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深入骨髓的影响
初夏,燥热多风。风起无绪,吹乱花草,吹乱发丝,也吹乱心绪。无缘由的心情无比郁闷,似乎被阻挡的洪流,四处冲撞,却找不到出口。
偏偏这时候,孩子状况百出---连续三天,写作业时变着花样玩,不是偷玩手机,就是摆弄玩具,要不就看小说,实在不行,你看的紧我就双目无神,神游太空,拖拖沓沓,无限拖延时间,使半个小时的作业扩大到一个半小时。已经六年级的他,还像二三年级的小孩一样没有自制力,学习态度如此不端正,让我伤心失望,如潮的愤怒,犹如找到出口的洪流奔腾呼啸而出。我不可遏制的大发雷霆,连吵带叫,又训又骂,拍拍打打,像失去控制的飓风,所到之处一片狼藉。孩子在随后的日子里收敛许多,不再贪玩,认真完成作业和练习。只是看向我的眼睛里多了许多恐惧忐忑。
他那如小鹿受惊的眼神瞬间击中我的心脏,让我陷入深深地悔恨当中,同时一种厌恶不断地从内心升腾起来。我厌恶自已,如同厌恶父亲当年的教育方式一样厌恶自己。厌恶的同时,我颓丧地发现,虽然父亲由于工作原因常年不在家,很少参与我的生活,却依然给我带来深厚地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已深入骨髓,极难根除。
岁月蹉跎,世事洗礼,我不得不承认,父亲当年的观念在今天已步入中年的我看来是非常正确,只是没受过教育的他在灌输时方式简单粗暴。这种粗暴以及他的种种观念也都一一沁入我的骨髓,在我的身体随血液流淌,渗透影响着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遗传加上耳濡目染,造成我的心里沉睡着爸爸的言行。没孩子之前,还能心平气和。但,当随着孩子出生,渐渐长大,毛病日益增加,生活被他搅和的一地鸡毛时,我,不再淡定,不再温婉,不再柔和,心中爸爸的言行苏醒,爆发,常常如河东狮吼一样咆哮。有时明知做的不对,却偏偏难以控制,于是每每在爆发,懊悔中纠结时,对爸爸那深入骨髓的影响充满厌恶,厌恶他影响自己的判断,理智,生活和行为方式。
记得,小时候他常对我们说:“食不言,寝不语。”如果吃饭睡觉时,我们有谁忘记了,刚一张嘴,就会有一个凶巴巴的声音,或恶狠狠的眼神让我们自觉止语。那时,特别羡慕同学家里吃饭时的欢声笑语,向往有一天自己也能在饭桌、卧榻恣意谈笑,并暗下决心,等自己结婚一定在饭桌上把话说够,在床上聊到星光褪去璀璨。
但等到自己当了妈妈后,通过各种育儿书籍才知道“食不言,寝不语”是有科学依据,明白它包含的美好内涵,也知道它是师出有名。
原来,“食不言,寝不语”是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的。意思是在吃饭时,不可聊天;睡觉时,也不能说话。
而,这从今天的科学上来讲也有依据,吃饭时说话,会造营养成分难于被人体所吸收,还会加重胃肠的负担。轻则会引起胃病,久之则可能会产生消化系统的溃疡,患肠胃疾病。睡觉前高谈阔论,或考虑很多问题,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会影响身心健康。
于是,我不知不觉的沿用爸爸的方法约束孩子,他在吃饭时只要一说话,我就厉声制止。不过,想到小时候自己的愿望,我便把吃饭睡觉时说话的危害跟孩子说清楚,并允许他在咽下饭菜后简短地说一说他在学校的一天中的事,开心也好,愉快也罢,都一代而过,待到饭后,睡觉前再仔细聊一聊每天的收获。上床后就一言不发,闭目养神中进入梦乡,使温馨交织着严厉氤氲在家里的边边角角。
