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6-24 22:09:11
|
查看全部
4.以内部资格制度为特征的育人方式
日本企业重视通过职业开发的方式来培养人才。由于日本大企业的人员录用是以长期雇佣为前提的,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日本企业站在员工的立场考虑职业生涯计划,并进行相应的培训,这也是保留员工的一种手段。而内部资格制度又从客观上起到了这种作用。
由于内部资格制度仅仅是用于本企业,所以员工很难做出离职的决定。因为变换工作意味着经济收入的剧减,而且在本企业所掌握的技能在其他企业根本用不上,尤其是一些事务性的技能。此外,年功序列制和退休金制度也从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保留员工的作用。
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演进趋势
进入21世纪以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长期的经济低迷导致日本企业的业绩快速增长难以为继,而长期雇佣、年功序列是以业绩的持续增长为前提的;二是日本青年一代的价值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他们不再象上一辈人一样将工作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更加重视“爱好”、“休闲”,企业不再是完成自我实现的唯一场所;三是全球化的挑战。20世纪80年代之后,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在东南亚寻求发展,而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并不适用于这些国家。因此,日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以下6方面的变化趋势。
1.长期雇用正在成为双刃剑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一些日本企业开始裁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不如从前,但由此判断日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由长期雇用转为短期雇用还为时尚早。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日本企业业主和雇员仍然存在“长期雇用”的倾向,企业裁员、雇员主动离职实际上是不得已而为之;二是日本国内学界对长期雇用是否能够当作日本企业的普遍特征来理解存在争论,
过去数十年中,长期雇用一直被当作日本企业成功的法宝。如今,长期雇用更多地被理解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长期雇用具有以下优点:有利于人员稳定;有利于员工技能的形成;员工能够在长期工作中形成默契,归属感和集体意识增强;有利于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人生规划……等。另一方面,长期雇用也存在明显弊端:不能根据经营战略的变化对人力资源规划进行调整;员工培训是以长期雇用为前提的,因此员工掌握的技能没有通用性,阻碍了人力资源的流动;第三,长期雇用与年功序列制造成企业的高成本运行,束缚企业的发展。由于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企业主不太可能继续将长期雇用当作理想,而随着青年人价值观的多元化,追求“在同一家企业渡过职业生涯”的日本人恐怕正在成为少数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