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生命中有着太多的第一次,因着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人生才不断丰盈。而第一次下井经历对我来说弥足珍贵,因为这也许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下井经历,有了这一次难得的亲身体验,也拓宽了一个矿山女人对于煤矿的理解。
记得那是2012年的一个下午,接受了必要的安全培训之后,在矿安全监察科工作人员的陪伴下,我们一行20多名矿工家属浩浩荡荡地朝着井口方向走去。虽然在影视和文学作品中看到不少关于矿井的描写,在家经常听父亲和老公谈论井下的工作,自己也曾从事过煤矿安全监测监控工作,对千米井下也略知一二,现在马上就要和它有个“亲密接触”,我还是有些小兴奋,一边系着腰间的自救器,一边往侯罐大厅跑去。
在罐笼旁排好整齐队伍的我们,听到准入的指令,鱼贯而入。“咣”的一声巨响之后,我感觉罐笼开始下沉。随着深度的加深,阳光瞬间被黑暗取代,只有点点微弱的灯光。大约一两分钟光景,便驶入了地平线以下,矿井慢慢褪去了神秘的色彩。眼前的井巷比我想像的还要长,拿出手中的矿灯朝着大巷的深处照去,长长的一束光竟然隐匿在雾蒙蒙的大巷中。沿着整齐而干净的大巷蹒跚往里走去,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胸口渐渐有了憋闷感,开始气喘吁吁,胶靴感觉越来越沉,身上的矿灯、自救器也越来越重。
“这是矿山索道,俗称猴车,以前工人下井,都是沿着通道旁边的石阶一步步走下去,现在用这个代步,可以减少体力消耗。”只见工人师傅们轻轻一跃便跨了上去,荡悠悠地驶向了远处。我有些跃跃欲试,一边听介绍,一边看乘坐示范,拿出十二分的勇气,试了几次终于坐了上去。听我旁边的一个师傅说,这是在平巷上猴车还算容易些,如果在斜巷,猴车离地很高的,上起来就很费劲了。缓缓地随着钢丝绳往井巷深处滑行,心里的紧张感渐渐消失,抬起头用矿灯向四周照射,欣赏沿途的“风景”,好像在观光旅行似的。对面猴车上坐着满脸煤灰的矿工不时和我擦肩而过,看到他们疲惫的神情,又把我拉回了现实。
当一个个庞大的液压支架映入眼帘时,我们终于到达了7433工作面。陪同领导说,“这是矿上质量标准化水平非常好的一个面,也是路程最近的一个面,很多矿工每天要走比这多几倍的路才能到达工作地点,有时还得背上沉重的工具。”我们迈着沉重的步伐,拿着毛巾不停地擦汗,由衷地感叹道“井下工人太不容易了!”
在7433工作面最强烈的感受除了先进化设备和质量标准化工作带来的震撼外,还有一个强烈的感受,便是环境的闷热、潮湿,简直就是一个大桑拿房。我们站着还汗流浃背,而工作面的工人正在挥汗如雨地维护设备、清扫浮煤……当我问他们热不热、累不累时,“呵,习惯了。”他们直起弓着的身子说,黝黑的脸上露出洁白的牙齿。
“孩他妈”,我们循着声音看过去,只见一个工人师傅走了过来,他的工作服已经被汗水浸透了,手上都是煤灰,眼睛里有些红血丝。“大军!”我身后的一个职工家属,认出了自己的丈夫,她快步走到了丈夫跟前,眼泪夺眶而出,默默解下脖子上的毛巾给丈夫擦汗。丈夫抓住她的手,笑着说:“没事,没事,你就放心吧。”看到这一幕,我的眼角也涌出泪水来,虽然我的丈夫不在这个工作面工作,但我知道他也很辛苦,此时他肯定也在汗流浃背地忙碌着。
我们下井只是在感受矿工们的工作环境,浮光掠影般地走过,并没有深入到他们的工作中,就这样已经把我们弄得筋疲力尽。而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条件艰苦的井下做着繁重而枯燥的工作,但他们却少有抱怨,而是默默地于黑暗之中采掘光明和温暖。
告别了矿工,告别了梦中无数次出现的那片煤海,从地层千米深处又驶向光明,仿佛穿过了长长的时空隧道。在井下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但矿山人的精神也开始在我的血管里沸腾起来,一种矿山人的骄傲与自豪感也在心底油然而生。而作为矿山女人,和他们一起守护我们的矿山将是我们一生的事业,因为他们的平安就是我们的幸福!
中煤大屯公司 孔庄煤矿 宗慧芹 221611 0516-89036945 zhqxc@foxmail.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