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9|回复: 4

以价值薪酬为工具 化解员工对分配不公的抱怨

发表于 2015-6-8 21:51: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外晴空万里、屋内暖气充足、遍布的绿植长势旺盛,虽目视如此美景,但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钱总监仍然是愁眉苦脸,因为一年一度的薪酬调整工作再一次摆到他的面前。薪酬调整结果能否实现效率和公平,达到组织和成员双赢,对未来一段时间组织能够稳定、快速发展存在重要的影响,钱总为此煞费苦心。


  作为人资总监,每到此时备感“即使殚精竭虑地为公司、为员工考虑,也是不被理解,受压受气”。公司能做如此之大,股东和董事会是认可“钱散人聚,钱聚人散”的,不仅工资额度明显高于同行,而且从不会“克扣军饷”,但组织的日常运营、业务操作和事业发展都需要资金,过高的费用会降低组织再投入的能力,对组织的“造血”机能有影响,长久看是既不利组织也不利于成员。


  而大多数人都是伴随公司从小到大,吃过苦,对公司感情深,不会轻易离开公司。但经常由于大家认为工资奖励不公平的问题,或者情绪不稳,影响工作;或是不断抱怨,影响新人;或者不断找领导“谈心”,影响领导开疆拓土。如此,时间一长,是下不满意钱总的工作结果,上不认同钱总的工作能力,钱总是“压力山大”。


  以前在调薪中,当钱总发现问题或预见到问题时,主要是通过自己对成员个人的判断加上征求一部分相关人员的意见来调整,期望通过不断地调整来平息意见和鼓舞干劲。但经常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一个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更多问题的产生,问题好像永远解决不完,意见好像不断产生,且花样翻新,不仅钱总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牵扯了许多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能将这些时间和精力用在业务上,应能为组织带来更多的利益。


  钱总曾经用过密薪办法,期望通过不公开薪酬而解决,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无论如何要求,大家好像很快就相互清楚了别人的收入,即使是一些比较听话,不打听其他人的,也从内心认为就是因为其他人高,所以公司才要去我不去打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21:52:44 | 查看全部
  后来,为避免调薪中出现问题,曾经按照管理咨询公司的建议,采用“岗位价值评估”和“人员素质评估”相结合的办法来定岗、定员、定薪,并用“绩效考核”来奖勤罚懒,但这种方法比较复杂,每做一次要牵扯很多人,尤其是主要领导、业务骨干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虽然在业务、规模、人员都长期相对稳定的大集团、大组织中这个方法用的很广泛、很成熟,但拿来用于象本公司这样的不到一千人的中小组织,确一直不断地出现很强的“需调整”的声音。主要是由于组织规模有限,业务种类和业务量变化较大,导致岗位实际职责和成员工作内容随之改变,就出现了定岗定员定薪的结果往往很快就不符合实际情况。

  因此,如何用合适的人力费用达成高效的人力成果,成为钱总每年都面临一次的问题。

  现在,公司经过一年运作,内部人员的岗位变化、工作职责有增减,公司的业务状态、人员家庭和个人能力素质都有许多变化,同期社会上岗位薪酬和人员供需状态也有改变,因此每位成员对自身未来的成长、收入都有新的想法。

  钱总从各个渠道,听到了许多要涨薪的缘由,比如“我又为公司服务了一年,应该涨了”;“我升职了,工资要涨”;“我调岗了,要涨”;“我做的比谁更多,薪酬却不如谁,要涨”;“其他公司相同岗位的工资差不多,提成比我们高,要涨”等等。看来,每个要求涨薪的要求都很有道理,且大部分提出涨薪问题的人员都需近期解决,很少有关注长久的,那么涨不涨?谁能涨?涨多少?怎么涨?这一连串的问题摆在钱总面前,哪一项解决不好,都会对成员的士气产生影响,不仅会再受到上下两方面的压力,而且确实会影响组织的运作。

  恰在此时,钱总的一位朋友到公司拜访,在和钱总交流中提及了目前一种适合中小组织使用的管理工具——“价值薪酬”,并向钱总简介了这一管理工具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要真正理解这一管理工具的核心思想,就必须先明确组织为什么要给成员发薪酬。

  目前,大多数人认同的对“薪酬”的解释,是指人员向其所在组织提供所需要的劳动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补偿,是组织支付给人员的劳动报酬。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是“劳动”决定了“薪酬”,而不是其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21:53:31 | 查看全部
  由于“劳动”本身难以衡量和比较,导致多年来一直提倡要“按劳分配”,但实际中却难以真正地实施。能见到的,多是对销售人员根据“业务奖励提成”,对生产人员按“计件工资”。其他人员还多是“拍脑袋决定”,通常是依据岗位、职级等外部因素,体现的是“岗位”可能创造的价值,可能价值和实际价值一定是有差别的,而且实践中通常有很大差别,谁知道未来这个人能创造多少价值?

