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4|回复: 0

激活每一个“细胞”——济二矿开展“大众创新全员创效”活动侧记

发表于 2015-6-16 21:34: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今天,咱们一起讨论一下《液压支架抬底座液压系统改造》这一技术革新项目,通过系统改造不仅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操作速度,而且降低了卫生清理工的劳动强度,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可改进之处……”在每周三的 “诸葛会”上,济二矿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全国煤炭系统优秀技术能手陈忠合都会与团队成员对创新项目进行研究探讨,大家共同讨论支招。

这仅仅是济二矿“大众创新全员创效”活动一个“缩影”。自集团公司开展“双创”活动以来,济二矿认真落实活动精神,围绕系统优化、流程再造、降本降耗等,以全员创新引领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岗位创新,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智慧、潜能和创造力,全面激发矿井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管理创新:搭建高效平台

“以前,各掘进区队检修各自为战,检修队伍分散,管理相对封闭。年初,矿对掘进检修队伍进行专业化整合,大家在检修中协同联合‘作战’,检修工作实现了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检修费用由局部降低向系统降低转变,检修人员由设备‘保姆’向设备‘医生’转变。”济二矿综掘维修队队长李耕勇向笔者介绍。

济二矿积极推进管理模式创新,有效整合掘进区队检修力量,将掘进区队及综机维修工区的102名机电检修工汇聚到一起,组建了综掘维修团队,构建起掘进“大检修”格局。团队工作五个月来,检修效率大幅提高,材料节约效果明显,设备材料节约创效达36万元,整体工作初见成效。

实行“井上下一体化物联网管理”是该矿推进管理创新的又一重要举措。该矿创新性地将物联网信息技术引入煤矿物资管理,以物联网系统为平台,对全矿通用类物料实行统一采购、统一库存,集中管理,实现了材料共享,数据录入自动化,数据准确传输,时时在线查询,减少库存,减少资金占用金额。实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取消了区队材料库,节省了劳动力,减少了区队在材料供应中的精力,全矿节约人工约90人。材料实行集中配送,地面料场由经营管理科负责配送,井下料场由运搬工区负责配送,在指定的时间内送到指定地点,减少了运输环节,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十采区皮带巷723队掘进迎头为例,原运输环节8个,现运输环节3个,减少5个运输环节;原运料人员7人,现配送人员3人,减少4人;原运输时间6小时,现运输时间3小时,节约3小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实现由“发工资”到“挣工资”的根本转变?济二矿把工资、预算、计划、考核等与内部市场化建设全面对接,将各种要素市场化,在全矿形成涵盖所有二、三级主体的近10万个内部服务现金交易价格,实现了每个岗位、每个工序的货币化计量,“每一个生产者都是经营者,每一种生产要素都有价格,每一天都知道经营成效,每一个市场行为都能够有效控制,每一项工作都讲究投入产出”的理念深入人心。

该矿选煤厂创新机制抓改革,将薪酬分配与人员岗位调整工作全面推行。4月份在洗煤车间进行了试点改革,实行薪酬浮动制度,由出勤工资和生产奖金组成浮动薪酬总额,职工根据实际工作量按照班组考核制度取得。各班组、岗位实行定岗定员,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由本人和班组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经双向选择未能找到工作岗位的人员,进入车间待岗服务班。改革制度试行后,改变了以前人浮于事、后勤人员多、工作量不饱满的状况,职工思想也由”发工资”转变为”挣工资”,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岗位责任感和积极性。

科技创新:突破关键“瓶颈”

“投入使用综掘工作面多环节运输设备集中控制系统,各转载点实行了无人值守;主运输皮带巷系统智能化管控,可减少开机人员30人左右......”

面对煤炭市场复杂严峻的形势,济二矿立足自身实际,以科技创新破解制约矿井发展的瓶颈,优化系统环节,推进绿色开采,推进减人提效,助推矿井持续健康发展。

为保障采掘一线效能最大化,该矿从机电、运输、通防等方面实施系统优化和自动化改造。对井下采区变电所进行无人值守改造,值守电工改为巡回检查,每班可减少3人,减少的人员充实到维修班中,既达到了减员增效、提高劳动效率的目的,又能及时清晰、全面、准确地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快速可靠地控制设备运行状况。矿井主运输皮带巷系统智能化管控以单轨吊运输设备为平台,遥控控制单轨吊与主运皮带并行运行,实现单轨吊沿线无线视频监控、单轨吊承载牵引煤泥清理系统、单轨吊牵引沿线自动喷雾系统、无线通讯等综合性、智能化、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皮带运输机工作状态实时监测问题,做到巡检无盲区、检测区域全覆盖,通过连续监测设备运转状态,及时发现事故隐患;系统采用变频调速系统装置后,根据运量来调节速度,节省电力至少10%。创新应用了单轨吊辅助运输设备,形成了在生产过程中,运输机头和转载机头不再安排岗位工,实现了无人值守,每个班节约2个人工,吊安撤综采工作面设备,取消了小绞车运输环节,每班减少岗位人员10余人,安撤效率提高50%以上;在十采区形成了单轨吊环网,减少岗位人员50余人,创效550万元。

