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北京景山后街米粮库胡同的邓家已在操办后事。卓琳走完了93年的人生途程,前往天堂与邓小平团聚。媒体称这位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4月入党的革命女性她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但在笔者眼里,她不仅是一个英勇的战士,更是一个伟大的妻子,一个伟大的母亲,伟大的女性。(2009-7-30新京报、人民网、广州日报)
相濡以沫白头携老的妻子。1939年8月卓林与比她大12岁同属龙的邓小平结婚,虽然性格不同,不仅尽一个妻子的本份生儿育女,而且一生一世相随。无论是倥偬战争年代,经济困难时期,还是邓小平被“发配”江西劳动改造时,都与亲人相濡以沫,互相温暖,共尝所有的苦辣酸甜,同度所有的崎岖坎坷。在江西他们在那里开垦出一块地,“他挖地,我就拿个小板凳坐在那里拣石头。拣完石头后,弄成一亩地的样子,我们就跟老百姓要些种子,种些茄子、辣椒之类容易种的东西。浇水呢,他去浇,总是照顾我。”正是无微不至的照顾,正是家庭温暖,成了邓小平可以安放休憩身心的乐园。
肝胆相照甘苦与共的妻子。战争年代,夫妻总是离多聚小。卓琳执意跟随丈夫的脚印。进军西南的时候,邓小平下命令,不准任何人带家属。“我不干,我说,你们老是把我们‘丢’了,不行,这次我一定要跟着你去,我是共产党员,你砍我的头我都得跟着你去。” 即使砍头也是跟随,正是要与他甘苦共尝,一并担当。尤其是文革10年磨难,两度沉浮,世态炎凉,风雨飘摇,对邓小平来说不变的正是与他相伴永远的妻子儿女。在那个年代,人人自危,夫妻反目,甚至反戈一击,卖身求荣,另攀高枝者不乏其人,而作为中国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妻子,卓林却坚信丈夫是正确的,不离不弃,陪同批斗,相伴江西。这决非嫁鸡随妻的封建女道,而是来自于知情与信任,来自于坚定的共同信仰。“她始终都认为邓小平是对的,包括在‘文革’时,邓小平被打倒。”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副主任刘金田如是说。
淡泊名利不贪权位的妻子。我仔细阅读了卓琳的简历,其最高职务是“中央军委办公厅原顾问”,几乎大半生仅仅是邓小平的一个机要秘书。据刘金田介绍,卓琳从不参与其他事,只管收文件、发文件这类的事情。不仅因为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邓小平曾要求她不要到外面工作,不要出风头,更是源于对一个妻子本分的恪守。淡漠名利,默默奉献。不干政,不伸手。因为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而不能用来封妻荫女,夫富妻荣。邓小平一个重要的历史贡献,就是终止了中国沿习几千年的政治权力世袭制或终身制传统。自然,也不能搞“家天下”。其实,政治家夫人不干预政治,亦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政治道德规范。这与江青、叶群者之流可谓天渊地别。有评论认为,卓琳克制了个人欲望,又曾与邓小平患难与共,相信她的身后名声一定是溢美的。
平和温暖持重守节的妻子。直到1997年邓小平辞世后,时年81岁高龄的卓琳仍谨守 “不要到外面去工作,言行要谨慎”,安享着晚年时光。可没有忘记天下苍生百姓。她念念不忘家乡忆云南宣威的儿童教育,为“希望工程”捐款。去年汶川大地震时:中国红十字会证实,5月13日和5月14日,卓琳的家人连续两天匿名捐款后,5月15日,卓琳老人又拿出自己积蓄多年、不足10万元的工资,准备全部捐出。老人还特地向家人筹措了部分资金,凑足10万元的整数,而所借部分将从她日后的工资里扣除。对待生和死亦非常坦然,她说,我的骨灰撒在小河沟里就行了,不要给国家添什么麻烦。很早就填写了角膜捐献志愿书。平凡而伟大,宁静而致远。
凤凰卫视近日制作了《永远的小平》专题片,以邓小平的家人、身边工作人员作为主要的采访对象,让他们讲述心目中的邓小平。其中,邓小平与夫人卓琳心心相印、相伴走过58个风云多变的春夏秋冬的故事尤为感人。如今,斯人已去,但愿我们能尊重老人的遗愿,让她平静地远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