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皮”失败后他消沉了一段时间,但很快“想做出点儿什么”的愿望又抑制不住了
2014年,北京盛夏,人生地不熟的潘泳一个人在烈日下走了一个小时,来到北京大学一位管理学教授的讲座上。
“我是‘苹果皮’那个潘泳,我有一个新项目,想向您请教。”课后,他拿着本子挤进了教授身边的人群。
新项目与大二那年冬天的奇怪发明有关:鼻子动鼠标。寒冷的冬天,躺在被窝里看电脑是无数宅男宅女的梦想,潘泳则落实了它。他把台式机的显示屏挂在脸上方,一抬眼睛就能看到。躺着操作鼠标则成了难题。如果能通过摄像头捕捉鼻子的动作,手都不用出被窝,动动鼻子就可以移动光标就好了。他从网上找到了解决思路:特征识别和动作捕捉技术,并找到了几个共同兴趣的研究生一起努力。最终,这个想法得到了实现,然而功能很不稳定。
“苹果皮”失败以后,这个河南小伙儿消沉了一段时间。但很快,“想做出点儿什么”的愿望又抑制不住了。他捡起了这个被搁置的点子。
这一次,没有邀请亲戚朋友加入团队,他转向了线上的伙伴。那几位研究生已经是科研单位和互联网公司的骨干,潘泳说:“加入我吧,我们来做一些好玩的事情。”
2014年8月,潘泳团队带着“脸说”应用,获得了松山湖影视设计创意大赛的一等奖。开着应用,对着手机摄像头说话,表情和声音一同被捕捉,并可以被各种不动漫形象再现。
潘泳是冲着奖金去的,他不能再吃资金短缺的亏了。这次大赛打开了他的眼界。现场的从业者感觉到,“脸说”可以广泛应用于动漫产业。由真人扮演动漫角色,技术捕捉表情动作,更低门槛地制作动漫产品。
在北京,他尽可能地联系可能给自己商业思路上有所帮助的人。那位讲座的教授对他的项目很感兴趣,为他提供了北京大学科技园的一处办公场所,近距离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