为实现安全开采、绿色开采,该矿创新应用了可回收墩柱式沿空留巷开采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经受了断层、泄水巷、顶板破碎等多重复杂因素考验,墩柱保持了良好支护状态,减少了巷道施工量,实现了无煤柱开采,该技术在9307 工作面成功留巷1700 米,多回收煤炭资源2万余吨,有力保证了矿井正常接续。在9306工作面创新应用了新型机尾驱动式转载机,改变了传统驱动方式,受力状态更加合理,缓解了对链条、刮板、横梁等磨损,实现了运行零故障、配件零投入,节约配件约50万元。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规模的扩大,为提高矿井主通风机的供风能力,为2015年底停止辅助通风机的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该矿开展了“关闭辅助通风机后通风系统保障优化的应用研究”,提出并实施可靠的通风保障技术,实现矿井主通风机安全经济稳定运行,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该矿立足矿井水综合循环利用、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矿井水处理设施,将矿井水直接在井下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后供井下各个工作面使用,减少井下上水量,改善上水水质;地面拓展矿井复用水的使用范围,转变用水方式,调整用水结构,减少新水使用,实现少排放直至零排放的良性循环用水格局。

岗位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在济二矿机厂修理车间,不久前投入使用的“千斤顶自动拆装机”成为职工的“新宠”。“拆千斤顶是最麻烦的活,从前拆一个需要3个人,最低一小时,甚至一上午。现在创新设计了千斤顶自动拆装机,拆一个千斤顶只用2个人5分钟就能完成。从前3个组干1个月3万多元产值,现在1个组一个月就能完成3.88万的产值。”职工陈永杰高兴地说。

“创新无大小,创新受尊重。只要是体现了创新精神,突破了思维局限,引领岗位创新,我们都会给予尊重和鼓励。”这是济二矿党政班子对职工岗位创新工作的达成的共识。该矿本着“以小博大、以新博强”的原则,把“合理化建议和小改小革”作为激发职工潜能、提高管理水平、提质降本增效的有效切入点,围绕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和关键薄弱环节,积极开展“大众创新全员创效”活动,通过定期选树“创新状元”、技能型“明星员工”、技术创新“先进集体”等方式,多方激发职工的创新热情,形成了人人动脑筋、个个想办法、全员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

“从前体力劳动强度太大,职工太辛苦。现在通过岗位创新、小改小革,职工尝到了甜头。由职工自行研制的锚杆剪切装置、锚杆托盘剪冲装置、锚索自动加工装置、废旧皮带切割装置等诸多‘金点子’,不仅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工作的安全性有了更大保证。”讲起岗位创新,济二矿机厂技术主管王文春如数家珍。

选煤厂“825皮带机头加装固定筛篦网、811、825皮带双驱改造、合介泵液力偶合器冷却水系统改造、洗混离心脱水机改造”、煤质发运科“朱腾美式汽车衡自动报警装置、地销煤车辆计量综合防作弊系统”……一项项凝聚着职工智慧的革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该矿还以职工“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将大批喜爱创新的职工和技术人才凝聚到一起,集思广益,攻克技术难关,科学降本增效。“我们创新工作室通过采取风流干燥法,将截割电机内部进水由原先10个多小时的影响时间降低到1小时,间接创效400多万元,保证了矿井生产的高产高效。”“徐建新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说起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很是得意,14名成员在工作室成立短短7个月的时间,先后完成科技创新项目8项。

“陈忠合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18名成员,致力于解决生产一线遇到的影响安全生产、制约效益提升的关键问题、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革新和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活动。面对新进的价值上千万元的采煤机,在矿长的支持鼓励下,陈忠合带领徒弟们大胆对新型采煤机进行拆装研究,在拆卸新采煤机截割部位时,发现两处漏油现象,一处是油位计空心螺栓长不配套,另一处是O型圈切边损坏,他们用一个多小时就修好了……

创新没有休止符,创新永远在路上。在创新发展的实践进程中,广大职工在努力提升创新型新时代工人品质、争做创新型新时代工人的舞台上异彩纷呈,充分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求新求变求突破”等一系列理念的更新,成为矿井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李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