现在的我常想,一定是当时困苦的生活,艰苦的工作,我们的不懂事叛逆,才使爸爸在他人面前总是一幅乐于助人,雷厉风行,开朗豪爽的憨厚相,在我们面前却那么不耐烦和暴躁。
“吃亏是福”是爸爸的口头禅。这点在他的影响下,我一直奉行,如同他当年一样,谁有事儿求到,都尽力而为,能帮多少就帮多少,不计较得失,在同事们中很有人缘。
爸爸有一门当时非常吃香的手艺--做木工活。那时候流行一个说法“八级木匠相当于干部”,意思是挣得多,受尊敬。尊敬我看到了,不论他走到那儿,都会有人热情地打招呼,端茶送水。可,钱我没看到。他业余时间总是他的工作室--小偏房里忙忙碌碌,丁丁当当,不是给这家做桌子,就是给那家钉凳子,再不就是,给人打衣柜,沙发之类的大型家具。可,我长这么大,就没用过一样他做的东西,由于他坚持是给工友帮忙不收钱,家里也又一直很困难,唯一的一个大衣柜,还是人家淘汰的,从80年代一直用到现在。
我知道,不是他不想做,而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他帮了别人,就没法为自己家做家具。
刚开始,看着别人家里摆着出自他手的漂亮的小物件,我埋怨他,怪他,厌恶他,甚至有点恨他,但后来一件事改变了我的想法。
那是一个夏日的正午,十三岁的我好像一只小狗一样蜷缩在树荫下的木椅,边摇扇子,边吃着井水镇过的黄瓜。屋檐下的草帽花大朵大朵的盛开,吸引地蝴蝶翩翩起舞。妈妈在照顾昨天帮人做仓房门有些中暑的爸爸。
邻居刘叔叔,拿着两把椅子,人未到声先至,“大哥,帮我把椅子钉一下呗。我家那两个兔崽子,不老实,在椅子上蹦跶,把椅子腿压坏了。大哥你看一看还能修不了?”
爸爸连声说:“拿来我看看。”说着挣扎着起来。
妈妈扶住他的肩膀,满眼心疼地问:“能行吗?”
“没事儿,头已经不晕了,洗洗脸就行。”
但,他在接过刘叔叔的椅子时,脚下还是一软。
我看在眼里,气在心里,愤愤地想:“活该,让你逞强。”
刘叔叔看出爸爸不舒服,连忙扶住爸爸“大哥,你不舒服啊!看这事儿整的,我来的真不是时候。您就别弄了,先放着,过两天我再来拿。”
“没事儿,没事儿。刚睡醒,腿有点麻。不修好,难不成,晚上你们坐地上吃饭?我看了,简单,钉两个楔子就行。”边说爸爸边手脚麻利地拿出一个木头块,手起斧落,砍下两条,又用斧子在木条上下左右砍了几下,一个上大下小的梯形木块成型,汗水同时也从他脸上滚滚而下。他擎起胳膊抹了一下,拿起一把椅子,三下五除二的把楔子钉进接缝处,又把椅子表面的钉子加固一遍,晃晃椅子,结实。不一会儿,两把椅子都修好了,爸爸也汗流浃背,汗水浸透衣衫。
刘叔叔走后,爸爸一下瘫躺到我旁边的木椅上,双目紧闭,双唇紧抿。
看着爸爸难受的样子,我忍不住心疼地责怪到,“就你厉害,都找你,下次不给干。”
爸爸侧过脸,看着我,“帮人等于度己。我没什么本事,就这点能帮别人,只有我帮人了,我有事人家才能帮我。人不能光想着找别人帮忙,却不去帮别人。”那一瞬间我看到成群的蝴蝶在爸爸头上飞舞。
从那以后,我没再因为家具的事埋怨爸爸,却因此变得乐于助人,孩子在我的教育下亦如此。与人玫瑰,手有余香。多美好的生活,被花香围绕。
现在想一想,不论多厌恶爸爸的说教方式,他说过的话我都牢牢地记得。
他说,今日事,今日毕。
他说,少说话,多干活。
他又说,见人要微笑地打招呼;吃饭不能拄桌子,不能掂腿。
他还说,孩子是小树,要常修剪,不能惯,要管。
回头看看自己这唠唠叨叨说了半天,竟然看不出厌恶,只有感谢。
我感谢这深入骨髓的影响,使我在工作中持之以恒,在学习上用尽心力,在人际交往上宽以待人,在教育对孩子上严厉不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