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拼”出来的万吨粗铜 ——玉川冶炼厂历经14个月熔炼系统首月达产
玉川冶炼厂再传喜讯!随着大干红五月的生产热潮,该厂5月份连吹一工段粗铜产量10551吨,标志着豫光自主创新的核心工艺双底吹连续吹炼炉在历经14月的试产后,粗铜产量首次超过1万吨,熔炼部分达到设计产能,满足电解系统10万吨阴极铜的产能需求。
“玉川冶炼厂在红五月里,向公司领导、向全体豫光人以及全行业关注者交上了一份迟来的答卷,卸下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扛起一份长久的期盼。”6月5日,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玉川冶炼厂厂长王拥军在班组长会议上发自肺腑的感慨。
6月6日,董事长杨安国在听到系统达产的消息后,首先感谢玉川冶炼厂的辛苦付出。他说:“今天的成功离不开大家创新的能力和坚持的精神,以后,希望你们继续总结,持续稳产,创新增产,挖潜增效,在目前困难的形势下,提产减亏,超产增效,度过难关。”
试产—14个月负重前行 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玉川冶炼厂粗铜产量分别为:6414吨、7298吨、7563吨、6181吨、6095吨、8284吨、7122吨、8146吨、8818吨、8572吨,整整10个月,一直徘徊不前,系统无法达产,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提产成了重要的遮羞布。
电解工段长宗迎军提及以前,就说了一句:“有多少阳极板我都能把它变成阴极铜,那时候天天计算着什么时间能多开一组。”
副厂长刘素红回忆:“试产最为困难的7—9月份,北京院、兄弟单位等都对我们的坚持表示怀疑,并扬言:双底炼铜弊端太多,搞不成!成本太高,开不了多长时间就得关等,我们听着心里也憋气。但很庆幸从一般管理人员往上,没有一个人说出撂挑子的话,并不惧非议,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今天的成绩。”
提及试产以来,为了一步步提高产量他们如何摸着石头过河,取得今天的成绩,赵体茂说:“原来的吹炼炉设计是8公斤压力,频繁堵枪,职工们是听见吹炼炉转炉,腿都发软,把人累的直不起腰,处理量还上不来。后来,就把连二工段的高压氧改到吹炼炉,用了一段后,发现量还是不够。于是,在去年8月份决定给吹炼炉增加空气压缩机。今年4月底,压缩空压机的增加,使单支枪有效通气量增大,助推冰铜有效处理量从16.45提升为19.87。这项技改,是产量提高最直接的原因。”
“其实,从试产之初我们就氧枪的结构改造从没停止过摸索,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处理量,进而提高产量。去年一年,仅吹炼炉的氧枪我们就改了不下10次,反复摸索更改,就是为了摸索出适合吹炼炉的最佳氧枪流速,因为过大或者过慢,都会造成氧枪烧、堵。想想那时候,吹炼炉冒炉、铜包爆炸、下料口冒烟等事故接连不断,每天在现场跑,听到点风吹草动就心惊胆战,几乎成神经病了。完全是在厂领导的带领下,凭着坚定的信念一路走过来,努力不让自己停下,哪怕是艰难的挪步也好。终于,我们用了半年的时间,经历了冷料、冷热结合、热料、再冷料、再冷热结合,大家对连续炼铜工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如何预防冒炉、提高粗铜品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处理量也由之初的10吨到12吨、14吨、16吨、18吨一步步在前进,从10吨到18吨足足用了两个月。”回忆那段日子,连吹一工段长许向波依然感慨万千。
曾经听到有位领导对这次试产如此比喻:“我们就像一个婚后的女人,明明知道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的肚子上,却一直无法生育孩子。那份内疚感、压力感、急迫感,就像长达14个月以来我们试产一线人员的心情。现在终于达产了,我们还是那个女人的心情,有着喜极而泣的冲动和如释负重的轻松。”
这个极其深刻而生动的比喻,让所有听到的人更加明了,那段日子对于玉川冶炼厂所有职工来说,承受着怎样心理和身体的煎熬。那一双双熬红的眼睛,在期待中沉淀了多少失望。那紧皱的眉结,在思索中又有多少破釜沉舟的纠结。连那一串串数字,都散发着咸涩的汗水味道。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大师蒋继穆说的没错:只有豫光能将双底炼铜开好,豫光了不起!
