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58|回复: 3

领导干部要善于“早说话、多说话、说明白话”

发表于 2009-8-2 11:54:2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早说话、多说话、说明白话” ,是笔者套用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最近一次谈话而来的。

  近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公共外交要实事求是,要“早说话,多说话、说明白话”。

  她说,公共外交要实事求是,应该让外界不仅了解我们的成就,也能看到我们正视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公共外交需要“早说话”,让国际社会在第一时间听到中国的声音,及时了解到事态的真实情况,这就有利于外界形成客观平衡的看法;公共外交需要“多说话,说明白话”,凡是涉及中国的问题,都应该设法让中国的声音通达国际社会,并且要学习用不同语境中也能被听懂的语言和表述来说话。

  傅莹大使是就公共外交问题说这番话的,但对于国内一些领导干部来说也不无指导意义。联系最近河南杞县等地发生的一些事件,“早说话、多说话、说明白话” ,更具有明显的针对性。

  如果杞县领导干部“早说话、多说话、说明白话” ,那就不会出现现实版的“杞人忧天”故事;如果湖北省石首市领导“早说话、多说话、说明白话”(当然还有其他原因),那就不会发生“6·17”事件,市委书记和一名常委也就不会被免职。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未能做到这一点。相反当一些大事、突发事降临到头上的时候,不是“失语”,就是“含糊其词”,结果错过了处置的最佳时机,以至传言、谣言四起,给群众造成了不解、恐慌,以至恶性事件的发生。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在“说话”这个问题上,还没有走出一条正确之路。相反人们耳熟能详的倒是一些干部讲官话、套话、应景话轻车熟路,甚至还有的干部讲劝酒话、荤话很在行。这种状况急需改变,要把那些“讲话”本事用在应该讲的话上来,即在处理大事、突发事上要“早说话、多说话、说明白话”。

  “早说话、多说话、说明白话”,是领导干部处置大事、突发事时的应有、应做之为。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领导干部时时处处要有洞察变化之力。古人云:“月晕而风,础润而雨”、“风起于青萍之末”。从细微的反常中,抓住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并及时全面了解情况,就能掌握主动,就能“早说话、多说话、说明白话”。时下有些干部之所以未能做到这一点,其中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对社会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变化熟视无睹或不了解,出了问题束手无策或手忙脚乱。如此状态,怎么能做到“早说话、多说话、说明白话”呢?

  还有些干部认为,“早说话”会影响群众情绪,引起混乱。这种想法不对。当一个地方出现某种事情时,一定首先要向大家讲清楚事情的真相和政府的态度。群众是通情达理的,一旦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就会同政府“一条心”去正确处理。事实上,现在处于信息通畅的时代,你不讲,那些小道消息、传言、谣言就会满天飞,倒搞得政府很被动,最终酿成事端。河南杞县一事不就是这样吗?

  “早说话、多说话、说明白话”,看起来是个“说话”的问题。实际上是对我们领导干部提出的一个如何更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的问题。现在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由于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一些突发事件难免会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领导干部确有必要在这个问题有个清醒的认识,并采取有力措施,拿出实际行动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 11:56:51 | 查看全部
早办事,多办事,多办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 12:03:43 | 查看全部
不符合官场规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3 18:52:20 | 查看全部
说得不错呀,有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