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给民工多些宽裕
甘肃经济日报
国人是最讲尊严和面子的,相信曾经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国耻人们还没有忘,提起来还会让人火往嗓子眼冒。现在这种牌子外国人大概是不敢再写了,不过却有中国自己人写出了类似的标语。据1月6日《新京报》报道,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胡同因为拆迁,胡同里的公厕一下子紧张起来,胡同里的居民认为是附近工地民工的使用造成了早上公厕门口排长队,于是在公厕门口写上了“民工禁用”的标语。
写这一标语的柴大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由于拆迁,胡同附近只剩下了这一座公厕,周围居民都得到这里来如厕,附近的民工也来这里上厕所,厕所的坑位全被民工占着,导致胡同里的老人们如厕很成问题。
“水火”不留情,出于对胡同居民的关心,那位柴大爷的做法似乎没什么不对。但是他好像也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既然是公厕,就应该人人都有权使用,也包括民工。而且,居民内急是大事,民工内急也不是小事。大家经常批评民工不讲卫生,在工地上没有厕所的情况下,他们去讲卫生,却又遭禁,这不能不让人想起“歧视”二字。
这几年,我们的城市建设和服务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民工,他们为城市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功不可没。因此民工也慢慢开始被人们关注,有的地方已经开始从制度上尊重民工。然而,歧视民工的现象还是存在着,而且比较严重。在城市,民工仍然是穷、脏、素质不高的代名词,仍然是一些人呵斥、欺负和羞辱的对象,就连培养未来栋梁的高校也不例外,前段时间北大就有学生向学校提议不准民工进学校里的商场食堂。而对民工的服务上的歧视就更多了,如春节回家买票,大学生有专门的窗口服务,有专门的候车室,而民工却要为一张车票苦苦地等上好几天,偌大的候车大厅就是不让民工进去。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是农民工。
不错,民工的卫生是差了些,有些民工的素质是低了些,但他们的卫生差是由于工作性质造成的,正是他们的卫生差才换来了我们的城市的干净和美丽,而素质不高则主要是教育的原因造成的,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的教育落后似乎也不是他们的原因。而且部分民工素质并不代表整个民工群体形象,为什么就不能摒弃歧视,尊重民工,善待民工,给民工多些宽容呢?
建立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不能只在嘴上说,关键还要体现在思想认识上和具体行动上。否则就成了美国白人对黑人的观点:既赞同白人黑人平等,但又不希望在自己的社区实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