竞赛——为提产推波助澜 进入四月份以后,为了进一步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玉川冶炼厂巧借公司大干红五月的热潮,制定了“同心同行 共赢2015”的劳动竞赛活动,核心目标是:提升产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竞赛内容包含熔炼炉混合料处理量、吹炼炉铜锍处理量、阳极炉氧化还原时间、阳极板合格率、设备故障率、作业率等等,月末根据统计结果,不仅对班组进行奖励,还对各个序列排名第一的班组长进行最低100元的个人鼓励。可行性强、简单有效的比赛,为该月提升产量注入了活力。
连吹一工段的班长都是炉前的老班长、老炉前工了,且个个都有股不服输的劲,五月份的竞赛中,各班组为了提高产量都和处理量扛上了。为了增加处理量,熔炼炉根据物料成分,合理进行配料,及时调整氧料比,确保冰铜品位72%—74%;吹炼炉在合适的氧浓条件下,合理进行冷热冰铜搭配,最大量处理冰铜,同时稳步搭配铜米、残极,使粗铜产量超万吨;阳极炉合理使用热粗铜,搭配冷铜进行处理,并把含砷搞的粗铜按一定比例配入使用。最后,刘红旗班组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获得了本月的冠军,不仅班组获得3000多元的奖励,刘红旗个人也获得200元的鼓励。
竞赛让职工的积极性更为高昂,生产也更为细腻。为了提升回收率,吹炼炉控制液面高度,调整放渣频次和放渣量,5月液态粗铜直收率达90%,加上包底铜直收率达95%。及时处理氧枪,有效冰铜处理量19.87吨/小时,铜米及锌业铜渣4吨/小时。
成绩令人鼓舞,但更令人感慨的是,这份成绩还是在吹炼炉耐火材料烧损严重、随时停炉、作业率低的不利情况下实现的。因为,原计划5月10大修的计划,被延后一个月,以前可以稍微粗放的操作,把一群粗犷的炉前工难为的像一个个绣娘,甚至做了烧氧架,把烧氧管放在架子上,按固定的角度烧氧,防止烧偏损伤耐火砖。
竞赛期间,连一工段还集思广益,对铜包进行技改。以前铜包一个月就会冲破5—6个,修一个将近1万元,且维修时间长,导致不能及时放铜。不能及时放铜,就不能及时进料,直接影响产量的提升。4月底,他们尝试在铜包冲刷区铺砖,并采用新型材料糊包,使用一个月竟然没烂一个包,而且磕包的次数的迅速减少,足以满足产量提升的要求。
面对这来之不易的成绩,赵体茂感言:“熔炼系统达产,是对豫光人创新精神的完美回报,更是对玉川冶炼厂坚持不懈、不离不弃的完美回报。”
6月9日,早知道好消息的任文艺总经理在玉川冶炼厂对辛勤付出的全体职工表示感谢,他说:“面对经济形势不好的局面,我们的目标就是达产、增产,扭亏为盈,为企业发展营造稳定的环境,提供持久的动力。”
生产稳定了,产量上去了,质量稳定了,这不仅确定了我们豫光自主研发的双底吹连续炼铜工艺的成功,还为世界铜冶炼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下一步,系统大修之后,我们还要继续稳产、提产,把竞赛活动细化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乘‘四赛’之风,先对标自己的过去,让数据去引领我们的管理,激发自己的潜力,然后对标铜行业先进企业,奋起力争。”王拥军在生产例会上要求。 (都艳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