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近,听闻广州大学城一处工地既没有那么多防暑降温措施,也从来没发放过高位津贴,让员工们很是无奈。而一私营皮具厂的老板则坦承道:员工虽在温度高达35℃环境下工作,但这么多年的确没有向员工们发放过高温津贴,工人们也没有主动提起过这事。窃以为,高温津贴发与不发,有许多特定的因素,而我更关注于企业在平时的工作中,将员工度夏的保障措施做好、做足,切实让员工平安度夏。
据了解,近年来全国各地对于夏季高温津贴的发放标准都作了明文规定,这是国家政府层面对劳动者的爱护之举,善莫大焉。虽然国家政策法规规定了企业员工的高温津贴以货币的形式来兑现,但是,不知道企业管理者考虑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没有——员工领到钱后是不是用在了防暑降温上,是不是用在了改善夏季工作条件方面。如果说员工的高温津贴没有用在防暑降温上,而企业则一发了之,平时又不采取其他降温措施话,那是很危险的事情。
笔者所在的湖北三鑫公司地处华中地区,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夏天高温高湿,员工安全度夏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该公司,每年从七月份开始到九月份结束,公司会按时发放高温津贴,而且高温津贴的标准逐年提高,2014年夏季高温津贴从以往的每月600元提高到每月800元,大大高于湖北省规定的发放标准。与高温津贴同时发放的还有防暑降温的一些药品和食品。用该公司工会主席曾早祥的话来说,提高津贴标准和发放防暑降温药品和食品,有助于员工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能让员工顺心、顺气、顺意。与此同时,该公司禁止各生产单位以任何形式,宣传“战高温、夺高产”这一鼓劲口号或生产目标,防止员工在心理情绪上过热。
除此之外,湖北三鑫公司对传统的生产流程进行全面的改造。该公司是工矿企业,井下夏季恒温在20度左右自然不必解决,但是地面的厂房是大型架空建筑,夏季外面是近40摄氏度的高温,而厂房内机器运转所产生的高温基本接近了50摄氏度,操作工即便站着不动也会满身大汗,以前甚至出现过员工中暑晕倒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该公司借助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运用成果,对选矿流程进行改造,实行远程自动控制,尽量减少一线生产工人。对于不能精简的操作工人,在厂房内在建设一个监控操作室,操作室内装有空调和饮水设备,而且里面还安装上监控视频,让员工足不出户便可以将重点区域的设备运行情况尽收眼底,很好的规避了与高温天气的接触。
可以肯定的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像湖北三鑫公司和豫光金铅这些大型国有企业对待夏季员工的防暑降温。笔者的几位朋友分别是几家私营企业的员工,对于国家规定的高温津贴标准一问三不知,问他们为何不去争取,这几位朋友认为,目前国家经济形势不景气,现在能找份工作已是不易,如果提这样的要求肯定会被企业炒掉,这和本文开头广州那些企业员工的话如出一辙。究其原因,这主要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或者企业主、管理者的群众意识有关。虽然国家有政策法规的约束,但是监管层面的不到位和企业现实问题的存在,已然使这个政策法规很难落实到位;企业员工更是处于弱势地位,如若碰到不执行国家规定的那些企业,员工主张执行高温津贴政策的话语权不会受到重视,甚至会受到打击。
当前已是夏季高温天气来临,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企业,都应该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发放高温津贴,但我们并不能一发了之,而是要采取多重措施,既要改善员工的作业场所,同时又要督促员工将这些津贴用到防暑降温的刀刃上;作为国家层面,要将夏季防暑降温的各种措施和制度写入国家法律,提高制度执行的刚性,确保企业员工享受到合法利益。
(黄国强) |
|