们真是不简单啊,一年多来,不仅为我们理发,有时还送我们鸡蛋、桂圆呢。”汤金楚的老伴蔡海球在一旁不停地夸着于丰丰和魏永华。
刚刚理完发的汤金楚,有些兴奋,即兴唱起自编的越剧:小于小魏你们好,上门理发月月到……老人唱了一遍又一遍。
魏永华说,自己第二次来给老人理发,他们就纷纷问我要手机号码,我知道,他们是怕我下次不来,可以打电话给我!有一次,进山理发时间往后推了几天,老人们就打电话来询问,他们担心我们坚持不了啊。所以,只要自己身体允许,这个服务会一直坚持下去。
记者手记
“四颗心”的坚守
给老人免费理发,这样的“雷锋”并不少见,但是能给麻风病休养员无偿理发的不多见,而且是每月坚持一到两次。
这需要勇气、毅力,但更需要爱心、细心、热心、耐心。这正是感动记者之处。
除了剪刀、梳子,每次理发,魏永华都会多带把电推子,以及一瓶缝纫机油。他解释,六七十人理发,量大且间隔时间短,电推子容易发烫,万一中途电推子“罢工”,有“后援”就不急。
每次理发,魏永华都要站好几个小时,最长的一次从上午8点到下午2点。每次理完发,看到老人满意的笑脸,不管多辛苦,他都觉得很满足。而利用理发的这段时间和老人聊聊家常、生活和身体状况,老人们开心,他也高兴。
一年的坚持,刚开始的担心、害怕已经淡去,坚持下去的信心越来越浓。义工们说,理由有三:一是他们知道,经过治疗的麻风病人,不会传染。二是老人们对自己的信任。于丰丰说,每次他们去理发,这里的老人就特别开心,热情招呼他们一起吃饭,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激,让“义剪美”的义工们感受到付出的价值。三是被“麻风村”医护团队的博爱和奉献精神感动,“与他们长年默默服务着山坳里的这群特殊人群的感人事迹相比,我们这点付出真的算不上什么。”(通讯员 王力中 记者 严红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