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进入夏至,全国各企业的职工都在面临着一个共同的“炎热煎熬”,然而面对“炽热天气” 河南豫光金铅股份公司的职工却满心凉爽,但在广州大学城一处工地工作的陈师傅却没那么幸运了,称自己单位没有那么多防暑降温措施,也从来没领取过这个补贴。陈师傅说,老板发高温津贴,那是人情,他不发,你拿他也没有办法,难道还因为这千把块跟他撕破脸?张先生是花都狮岭镇一所皮具厂的老板,工厂共有20多名职工。该厂面积200平方米的铁皮房内尽管有4台风扇,但中午时分,屋内温度还是高达35℃。他坦承,这么多年的确没有向职工们发放过高温津贴,工人们也没有主动提起过这事。 
笔者认为,夏日防暑降温管理,应当包括发放高温津贴和降温防暑措施两部分,既不能以发放高温津贴为由拒绝采取防暑降温措施,也不能以采取防暑降温措施为由拒绝发放高温津贴。
首先,享受高温津贴是劳动者依法应享有的经济权利和企业福利。作为企业,应严格依据劳动法和国家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按时足额发放高温津贴。发不发高温津贴,与企业老板仁慈与否无关,这是法律赋予企业的责任,是劳动者的权益,企业必须不折不扣履行。据吉林工人日报报道,2011年8月,连续一个月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路明等职工发现,公司支付的报酬中没有高温津贴,理由是公司每天已经向职工提供了充足的防暑用品、药物和饮料,这些费用应冲抵高温津贴。路明等人不服,起诉到法院,法院最终支持了他们的诉讼请求。可见,企业发放高温津贴与企业是否采取降温防暑措施无关,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履行责任。
其次,企业不得以发放了高温津贴为由,拒绝采取任何降温措施改善职工劳动环境。高温津贴是劳动者在夏日高温下工作的福利待遇和劳动补偿,企业发放高温津贴是法律职责。但如果企业没有采取降温措施,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就得不到保证,可能发生中暑等事件,影响企业正常安全生产。因此,企业在发放了高温津贴后,仍应采取各种降温措施,依法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高温津贴很贴心,降温措施给人清凉。比较而言,降温措施更能在细节上行动上体现企业对劳动者的关心。为此,笔者建议企业多为劳动者降温送清凉:一是设备降温。比如室内安装空调,室外工地放置大功率电风扇,让空调风、电讯风赶走炎热,送来清凉。二是饮食降温。比如给高温下作业的职工送西瓜、绿豆汤(粥)、姜汤、凉粉、凉茶等冷饮,防暑降温。三是药物防暑。比如统一给职工发放清凉油、十滴剂、藿香正气水等药品,预防中暑。四是管理降温。企业应调整夏日劳动者作息时间,减少高温下作业时间,增加轮换班次,保证每个劳动者都能及时得到休息。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又能避免中暑,防止发生安全事故。五是心理降温。夏日到来,企业领导和管理者应经常到工地、车间、班组看望慰问高温作业的职工,现场听取并积极设法解决他们提出的困难和问题,可让职工因为感动而忘记高温下的炎热,心里倍感清凉。
总之,高温津贴是劳动者依法应享有的权利,企业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发放。如果企业拒绝发放高温津贴,劳动者应依法维权,据理力争。也许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声音是微弱的,但集体的力量、组织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劳动执法检查,督促企业依法发放高温津贴,采取各种措施防暑降温,创造清凉的劳动环境,给职工送上夏日的清凉。(刘运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