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6-20 09:50:56
|
查看全部
降耗,内部挖潜控制成本
通过提升产量摊薄成本,是汇元发起的一场持久战,而内部挖潜降耗就是一场攻坚战。
二氧化锰产品的生产成本中,矿耗、直流电耗、酸耗、蒸汽消耗等占了很大比重,其中矿耗、直流电耗、酸耗的下降依托于生产工艺的进步,属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而蒸汽消耗这一项,则可以通过管理上的改进和设备上的改造,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
自从使用电厂直供蒸汽生产以来,蒸汽消耗一降再降,从最高的14吨多下降到2014年的8吨多,被认为已经没有下降空间。总经理万维华偏不信,在电解车间调研时,他指着电解槽头冒着热气的蒸汽管道接口,质问道:“有没有人测算过,这样的泄漏一小时浪费多少蒸汽,一天又浪费多少,折算下来每吨产品浪费多少?溶液在输送过程中,温度又流失多少,折算成蒸汽又是多少?”
随即,公司成立了专项工作组,着手推进系统保温技改工作。工作组技术人员测算发现,从制液流程到电解车间,新液溜槽、废液溜槽长度100~350米不等,溶液在输送过程中,温度丢失1~6摄氏度,冬季时甚至达到3~10摄氏度。按照电解生产的温度标准,如能减少这部分损耗,则每吨产品可以减少蒸汽消耗10%左右。
随后,二锰厂、公司工程队被迅速动员,运输部和原料厂也抽出人手提供支援,举全公司之力轰轰烈烈投入到技改中。二锰厂内部自纠自查,蒸汽管道接口有泄漏?具备塑焊能力的员工立即焊补。管道接口不合理?维修工重新设计安装。管道暴露导致热量流失?责任区班组利用闲暇时间包上隔热层……人们想尽办法,千方百计减少系统运行造成的蒸汽浪费。相比二锰厂的自查自改,公司工程队和原料厂、运输部的支援人员更多是负责溶液溜槽的整改,他们利用保温效果良好的泡沫材料,将暴露在空气中的溜槽包扎得严严实实,将热量流失造成的损耗降到最低程度。系统保温技改,效果立竿见影,到今年5月份,吨产品蒸汽消耗相比去年平均水平下降了15%。值得一提的是,系统保温技改的所有原材料,几乎都来自收旧利废所得,技改成本微乎其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