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5|回复: 3

证监会称大跌系正常调整 肖钢提醒新股民要小心

发表于 2015-6-27 15:55: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肖钢表态进一步壮大主板、中小板,设立战略新兴板,我的理解是监管层暗示对创业板疯狂炒作担忧,收控风险也是监管层对市场呵护的一个举动”,上海私募人士刘煜称。
  6月26日,在A股历史上,注定是难忘的一天。上证综指大跌7.4%,创出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五大单日跌幅。
  盘后,痛定思痛,市场又开始期盼着监管层的“呵护”。
  不负众望,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在当日例行发布会上对近期市场做出了回应,不过,在其看来,大跌只是市场前期过快上涨的自然调整。
  肖钢发言未直面股市
  6月26日,“2015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开幕,证监会主席肖钢出席,并做主题演讲。但他并未谈及二级市场,仅围绕资本市场该如何服务支持科技创新。
  在说到证监会下一步工作时,肖钢提到“进一步壮大主板、中小企业板市场,推进交易所市场内部分层;在上交所设立战略新兴板,与创业板错位发展”等内容,对二级市场的机会或风险则没有任何表态。
  不仅如此,在论坛茶歇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肖钢在面对部分记者提出“股市能否站上8000点”的问题时,也是笑而不语。
  “肖钢表态进一步壮大主板、中小板,设立战略新兴板,我的理解是监管层暗示对创业板疯狂炒作担忧,收控风险也是监管层对市场呵护的一个举动”,上海私募人士刘煜称。
  虽然肖钢三缄其口,但6月26日下午,张晓军还是在证监会例行发布会上对市场关切的问题做出了回应。
  张晓军说,这是市场前期过快上涨的自然调整,也是市场自身运行规律的结果,有年中流动性波动,以及资金去杠杆等因素叠加的原因。
  他表态说,当前改革红利、居民财产配置和经济向好趋势都没有改变,市场虽然短期内出现大幅回调,但流动性相对宽裕、经济企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因素都有利于激发市场。
  6月15日以来的这轮调整,导火索就是监管层公布封杀场外配资的消息。对此,张晓军表示,出台融资类业务的规定,是为了实现市场逆周期调节,维护稳定运行,证监会还将继续抑制违反账户实名制的场外配资活动,同时坚决打击市场违法违规,对市场反映集中的大股东、董监高人员违反承诺规定的减持行为依法查处。
  张晓军还再次重点提示投资者“近期市场波动加大,更需各方理性看待,不轻信、不盲从,共同促进股市健康发展”。
  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是,6月26日,有媒体记者称在“2015年陆家嘴论坛”现场遇到肖钢时说,自己是新入市股民,肖钢提醒其“那要小心点啊,投资需谨慎!”
  监管层意在防风险
  自去年7月中旬这轮牛市启动以来,算上“6·26”的这次大跌,上证综指单日跌幅超过5%还有四个交易日,分别是今年的5月28日、1月19日和去年的12月9日。而从这几次大跌后监管层的表态即可窥见一些变化。
  去年12月,市场一度传言证监会将对券商两融进行窗口指导,随之导致了“12·9”单日大跌,随后证监会很快就公开澄清了窗口指导言论,消除顾虑后,上证综指开始起步3000点。
  今年1月19日,A股遭遇了又一次因两融监管造成的单日大跌,上证综指当日跌幅7.7%。这次,证监会反应依然迅速,连夜以答记者问形式,作出表态,否认有意打压股市,称对12家存在违规行为券商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是旨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市场不宜做过度解读;另外,已开低于50万的融资融券客户也不必强制平仓。
  不过,自今年5月28日大跌开始,监管层的态度开始“冷漠”。5月29日是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的日子,但发言人最终只是发布了几条例行新闻,对前一天的暴跌没有任何说法。
  “其实,大家都已感觉到风险,但是就不愿退出来,股市涨势过猛,某些方面确实已经偏离了监管层发展股市的初衷,”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现在看来,监管层发展股市、壮大股市的方向也是不变的,但前提是要有一个理性的市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新近也向基金公司专户子公司发出风险排查和加强风险防控的通知,该通知要求自6月26日起,各机构全面进行风险排查,妥善处置风险,包括业务合规性风险,是否存在违规销售、资金池、高杠杆等行为,以及融资类项目信用风险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6:03:53 | 查看全部

李志林:持续大跌看似风险很大 其实机会也很大 

    

