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工业4.0与巨大的经济潜力相联系,但是收获成果之前的路还很长,所以,耐心和在一个公平竞争环境中的合作是工业4.0成功执行的必备条件。这样的策略需要政府政策支持,不仅是未来导向的,还需要保持一定的务实性。
近在咫尺令人心动的新机会
工业4.0目前正受到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工业4.0同样被称作集成工业互联网。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以及普通大众都对工业4.0相联系的新机遇备感兴趣。这种兴趣无疑被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和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对工业4.0的聚焦而进一步放大。工业4.0与巨大的经济潜力相联系,例如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预测,在工业4.0的帮助下,企业可以将生产效率提升30%。
工业4.0的概念包含了广泛的科学领域,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增强现实技术、物联网smartx、机器与机器之间的沟通、精准农耕、智能生产和智能工厂。但是,工业4.0这个热词背后的真实是什么呢?工业4.0说到底是在整个价值链上,用无缝连接的终端到终端的数字信息流,将横向和纵向价值链进行一体化整合、重新组织自动化工业4.0的核心元素是智能工厂的智能生产,智能工厂的任务是在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控制好日益增加的复杂性。在智能工厂内部,人及其资源之间都能进行直接的交流。拥有交互界面和智能移动性的智能物流、智能电网和智能工厂,这是未来智能基础设施的重要元素。
实际经验显示,企业的年龄决定了是否接近工业4.0新特征的关键决定因素。所以,生产过程结构相对不那么固定化的企业家更有可能拥抱工业4.0的新元素。这为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优势。
正在改变的工业局面
中国的商业环境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环境之一。尤其是劳动力市场,经历了巨大变革并在持续发生改变:从过去以农业为主的结构,转向了在可预见未来内的现代工业结构。一方面,快速经济增长创造了巨大的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中国看似无穷的劳动力供给正在缩减。日益老龄化的人口大幅提高了抚养比。对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化的影响,工资也作出反应,导致了中上层收入消费阶层的出现。结果是劳动力相对优势的改变和国内需求结构日益朝着更多资本和科技终端消费品转变。
中国政府已经对这种挑战作出回应。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从农业和制造业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方式向资本密集型的工业结构转变,因此,中国的工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在,中国常常被打上“世界工厂”的标签,但是,经济转型的过程不可能就此停止。
下一个转型的目标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为了达到该目标,中国保持在全球市场中的国际竞争力是关键。在这里,工业4.0代表了一个能够改变工业结构的根本驱动力。为了拥抱工业4.0,为了当地商业环境所带来的巨大利益,中国政府需要再一次发挥中心角色。
工业4.0背后不同阶段的革命性概念
工业4.0这个热词之后是什么呢?工业4.0包含了一个广泛领域的内容,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增强现实技术、物联网工业网络、集成工业、smartx、机器和机器之间的交流。它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将生产、营销、物流连接起来。这种重组由能源供给和智能电网延伸到先进的流动性概念(智能流动性、智能物流)。
结果就是一个完全的智能环境,其核心是智能工厂。人、机器、资源之间的直接联系创造出了与自己的生产过程和未来使用更相匹配的智能产品。有了这些知识,就能够积极地支持生产过程,使得智能工厂灵活、高效、快速地处理生产上的波动和使用现有资源处理个体生产的故障。
工业4.0的利益是多重的
毫无疑问,工业4.0的利益是多重的。包括在资本、能源、人员方面多种节约资本的选择,增加了市场的灵活性,通过小批量生产更加适应消费者需求的能力。同时,终端对终端的系统工程能够制造消费者定制化的产品,使得生产者能够在生产过程中作出调整。
在工业领域,工业4.0带来的利益主要在以下方面:机械和工厂工程、机动车辆和汽车零部件、信息和沟通技术、电子设备、化工行业等。然而重要的是,工业4.0的利益不仅限于制造业、物流业、金融服务、健康医疗等行业,它会进一步经历快速的变革和巨大的经济冲击。在工业4.0下农业能利益也是不可被忽略的,农业在工业4.0下是价值链横向、纵向整合的一个主要受益部门。物联网能够被用来提高农作物灌溉、环境监测、农产品市场流通及可追踪性。通过这些方式,工业4.0极有可能对数以百万计的生产者和几十亿计消费者的经济生活产生客观的影响。(王艺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