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6-9 21:28:04
|
查看全部
“选高择抵型”福利计划一般会提供几种项目不等、程度不一的“福利组合”给员工做选择,以组织现有的固定福利计划为基础,再据以规划数种不同的福利组合。这些组合的价值和原有的固定福利相比,有的高,有的低。如果员工看中了一个价值较原有福利措施还高的福利组合,那么他就需要从薪水中扣除一定的金额来支付其间的差价。如果他的挑选的一个价值较低的福利组合,他就可以要求雇主发给其间的差额。
对于A公司而言,由于其本身为员工提供的福利总额比较丰厚,只是没有顾及员工的真正需求,因此可选用核心加选择型福利计划。
企业在设计核心加选择型福利计划时,一般可以遵循以下的步骤:
1.企业人力资源部将目前自己的福利政策与其他行业协会政策,以及人力资源市场上存在竞争关系企业的政策(依据相关的薪酬和福利调查)进行比较,并根据每个员工的薪水层次重新为其确定每一位员工的福利金额并为其设立相应福利账户;
2.各部门人力资源专员可以调研访谈、福利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本部门员工的福利需求进行整体盘点,并上报人力资源部;
3.由人力资源部统计企业全体员工的所需的所有福利项目,依据福利项目统计排序及企业目前所有提供的法律的、税制的和自行设立的福利项目,确定员工的核心福利项目及选择型福利项目,并在福利清单上在列出的每个福利项目的金额。
通过以上方案,在不增加企业成本情况下,员工就可在自己的限额和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自己的意愿组合自己的一揽子福利计划,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大大发挥福利的激励作用。
静止的观点看“福利”,忽视了福利管理的动态性。
福利管理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有效激励的前提是要针对需求。但在有些企业在福利项目的设置上基本是一个老面孔,对已有的福利项目及具体数额和比例多年不变。在福利刚刚实施时,由于人的意识原因,可能感觉当时企业的福利与同行业相比比较丰厚,因而大家会非常高兴,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企业的发展,员工对福利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员工面对这样一个经年不变的刚性.福利,最终所能做的只是接受这道"菜",不管它是否对自己的胃口,而且员工会认为:反正是免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员工的抱怨,甚至是企业人才的流失,丧失福利的激励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