  今年1-6月上半月,市场一直沉浸在大牛市氛围之中。但是,6月15日后的两周,出现了两轮“疯熊”走势。第一轮从5178-4264点,6天大跌17.66%;第二轮4720-4139点,两天暴跌12.31%。
  两轮大跌的最大跌幅是:上证指数从5178-4139点,跌20.07%;深成指从18211-14321点,跌21.37%;中小板从18437-14363点,跌22.1%;创业板从4037-2915点,跌27.8%。所有指数的跌幅,包括上证指数两周大跌1039点,均相当于甚至超过了2007年“5.30”大跌931点、21.48%的力度。
  为什么在连续大跌后,周五四大指数还会出现大跌8.58%、8.74%、8.13%、9.08%,2038只股跌停、所有板块全军覆没如此凶险的走势呢?
  我认为,第一轮“疯熊”主要是由屡禁不绝的伞形信托、场外高比例配资盘爆仓、被强行平仓所为。而第二轮“疯熊”,则是场内的高比例融资盘主动减仓,或被强行平仓所致。从盘中指数无反弹的杀跌中,人们尝到了过去20年不允许透支的市道中所从未有过的巨额融资盘对大盘的超乎想象的杀伤力。
  融资是一把双刃剑,在一路凯歌的牛市中,它可以像推土机似的将股价一路推高、一涨再涨,买进就赚钱。但是,当牛市中从多头市场转为阶段性的空头市场时,融资盘平仓,也可以将指数一路杀跌、毫无抵挡,连个股在高成本上的高换手率的支撑都全然失效,更可以将指数击破一个又一个市场公认的心理关口和技术支撑。
  当然,这两周持续的大跌也与管理层调控失当有关。
  一是对3000点时就普遍存在的场外伞形信托给投资者高比例(1:4、1:5)配资的违规行为,查处打击不及时,以致越演越烈,任其在5100点高位杀伤市场,对广大投资者造成严重的伤害。
  二是对股市持续大跌缺乏明确态度和果断措施。这两周每天几百点的下跌、市场恐慌情绪漫延,各指数的日跌幅动辄7%、8%、9%的情况接连出现。而A股在如此惨烈的跌幅下,监管层竟然至今没有给予公众一个合理的解释,更没有对应措施。就连先前隔三差五发唱多文章的两大官媒,也变得一声不吭,令广大投资者情何以堪?
  二是扩容大跃进所致。6月份两批发48只新股,包括中国核电和国泰君安两只融资超过300亿的大盘股,如此大规模的扩容,创了重启IPO后之最。就是在全球各国股市之中,也绝无仅有。实践证明,6月扩容的速度和力度,已超出了市场的承受度。熊冠全球7年的中国股市,刚恢复牛气不到一年,终于又重蹈覆辙,被扩容大跃进压弯了腰。
  由此我想到,为了保持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管理层很有必要像2014年那样,在年初就安民告示,宣布全年发行新股不超过100家,使市场从供求预期中作出了合理的投资决策。问题在于,今年管理层的扩容节奏又变成了“黑箱”,不宣布扩容总量,而是随行就市,由每月一批变成每月两批,由每月11只变成48只,由发行小盘股变成一个月发行2只大盘股,导致了本批25只新股申购冻结资金创下6.3万亿的最高纪录,致使二级市场顿时失血,指数和股价发生“雪崩”,走出了比单边“疯牛”上升市的斜率更为陡峭的单边“疯熊”下跌市。
  因此,管理层不能一味强调用扩容节奏和数量来对市场进行逆周期调控,也应注重扩容的透明化,给投资者以理性预期。比如,在两周暴跌千点的情况下,加上新股申报需半年财务报告的因素,管理层似很有必要告知投资者,7、8两月的新股发行数量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减少,以安定市场情绪。
  眼下上证指数已击穿了4200点,加重了投资者对市场由牛转熊的担忧。
  但是我认为,虽然调整较为猛烈,但仍属清洗过大涨幅中获利盘的正常技术调整,并非重大利空造成的转势,市场牛市的格局并没有变。
  在去除了过度杠杆化之后,市场有望从4200点重启慢牛行情。因为,启动牛市的基础——经济形势向好、股市政策偏多、货币政策趋松、市场流动性充裕、国家利益尚未实现等,这些基本面因素都没有变。
  虽然“杠杆牛”、“资金牛”已去,但下半年还将启动改革牛、购并重组牛、战略新兴牛、国家重大发展牛(如工业4.0、互联网++、高铁核电、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等),市场仍然有较多的机会。
  只要投资者手中持有的是下半年股市的热点股,尽管它们大跌中市值也会受到不小的损失,盈利会被抹去不少,但是,只要是低位介入,不过度融资,账面损失都是暂时的,仍然是本轮牛市的大赢家,完全应该感到满足。
  相信,在大规模疾风暴雨式去杠杆后,风雨过后是彩虹。在大跌千点后的4200点震荡箱底附近的低指数上,上方4200—4500点、4500——4800点、4800——5200点三个箱体堆积了巨量套牢盘,慢牛行情终于有望矣!人们甚至可以对下半年股市行情更加有信心,持股更感到放心。
  巴菲特曾说过,在别人极其恐惧时,你要贪婪。面对跌幅超20%以上的持续的暴跌,即使在熊市,也应克服恐惧,以静制动,切忌恐慌性杀跌,更何况现在仍然是牛市!持续大跌看似风险很大,其实也是机会很大。即可以在连续跌停板后,轻松地买到很长时间都买不到的优质、便宜、有潜力的个股。(来源:金融投资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6:05:06 | 查看全部

中国股民最短视?