  “劳动”的结果体现在了组织的“价值”变动量中,就像国家的GDP一样,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劳动增量。而“劳动增量”,也就是“价值增量”是可以衡量和比较的,因此,通过用“价值”来显性化“劳动”,就将“劳动报酬”显性化为“价值薪酬”,就是个人为组织提供价值,组织给个人支付薪酬。个人与组织之间,就是用价值贡献交换薪酬收获。

  价值决定薪酬的思想,打破了传统的、仍在普遍使用的并已经深入到组织和成员潜意识中的,以职位高低、层级大小、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等静态的、外部的因素决定薪酬的弊端。“价值薪酬”体现的就是“按价值分配”,即“多价值多得、少价值少得、无价值不得、负价值清退”。

  在明确了“价值”决定“薪酬”的思想后,钱总的朋友又简介了主要内容,即“用什么评价指标来体现每个人的价值”。

  通常,一提到个人为组织创造价值,就会联想到给公司带来利润和收入的销售人员,因为收入和利润是非常直观,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评价指标。但仅用收入和利润来评价,会存在三个问题:一、如何衡量非销售人员创造的价值;二、即使是销售人员,他们也做了很多并不是直接与当期营收挂钩的工作,比如客户搜寻、公司品牌传播、售后服务等等,这些都不能马上体现在当期营收中,虽创造了价值,但是在未来才可能显性化为营收,不算其创造价值,会打击其工作,算了就同样出现了用什么指标的问题;三、组织不仅从成员处获得价值,也付给成员价值,即通常所说的人力成本,选、用、育、留都要求组织付出相当大的成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21:54:10 | 查看全部
  由于“劳动”本身难以衡量和比较,导致多年来一直提倡要“按劳分配”,但实际中却难以真正地实施。能见到的,多是对销售人员根据“业务奖励提成”,对生产人员按“计件工资”。其他人员还多是“拍脑袋决定”,通常是依据岗位、职级等外部因素,体现的是“岗位”可能创造的价值,可能价值和实际价值一定是有差别的,而且实践中通常有很大差别,谁知道未来这个人能创造多少价值?

  “劳动”的结果体现在了组织的“价值”变动量中,就像国家的GDP一样,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劳动增量。而“劳动增量”,也就是“价值增量”是可以衡量和比较的,因此,通过用“价值”来显性化“劳动”,就将“劳动报酬”显性化为“价值薪酬”,就是个人为组织提供价值,组织给个人支付薪酬。个人与组织之间,就是用价值贡献交换薪酬收获。

  价值决定薪酬的思想,打破了传统的、仍在普遍使用的并已经深入到组织和成员潜意识中的,以职位高低、层级大小、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等静态的、外部的因素决定薪酬的弊端。“价值薪酬”体现的就是“按价值分配”,即“多价值多得、少价值少得、无价值不得、负价值清退”。

  在明确了“价值”决定“薪酬”的思想后,钱总的朋友又简介了主要内容,即“用什么评价指标来体现每个人的价值”。

  通常,一提到个人为组织创造价值,就会联想到给公司带来利润和收入的销售人员,因为收入和利润是非常直观,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评价指标。但仅用收入和利润来评价,会存在三个问题:一、如何衡量非销售人员创造的价值;二、即使是销售人员,他们也做了很多并不是直接与当期营收挂钩的工作,比如客户搜寻、公司品牌传播、售后服务等等,这些都不能马上体现在当期营收中,虽创造了价值,但是在未来才可能显性化为营收,不算其创造价值,会打击其工作,算了就同样出现了用什么指标的问题;三、组织不仅从成员处获得价值,也付给成员价值,即通常所说的人力成本,选、用、育、留都要求组织付出相当大的成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21:54:36 | 查看全部
  对大量的中小型组织调研和实践,决定价值薪酬的三大方面逐步得到组织和成员的认可。

  钱总也认同了这三个方面,但同时也提出,这三个方面好像太泛泛,难以把评价落实并得到具体结果。其朋友笑笑讲,这只是逻辑上说明薪酬的决定因素。比如对于工作结果价值特别明显的人员,比如企业负责人、销售和工人,工作结果价值在三种价值中占比非常高,因此很容易保证薪酬接近,从而如果采取提成和计件的方式,这类人员相对抱怨较少。但对于大多数研发人员、技术人员和职能人员,这三种价值都不很明显,所以任何简单的衡量方式都会有所偏向。例如,岗位价值评估就偏向工作过程价值,体现一定工作结果价值;人员素质评估偏向人的差异化价值。

  两种综合使用,是比较全面的,但过于复杂,导致大企业由于岗位职责相对稳定,人员差异可以归类不同群体,所以比较适用。而中小组织,通常会因人设岗、因人调整岗位职责、人员变化大,导致三种价值变化明显、变化迅速。一旦薪酬调整延迟或不准,就会出现员工抱怨分配不公的情况。

  为了适应中小组织变化频繁的特点,必须简化评价过程,同时保证结果的精准性,为此开发了一套“价值薪酬”评估工具。

  工具内容包括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包括了以上三纲,涵盖了九个维度共36项指标,这些指标和标准是通过大量薪酬案例提炼出来并通过实践检验的,是将价值薪酬落实的根基。

  这一工具还能根据不同中小企业的特点再进行简化,可以把指标进行个性化的化简。对于本企业内,把组织中各个岗位间差异不明显的指标忽略,各个人员基本都相同的评比项可以取消。只评价具有明显区别项。

  比如:工作环境,如果都处于主要工作地点都是在办公楼;比如人员的职业病等,即使有,也基本相同。这类项就可以取消。例如下图为某市级广播电视集团的评估指标体系。

  最后,钱总的朋友讲,“价值薪酬不仅仅用于确定薪酬,还有许多应用,比如引导组织成员对照36项指标的评估结果,发现自己优秀之处和不足之处,就会对自身价值有更清晰的认识,明确成员自我提升的方向,也希望钱总能细细体味此管理工具,提出更多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