  中国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充满了热情,但可以看到,在这样的热情中包含了大多数股民的投机心理。
  每年4月,掌管8800多亿美元的国际投资管理机构——富兰克林邓普顿公司都会发布一份“投资者情绪”报告。今年这份报告的结论是:目前中国投资者极为乐观。
  报告中称,国内有71%的投资者认为2015年股市会上涨,比例远远高于去年,而认为股市会下滑的人数仅有6%,这种乐观情绪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印度。
  富兰克林邓普顿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王一文解释这种现象称:“2015年金融市场持续的结构调整为投资者带来了很多机会”。这让国内投资者对于自身财务更为放心,投机动作也变得更加积极。
  尽管中国实体经济仍然低迷,但报告显示,中国投资者计划采取更为进取的投资策略,并愿意为此承担更大的风险。在一项关于“本国是否拥有最佳投资机会”的调查中,选择“是”的投资者中,中国占绝大多数,比例远远高于美国、欧洲等成熟市场。金融改革的美好愿景在前,中国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充满了热情,但可以看到,在这样的热情中包含了大多数股民的投机心理。
  报告中有一项调查值得关注:在“判断投资表现的时间标准”一问中,中国投资者会在6个月至2年间判断投资成功与否,有51%的投资者在少于1年时间内判断投资表现,而在美国、欧洲等更为成熟的经济体中,有近2/3的投资者选择1—5年作为其投资的判断标准。
  难道说,中国投资者基本是世界上最短视的投资人群?
  王一文对《英才》记者表示,在成熟市场中,投资者更倾向于规划他们的长期目标,而中国投资者比较热衷于假期、创办新公司以及购买新房等短期目标,在市场表现强劲时,实现短期回报对于投资者变得更具吸引力。
  新时代证券首席研究员冯文锁向《英才》记者解释,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注定会产生这样的投资习惯。绝大部分投资人更看重投资收益,希望借此改善生活条件,所以用5年来判断投资收益对中国投资者是比较长的。
  其次,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构成也与此相关,在中国市场只有股票业务时,国外资本市场的结构、制度和品类已经完善,所以国外市场可以做到在时间周期拉长的情况下获得稳定收益,而中国投资者做不到,只能在股票市场的追涨杀跌中获得收益,所以产生了投机性严重的市场氛围。
  而对于这个现象,中邮证券研发部首席策略分析师程毅敏告诉《英才》记者:“我们认为中国投资者是保守投资人,因为中国储蓄率极高。在融资融券开通后,驾驭杠杆的过程中出现的很多不安心态,导致市场波幅巨大,这实际上都可以看成保守心态。”
  程毅敏认为,评价市场的指标有两个:波幅和周期,我国资本市场与美国或欧洲市场的区别在于,我国的波幅相对较大,投资时间就相对较短。中国很多投资者倾向于做QFII或海外投资,那么他们的投资时间和中国市场的应该有所不同。
  随着金融国际化,投资者被迫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迈进,国际上成熟的市场都经历过由被动向主动加速转换的过程,我国正处于转换期,这本身就会导致投资时间缩短。(来源:英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6:11:34 | 查看全部

证监会回应A股大幅回调 三大基本格局没有改变

  针对上周以来股市出现较大幅度下跌,2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市场虽然在短期内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但改革红利释放、流动性总体充裕和居民资产配置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改变,经济企稳向好的趋势更加明显,各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措施的持续发力将进一步夯实市场基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张晓军认为,上周以来股市出现较大幅度下跌,是市场前期过快上涨的自发调整,是市场自身运行规律的结果,同时也与年中季末流动性波动、投资去杠杆、投资者对市场分歧加大等因素叠加影响有关。
  张晓军表示,前期,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证监会采取了一系列优化市场融资管理制度的政策措施,目的是规范市场融资融券活动,有利于形成市场逆周期调节、证券公司自主风险控制和投资者自我约束的机制,有利于维护市场长期稳健运行。
  “证监会将继续依法履行监管职能,抑制涉嫌违反账户实名制规定的场外配资活动,打击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侵害投资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对目前市场反映集中的大股东、董监高人员违反规定、承诺的减持行为将依法予以查处。”张晓军指出,近期股市波动幅度加大,更加需要各方理性看待、不轻信、不盲从,共同促进股市平稳健康发展。
  此外,针对近日有媒体报道首发申请企业财务资料过有效期将全部面临中止审查的情况,张晓军表示,为进一步提高审核效率,证监会已于2015年5月22日发布《发行监管问答——<关于修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止审查情形的通知>》,明确发行人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过有效期的,在企业补充审计报告期间不再中止审查。在财务资料允许延长一个月的有效期内,均正常安排初审会、发审会及核准发行,不再中止初审会和发审会。证监会已按修改后的上述监管问答执行。
  需要提醒的是,根据《发行监管问答——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止审查的情形》规定,发行人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且逾期3个月未更新的,将直接终止审查。
  张晓军说,请发行人及其保荐机构根据上述规定,关注证监会官网定期更新的“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工作流程及申请企业情况”,根据审核进展情况合理安排相关工作,及时更新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来源:证券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